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体质理论在三伏贴疗法中的应用*

2020-03-04张玉修万全增

光明中医 2020年15期
关键词:伏贴湿质学说

张玉修 黄 慧 万全增

“三伏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医“冬病夏治”疗法,其以特定的时间点选取相应的穴位治疗特定的疾病,虽显神秘,却又有明确的理论基础,经几百年发展验证,疗效可靠,体现了我国人民养生治病的智慧。目前,三伏贴疗法在我国已广为普及,大有全民贴敷的趋势,但很多贴敷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并不高,因为误诊等原因,造成“三伏贴”疗法“超范围”应用,不仅影响了疗效,甚至损害了人们的健康。中医体质学说的完善,对三伏贴适应人群的判定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标准、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两者如能很好地结合,相信会成为中医疗法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部分。

1 三伏贴疗法的理论基础

三伏贴疗法首见于清·张璐《张氏医通》曰:“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现应用更加广泛,除肺系疾病外,在脾、胃、肾系疾病,风湿、妇科等疾病中也多有应用。三伏贴疗法虽操作简便,却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持。

1.1 培补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张介宾解释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三伏贴用药均为辛散温通之品,即为“夏培阳”的疗法。

1.2 生化制克《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云:“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三伏贴在“长夏”季节以辛温散寒的药物治疗“冬病”,很好地践行了中医因时制宜、寒者热之、生化制克等理论。长夏胜冬,寒者热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其理论依据看,三伏贴养生治病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即养阳气,适合治冬病,即虚寒性病证。如廖胤然[1]认为:三伏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中医外治法,长于补阳,适用于阳虚体质或虚寒性疾病,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天人相应”观和“治未病”思想。

2 中医体质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中的作用

冬季寒气最盛,人易受寒邪而得病,但感受寒邪未必得寒病,这和人的体质有关。《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感受邪气致病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也会因体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如《素问·风论》中指出,同是“风邪”伤人,肥胖体质表现为“热中而目黄”; 消瘦体质却表现为“寒中而涕出”。《素问·痹论》中说,阳虚体质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阳盛体质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后世称为“从化”。所谓 “从化”,是指病情顺从患者的体质而发生的变化[2]。《灵枢·五变》说: “ 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王琦说“食积所伤, 阴虚之体易从火化, 阳虚之体则易从寒化”[3]。可见体质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影响很大。

3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4]。中医体质分型最早见于《灵枢·行针》中,根据阴阳之气胜衰的不同,将体质分为“重阳之人”“颇有阴”“多阴而少阳”以及“阴阳和调”四种类型。《灵枢·通天》中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体质分为“多阴而无阳”的“太阴之人”、“多阴少阳”的“少阴之人”、“多阳而少阴”的“太阳之人”、“多阳少阴”的“少阳之人”以及“阴阳之气和”的“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体质学说在当代蓬勃发展,出现多种流派。被应用最广的是王琦教授之九分法。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卫生部 2009 年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 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7 年被载入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列入“十三五”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清单[5]。

4 体质学说在三伏贴疗法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三伏贴的临床应用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徐天馥[6]对900例进行三伏贴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虚、气虚、气郁、特禀体质在进行三伏贴治疗后,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患者。邓亚宁等[7]对1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中医体质的不同分为3组进行三伏贴干预,结果三伏平喘贴联合三九止喘贴对不同体质的小儿支气管哮喘均有疗效,对气虚质与阳虚质疗效比痰湿质组更明显。吴雅楠等[8]对15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三伏贴干预,结果除阴虚质和湿热质外,三伏贴疗法可以纠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体质偏颇状态。娄必丹等[9]将152例反复感冒的患者分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4组进行三伏贴干预治疗,结果,三伏贴敷能明显改善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且对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患者疗效优于痰湿质患者,认为痰湿质患者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贴敷药物的效用可能因脂肪的厚度而减少其透过皮肤腠理进入穴位经络,影响其药效的发挥,故其疗效受到一定的影响。任辉杰等[10]对接受三伏贴治疗连续3年的存在不同程度的阳虚表现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37例进行观察统计,结果137例患儿治疗后症状均减轻,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胡贵荣等[11]对590例阳虚体质肺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三伏贴干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三伏贴干预治疗阳虚体质有较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5 结论

三伏贴长于补阳气,应用简便,效果经过几百年验证,确切可靠,体质辨识理论亦已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标准,且体质辨识在指导三伏贴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三伏贴对气虚质、阳虚质患者的效果最好,气郁质、特禀质其次,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效果较差,血瘀质报告较少。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果和三伏贴温阳散寒、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相符。说明体质辨识,确实可作为三伏贴适应症评判标准之一,可作为减少三伏贴疗法滥用的有效手段应用。

6 展望

三伏贴疗法的普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而三伏贴疗法适应证的判定又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所以误诊、超范围应用等问题很难避免,如有简单客观的判断标准,将会很好地减少三伏贴的盲目应用。体质辨识的判断标准,不仅医务工作者容易掌握,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普通人也较容易明了,是甄别三伏贴疗法适应范围的合适标准。但体质辨识毕竟为较年轻的理论,在三伏贴应用中所占比重较少,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但一个普及的项目没有成熟客观的评判标准,总容易出现问题,相信随着体质学说在三伏贴研究应用中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肯定会发展形成更贴合的评判标准。

猜你喜欢

伏贴湿质学说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