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策划《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设计理论》

2020-03-04

工业工程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南京大学社科

周计武

专题主编简介

周计武,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理论与创意系主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法国阿尔多瓦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文化研究》(CSSCI 集刊)执行副主编。学术研究集中在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尤其是西方先锋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理论方面;在审美现代性、艺术终结论、艺术体制论、视觉文化等专题研究上,在国内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截止到目前,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 项。出版专著《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2011)和《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2019)两部,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2010)和《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2017)两部,编著10 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CS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 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美学》等全文转载15 篇。先后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次、三等奖3 次,南京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科研原创奖、一等奖各1 次,南京大学奖教金一等奖、二等奖各1 次。

专题序言

人工智能与这个时代涌现出的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等新技术一道,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巨大变革的临界点。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业逐步被高度系统化、网络化以及个性化的生产链所代替,智慧化、智能化的工业制造和社会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也重新界定了当代社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深度,继而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创新活动,与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彼此交集,汇聚为促进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介入现代设计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展露出主导未来设计的信心,并产生不同以往的整体社会效应,为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世界各国立足于基础创新体制建设和顶层战略设计,通过对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运用,大力促进了设计创新和产业转型,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人工智能为设计带来了一个重新自我定义的契机,不论是对于设计、设计师、设计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道德、伦理、文化塑造而言,都犹如一把优点和问题并存的双刃剑。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带来了更为高效的设计成果,创造出更多设计创新的可能性,成为了连接大众生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是,设计与文化创意除了其科技特性,还涉及社会、人文、审美、伦理等更多因素,由此形成的设计创新驱动问题与伦理价值问题,都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解决的。当下,对人工智能及其与设计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各领域学者参与其中,形成了更加多元的视角和观点,产生了更多积极的对策和方法。

本专题的六篇论文,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人工智能对当代和未来设计的影响,又从不同流派学说中梳理人工智能之于设计的新的研究架构。试图从设计学的内部规律角度,对人工智能影响下设计的特点、方法、思路、效果进行分析;同时,又从外部环境和条件下,梳理设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寻求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向。总而言之,从设计概念、内涵、思维的延展,到设计方法、技能、效果的提升,再到设计规范、观念、价值的塑造,人工智能给设计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多维而广泛的,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深刻而长远的。希望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持续探讨,从技术与文化、接受与交互、个体与社会等立体、综合的层面来厘清设计发展中的现象和本质,以完善人工智能时代新的设计表现技术、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理论研究体系。

专题主编: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南京大学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