APP下载

初探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

2020-03-04徐华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融合对策知识化通俗化

徐华

摘 要:陈列展览功能构成了公益博物馆的重要实践功能,博物馆通过开展文物陈列展览的方式,有效确保了受众拥有更多接触馆藏文物珍品的机会,扩展受众的历史文化视野,突显公益博物馆本身具备的文化教育职能。为了达到最佳的公众文化教育效果,那么各地博物馆在举办陈列展览时应当运用科学措施来融合知识化与通俗化元素,增强陈列展览吸引力,探索博物馆融合知识化与通俗化因素的可行思路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通俗化;知识化;融合对策

在目前的现状下,各地博物馆正在逐步创新珍贵文物的陈列展览实施模式,进而达到全面展览馆藏文物珍品的良好效果,对于社会公众形成非常明显的文化吸引力。博物馆对于陈列展览活动应当确保达到知识化的标准层次,依靠陈列展览的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文化教育功能,促进公众人文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博物馆还要运用易懂与通俗的方式来传递文物陈列展览的相关知识内容,确保陈列展览内容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理解接受,发挥陈列展览工作的最佳实效性。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的必要性

博物馆在举办与开设文物陈列展览的环节中,知识化因素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介绍讲解馆藏文物内涵,确保受众深刻了解馆藏文物价值,促进受众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全面提升;通俗化因素的基本含义在于博物馆讲解人员运用易懂与通俗的语言风格来描述展出文物特征与价值,避免让受众感觉到难懂与晦涩,激发受众了解感受博物馆文化内涵的兴趣[1]。

由此可以判断出,博物馆发挥陈列展览最大化价值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充分融合陈列展览知识化与通俗化因素[2]。博物馆的具体工作负责人员在选择陈列展览藏品以及布置陈列展览格局的环节中,应当能够全面突显知识化因素,让受众在进入陈列展览空间的情况下感觉到浓烈的历史文化气息氛围。在此基础上,馆内工作人员还要运用易懂与亲切的语言沟通方式来讲解馆藏文物内涵,耐心解答受众的疑惑与问题,创造亲切通俗的陈列展览环境气氛并且增强受众好感。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的具体实施思路对策

作为博物馆的机构部门来讲,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职责就是开展多样化的文物陈列与展览活动,旨在运用丰富与新颖的文物展览陈列表现形式来增强馆藏文物吸引效果,获得更大范围的博物馆受众认同与欣赏。博物馆部门目前如果能运用科学手段来融合陈列展览中的知识化以及通俗化因素,那么将会展现出馆藏文物珍品的情感吸引作用力,从而获得最佳的陈列展览综合效益。具体而言,博物馆在举办陈列展览时应当探索如下的知识化与通俗化元素融合对策:

(一)运用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展示博物馆的文物藏品

博物馆的受众群体喜爱充满新颖性与趣味性的馆藏文物展览形式,因此博物馆目前对于枯燥单一的陈列展览举办开展方式应当予以摒弃,引进新颖的文物展览形式[3]。例如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博物馆正在尝试建立三维立体化的馆内空间场景,依靠电子显示屏来提供游客指导服务,有效创新了博物馆展示与陈列各种类型文物藏品的外在表现形式。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对于幻影成像的重要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能够运用于形成生动逼真的博物馆空间场景,依靠光学反射以及光学投影的重要技术原理来营造藏品展出氛围。数字化的网络媒体基础设施平台目前已经全面融入博物馆的馆内空间优化设计以及陈列展览布局规划过程,并且能够运用于文物展览区域的场景复原与再现。观众在进入藏品展出空间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深刻体验到数字化手段贯穿于藏品展示空间布局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數字化的现代博物馆藏品展览与陈列空间布局应当体现动态化的展区场景特征,旨在创造多样与丰富的藏品展览空间情境。

例如对于古代书法作品在进行陈列展览的实践中,馆内工作人员可以引导游客积极参与相关的成语接龙游戏,启发游客通过参与趣味性游戏的方式来深刻理解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主旨,增强陈列展览过程的情感吸引效果。馆内工作人员以及游客之间应当保持紧密的互动,创造浓厚的亲切交流氛围,争取赢得更多的游客信任与喜爱[4]。

(二)促进博物馆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升

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讲解陈列展览文物蕴含的生动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价值意义,上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程度将会明显影响到陈列展览实施成效。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馆内工作人员应当全面接受博物馆机构部门的业务培训,确保馆内工作人员在接待受众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始终保持态度热情与耐心,仔细解答受众提出的问题。

此外,博物馆的具体业务负责人员目前针对网络信息化平台应当善于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来烘托陈列展览空间氛围,确保在根本上优化藏品陈列布展的空间造型效果。从现状来看,立体化与三维化的空间布局造景技术手段已经能够融入陈列展览工作实施过程,有效确保了陈列展览立体化视觉效应的实现。

(三)优化陈列展览的布局空间结构

对于当前时期的博物馆机构部门来讲,馆藏文物珍品的展览布局方式将会给藏品文物展览效果带来不可忽视的实践影响。为此,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要运用科学思路来优化陈列展览空间布局,旨在促进博物馆空间布局与分配方式的科学性效果提升,运用新颖方式来展现藏品与文物价值。

陈列布展的设计规划人员必须要善于运用智能化的场景再现手段,转变博物馆的静态布展陈列思路方法,营造充满动态感并且富于人文情感内涵的藏品布展空间情境与氛围。合理与科学的馆藏内容展览布局空间形态将会带来全新的视觉欣赏感受,有益于博物馆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文化教育职能。作为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布局规划负责人员必须要科学规划馆内的区域空间,呈现出生动与逼真的陈列展览场景。布展空间的科学规划基本目标就是生动复原藏品展示场景,紧密结合展览博物馆藏品的主题与宗旨来安排布展陈列空间。

例如,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员可以运用虚拟信息化手段来分隔馆内的陈列展览空间,进而营造多维度的馆内藏品观赏角度。游客在进入立体化与虚拟化陈列展览空间的前提下,游客将会感觉到亲临其境的强烈视觉震撼效应,迅速被陈列展览氛围吸引。由此可见,三维立体化的馆内空间布景设计手段值得推广于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设计实践领域,充分满足博物馆游客的视觉观赏需求。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博物馆在开设各种类型的陈列展览过程中,应当充分融合通俗化以及知识化的两项基本因素。进入新时期后,各地博物馆致力于追求新颖的陈列展览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与提升陈列展览文化内涵。具体在实践中,博物馆机构部门应当善于巧妙融合陈列展览过程的知识化与通俗化内容,增强陈列展览吸引力,完善健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蕊.常设且新——关于海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创新性实践的思考[J].文化月刊,2020(11):134-135.

[2]俞天石,赵卿.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地球科学展览策划与设计实践——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地球奥秘厅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05(04):69-74+97.

[3]赵雷军.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9):116-117.

[4]王慧贤.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3(08):111-113.

(泸州市博物馆  四川  泸州  646000)

猜你喜欢

融合对策知识化通俗化
与秦志存先生《让传统诗词通俗化》一文之商榷
让传统诗词通俗化
“游戏化”抑或“知识化”:基于共生理论的幼儿园教育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中职德育的融合策略
试析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合对策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企业知识化大变革时代管理咨询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
通俗化、民族化、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