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劝学》新说

2020-03-04李清杨

读者·校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兽性压制本性

李清杨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在他的《劝学》中反复强调了后天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天赋高低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这确实与他所支持的“性恶论”有关。荀子所劝的“学”,不只指文学、学术,也包括仁义、礼德、善良等品质,出发点正是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

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吗?我认同这一点。我小时候曾将开水灌进蚁穴,掏了鸟窝后将刚破壳的小鸟放在火上烤,把生命力顽强的甲虫切成两半,看它们“分别”挣扎……回想起来,我做了多少现在绝对下不了手的事啊!但我并不是因为受到什么外界的影响,只是遵从了内心的好奇而已。没错,好奇、有趣,我完全就是一个“愉悦犯”。孩子会生出这些想法,不就是因为无知吗?因为不了解,所以抱有很大的期待,就好像看到飞机会兴奋地喊出声一样。当一年年过去,我学到了一些知识和道理,才理解小动物、小昆虫也是生命,与我没有什么不同。每一天,它们也同我一样努力地活着,意识到这些,我才为自己曾经轻率且残忍的行为忏悔起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世界缺乏了解的人,也就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于是生出了恶。由此看来,学习是很重要的。

《犯罪心理学》一书中提到的许多变态心理和行为令人不寒而栗,多是由于罪犯年少时的经历导致的。我觉得“导致”或“形成”这些词不太贴切,我认为是因为这些人所学的知识,没能成功地压制与覆盖他们的成长经历所带来的恶,反而助长了恶。学习知识,不管是哪方面的,总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在感受到爱的基础上,有效地消灭人与生俱来的恶与兽性。

有次看到一篇有关“共生体”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孕妇在检查时发现怀的是双胞胎,但生出来的孩子却只有一个,因为两个胎儿在子宫内争抢养分,一个吞噬了另外一个,活下来的那个孩子体内出现了两套DNA。我不禁想到,不管怎样,想活下去都是人的本能,本能是无关乎“义”的,那为什么有“舍生取义”的人呢?后天的学习与经历告诉我们,丢弃“义”而苟且活着,就意味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妈妈有一次帮她的朋友处理房产的问题——朋友的父母年迈,面临家产分配。那天,朋友的老父親感慨地告诉妈妈,他觉得孩子们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家产上,外面的世界那么大,资源无穷无尽,如果努力奋斗,又何止眼前这一套房子呢?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利益,却失去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是一种愚蠢的贪婪。

人的本性中有贪婪吗?这倒也不见得——人的本性是兽性,而野兽要生存,就不能太贪婪。不能吃得太多,保持饥饿感才能保持警觉,得不到的猎物就要果断放弃,才能在这残酷的自然界中活下来。

没有任何学识、纯粹为生存而繁衍的野兽不贪婪;博学而道德高尚的贤者也不贪婪。所以你要么做一个完全纯洁的人,不了解社会的利益规则,但要有一些必要的知识压制本性中的恶;要么如荀子所说,不断努力学习去接近“贤”。在当今世界,要维持前者的状态似乎很困难,这样看来,锲而不舍地学习和自省才是我们的出路。

(指导老师:王旭)

猜你喜欢

兽性压制本性
The Beasts Within
愿你时刻向往并拥抱对人性的希望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羊质虎皮
本性最美
少年你躺枪了没?盘点《三国争霸2》三大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