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4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葛园园

关键词:道德法治生活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南中心小学 葛园园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千古佳话就是对感恩文化和感恩思想的最佳诠释。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之下,必须抓好感恩教育,而且从小学阶段就要抓好感恩教育的落实,让学生能够积极践行感恩传统,并将其作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让感恩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机会,促进感恩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拓宽感恩教育载体,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地位

感恩教育是目前备受推崇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将感恩教育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关注学生感恩品质的养成,是因为感恩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当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感恩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构成部分。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对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社会生活常识、法制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专门化的培养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完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提供重要保障,为我国推进法制化社会建设做好充足准备。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经常出现,这表明感恩教育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和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是其他德育内容无法替代的。第二,感恩教育能够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内涵和功能,开启立德树人教育新征程。感恩教育并非在开始阶段就被纳入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近几年社会层面上显现出来了一些不道德行为,感恩教育是基于这些行为对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而逐步建立并推广的,目的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的熏陶,为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正确约束行为打下基础。将感恩教育作为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和途径,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教学的重点和方向,将会极大程度上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感恩教育是当前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将其进行实践应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这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体现,而高度责任感也是评估感恩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表现和有效参考。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当中,引导和启发学生面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帮助,始终心怀感激,并用积极行为进行回馈。第二,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感恩教育,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理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不少行为和概念有疑虑和误解,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学生言行举止,消除他们的概念误解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关心和帮助是双向的,不能只是自私地接纳他人给予的关怀帮助。第三,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规范。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比较模糊,无法准确判断社会上各种道德规范现象和评价有关行为。感恩教育的实施则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感恩道德理念,增强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根据感恩原则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素养。可以说将感恩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除了可以为学生的学科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之外,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感恩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教学课堂开展感恩教育,丰富课堂活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要保证感恩教育这一传统优秀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推动感恩教育的落实。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所以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需要从挖掘和利用教材开始,有效探寻感恩教育的信息来源和素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涉及到大量的感恩内容,这些题材涉及到不同的感恩内容,如对祖国、养育、自然的感恩。教师需要做好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工作,并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例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一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的重要素材,能够促使学生感知父母不易,并主动承担家庭当中的责任,用鲜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让学生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组织与感恩主题相关的课堂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成情感共鸣。比如为了让学生感恩教师,感谢老师无私的关怀和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讨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老师,说说在个人成长当中老师所给予的关爱和发挥的作用。这样再指导学生主动回馈教师,将感恩落实于实际行动时就会更加有效,而不是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能够真正把感恩之心转化成为具体行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传播推广传统文化的喇叭。

(二)立足实际生活开展感恩教育,运用生活源泉

生活当中处处有感恩的火种,生活为感恩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开展感恩教育就不能够脱离生活。哪怕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加强感恩教育,也要把联系生活和用好生活素材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生活,享受从生活当中散发和展现出来的恩泽。事实上,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存在着感恩的身影,只有耐心观察和善于发现,才能让学生感知生活当中让人感动和感恩的事物。在看到春暖花开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时,要感恩大自然给予人类和世间万物生命,让世界焕发勃勃生机;在看到秋天的硕果累累时,要感恩自然给予的收获和成功;在校园学习生活当中一边聆听教师教导,一边要感恩恩师给予的精神食粮;看到生活中父母端上的丰盛食物、叠好洗好的衣衫,则要感恩父母辛勤劳作和给予的无私关爱。为了增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化的教育策略,让学生理解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例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时,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联想生活当中的案例,了解到智障的周周、身患重病仍旧开展科学研究的霍金、无法看到世界却能够创作出一篇篇经典文章的海伦·凯勒,让学生产生尊敬之情,感恩自己是一个健全的人,给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注入动力,并鼓励学生不断健全人格,将感恩落实到生活行动中。

(三)拓展课外实践开展感恩教育,促进教育落实

课外实践活动既能够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延伸,又能够为感恩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保证感恩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感恩不能够停留在大脑和语言上,应该在实际行动当中进行落实,所以就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根据学生感恩教育的要求,设置精彩而又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点燃学生内心的感恩之火。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感恩故事的分享交流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强调师生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素材,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解古今中外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收集身边感人的感恩事例,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认识到感恩无处不在。在完成资料收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要求学生对这些故事进行讲授或分享,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制作手抄报、写作等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实践成果。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恩国家、教师和革命先烈等,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中。

感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提倡的文化传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加强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始终怀有感激、感动之心,回应他人给予的关照和爱护,用实际行动践行感恩。感恩教育的实施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载体,同时更要从基础抓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综合道德品质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平台,拥有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感恩精神,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师长,主动回报社会,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