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品种粤糖03-373蔗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2020-03-04刘福业吴文龙周仁强文明富彭冬永杨春强潘方胤

甘蔗糖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蔗茎通径结果表明

刘福业,吴文龙,周仁强,文明富,彭冬永,杨春强,潘方胤

0 引言

粤糖 03-373是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其亲本是以植株高大、中大茎、丰产、中熟、农艺性状优良的粤糖92-1287为母本,以特早熟高糖、稳产、农艺性状优良的粤糖93-15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由于粤糖03-373具有早熟、糖分高,丰产、稳产,宿根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已在粤、桂、滇等主产蔗区推广种植。该品种的育成及推广对改善蔗区品种结构,降低蔗糖生长成本,提高制糖企业效益,促进蔗糖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甘蔗蔗茎产量是由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构成的,而单茎重是由茎长、茎径和茎比重构成的。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决定着蔗茎产量的高低,但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属于数量性状,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3],不同品种因种性不同,对蔗茎产量的影响亦不尽相同。刘福业等[4]研究了甘蔗新品种粤糖94-128种性,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茎长、单茎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茎径呈不显著正相关;茎长对蔗茎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为有效茎数和茎径。刘福业等[5]研究了甘蔗新品种粤糖96-86的种性,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径呈不显著负相关;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为茎长和茎径。

本研究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甘蔗新品种粤糖03-373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茎长、茎径的内在遗传关系,分析总结粤糖03-373种性特点,为生产上推广种植和拟定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甘蔗新品种粤糖03-373。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或双向随机区组设计,2~4次重复,6~10行区,行距1~1.1 m,行长6.0~10.0 m,小区面积33.3~133.4 m2。2004~2010年共进行了新植、宿根共47点次试验。收获时对各点进行了茎长、茎径、有效茎数的调查以及测产(称重)。性状指标测定按甘蔗性状调查标准进行[6]。

1.3 统计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蔗茎产量与茎数、茎长和茎径3者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进行通径分析[7]。数据处理采用 DPS软件和 EXCEL软件[8]。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分析

据历年共47点次试验所得的4个性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粤糖03-373的有效茎数(x1)、茎长(x2)、茎径(x3)和蔗茎产量(y)的6个二级偏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粤糖03-373主要经济性状的二级偏相关系数

从有效茎数、茎长、茎径3者之间的关系看,在茎径和蔗茎产量保持一定时,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的中度负相关(r12·y3=-0.6626**),说明有效茎数与茎长关系密切,即茎数多,茎长就短;茎长和蔗茎产量保持一定时,有效茎数和茎径呈极显著的高度偏弱的负相关(r13·y2=-0.7389**),说明有效茎数与茎径关系密切,即茎数多,茎径就小;当有效茎数与产量保持一定时,茎长和茎径呈极显著的中度负相关(r23·y1=-0.6159**),说明茎长与茎径关系较密切,即茎长越长,茎径越小。由此可见,有效茎数、茎长、茎径3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从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分别与蔗茎产量的关系看,在茎长和茎径保持一定时,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ry1·23=0.9580**),说明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关系极密切,即茎数多,产量就高;在茎数和茎径保持一定时,茎长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高度偏弱的正相关(ry2·13=0.7334**),说明茎长与产量关系密切,即茎长较长、产量就高;在茎数和茎长保持一定时,茎径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高度偏弱的正相关(ry3·12=0.7349**),说明茎径与产量关系密切,即茎径越大,产量就高。由此可见,有效茎数是决定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茎长和茎径是重要因素。

2.2 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粤糖03-373公顷蔗茎产量(y)与有效茎数(x1)、茎长(x2)、茎径(x3)的回归方程式为:y=-2.8713+1.5497x1+5.8990x2-395.4294x3(R=0.9672**)。经 F 测验(表 2)得出:F总=10213.509**、F1=139.239**、F2=2.018、F3=1.460。说明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茎数、茎长和茎径3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对偏回归平方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Up1=9793792.97851),其次是茎长(Up2=141910.80183),茎径最小(Up3=102664.33612)。有效茎数在 52605~71295条/hm2,茎长在 228.5~270.3 cm、茎径在2.83~3.15 cm的范围内,此方程可用来预测蔗茎产量。其估计标准误Sy/123=3978.195 kg/hm2。蔗茎产量估测准确度在91.69%~99.96%之间。

表2 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方差分析

2.3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3),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0.8802),其次为茎径(0.2906)和茎长(0.2850)。从效应净值看,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效应净值最大(0.8951),其次为茎长(0.4331),茎径最小(0.0829)。从效应净值可知,有效茎数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S1=4525.2条/hm2)可使公顷蔗茎产量净增7843.22 kg (0.8951×8762.4 kg),可见,随着有效茎数的增加,增产效果是明显的。同理,茎长每增加 1个标准单位(S2=8.23 cm),可使公顷蔗茎产量净增3795.00 kg (0.4331×8762.4 kg)。茎径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0.056 cm),可使公顷蔗茎产量净增726.40 kg (0.0829×8762.4 kg)。分析结果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可见,要想提高粤糖03-373的蔗茎产量,茎数是首要,其次是茎长,再次是茎径。

3 结论与讨论

表3 粤糖03-373产量构成因子对蔗茎产量的通径效应分析

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茎长、茎径3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中度偏强的负相关,3者之间相互制约。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高度的正相关,是决定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茎长、茎径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高度偏弱正相关。

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起主要决定作用。回归方程:y=-2.8713+1.5497x1+5.8990x2-395.4294x3的复相关系数 R=0.9672,R的平方为决定系数0.9355,说明蔗茎产量的变异有93.55%是由茎数、茎长和茎径3者共同影响决定的。其余部分6.45%(1-93.55%)与茎数、茎长、茎径无关,这可能与试验误差或其它未考虑到的因素有关。

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效应=0.8802,效应净值=0.8951),其次是茎长(直接效应=0.2850,效应净值=0.4331),再次是茎径(直接效应=0.2906,效应净值=0.0829)。在蔗茎产量构成的3因素中,有效茎数居主要决定地位作用,其次是茎长,再次是茎径。

⑷粤糖 03-373品种的植株高度中等(一般在240~250 cm之间)。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应尽可能争取较多的茎数为主并兼顾茎长来获得,即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该品种茎数较多的种性优势。

⑸粤糖03-373出苗率高、分蘖率力强、宿根性能好,但生长偏慢。栽培上宜早冬植或冬植并留 2年以上宿根。下种量建议45000双芽苗/hm2为宜。在苗期、分蘖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齐苗,壮苗,促进早期有效分蘖,抑制后期无效分蘖提高成茎率[9-10]。目标蔗茎产量为97500 kg/hm2,有效茎数须达到60000条/hm2左右,茎长达250 cm左右。茎径在一定的茎数、茎长范围内变化不大。在这个产量水平上,其甘蔗蔗糖分亦达到较高的水平,达到增产增糖增收效果。

猜你喜欢

蔗茎通径结果表明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条斜率性质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
2009—201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点结果分析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