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教学探讨

2020-03-04何建芳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214426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诗文语文教师

何建芳(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 214426)

语文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世界级的瑰宝,秉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宝库的宝贵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教学工作,是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未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当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学生今后是否能上好学校,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仍旧取决于分数。这就导致目前小学的语文经典诗文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教学重点仍在诗文的释义上。原本优美的诗文在经过一番白话剖析后,失去了灵魂,变得索然无味。诗文能成为经典,与其背后的创作年代背景、诗文意境、诗人想表达的理念抱负有关,不能从这些方面去分析、感悟,仅为了应对考试去分析字词句,很难让学生对诗文产生阅读兴趣,获得感悟。在《陶行知文集》中,《新教育》一篇针对“新教员”提到,“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这一观念与当下的课改要求相符。当下的教育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思维,引导学生去感悟经典诗文的美,而不是将过去自己所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复制一遍,再用在学生身上。与其这样,学生不如自己去买一本诗文释义的辅导书背下来。

2.教学缺乏针对性

课本上经常能看到“请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的要求。但是,何谓“有感情”?应当有怎样的感情?学生若不能对经典诗文有体验和感悟,如何做到有感情?有的诗文豪迈奔放,有的哀怨凄婉,有的欢快愉悦,有的哀伤悲凉。例如,《锄禾》一诗主要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敬佩,提醒人们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果实。作为一篇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诗文,《锄禾》需要学生想象农民的艰辛,明确“粒粒皆辛苦”的警示。因此,朗读时注意这两个场景的描绘即可。而《静夜思》表达的则是诗人在夜晚的相思之情,因而朗读时无须刻意加重读音,只需读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即可。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哪些字词应当读得重,哪些应当读得轻。结果,学生仅在朗读时做到抑扬顿挫,便被认为是“有感情”。但是,他们根本读不出经典诗文原本的滋味,所有经典诗文朗读出来都是一个调子。

二、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教学策略

《陶行知文集》中,用从南京到上海的事例解释新教育的方法。同样,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是一种方法,但不见得是最好、最有效率的方法。只要是符合教学目的的方法,教师都应该大胆尝试。

1.打破课本束缚,提高学生诗文储备量

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在学习时经常采用多读、多看的学习方式。虽然这种方式在今日看来比较古板,效率不高,但不可否认,这种方式确实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让他们做到了“下笔有千言”。语文经典诗文的学习同样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经典诗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自学,丰富自身的经典诗文储备。在接触大量经典诗文以后,学生自然而然能感受到诗文的优美,自发对比所读诗文,探索经典诗文的不同及其独特的魅力。

2.深入诗文本身,拓展背景教学

诗文能成为经典,必然与其背后的创作年代背景、诗文意境、诗人表达的理念抱负有关。诗人不同的性格、境遇,必然成就不同的诗篇。不能知晓诗文的创作背景,自然无法领略诗文的魅力。李白豪放狂傲,其诗文大多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恢宏磅礴。李清照温婉灵动,其词亦婉约细腻。杜甫身处唐朝后期,所见乃朝廷动荡,百姓生活凄苦,其诗文大多抨击朝廷与社会。李煜由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其词大多涉及了古今过往的对比,用情真挚,意味深沉。教师只有将诗文与其创作背景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诗文的由来与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意,进而更好地去学习诗文,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将来学习其他经典诗文时,他们也会更得心应手。

3.跳脱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情境

小学生思维特点独特,抽象化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学习停留在字里行间,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演绎经典诗文内容,将纸上的文字演活。让学生将自己置于创作背景中,更好地感受诗文的创作意境。此时,教师再辅以字词句的释义,学生便能融会贯通。

4.改变诵读方式,丰富活动形式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经典诗文的学习仅限于语文课堂。课堂上一般是教师教一句,学生读一句,然后学生一起再读2~3 遍。40 分钟的课堂实在枯燥、乏味,与古时的私塾教学似乎也并无不同。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者与学生带来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上学习经典诗文,在平板电脑、手机上也可以轻松学习。学生获取经典诗文的效率与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会活动,专门设置经典诗文主题,让学生交流经典诗文,为其他学生介绍诗文的作者、创作由来,并谈谈感悟。或者举行诗文接龙的游戏,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旁引导,适当给予奖励。

5.客观看待诗文,鼓励学生自治学习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想单纯,故明辨事理的能力较差,对于诗文,必然不可避免地因个人喜好而去学习。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各种流传千古的诗文。其中,有经典为世人传诵的,亦有因荒诞为世人所不齿而背负骂名的。例如,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一道诗词接龙的题目,“后不见来者”,用“者”字继续接龙。这道题难倒了台上4 位导师,却被12 岁的钱子昂小朋友答出:“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众人惊叹这位小朋友的诗文储备,但也认为他小小年纪,不应读这首词。究其原因,便是这首词的作者王衍,为君无道,骄奢淫逸。这首词无论是精神内核还是作者本身,都不符合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此外,还有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诗句,被很多家长和教育者认为是爱情诗,不适合小学生读。然而,这首诗本身只是希望思念的人平安长久,用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福。由此可见,教育者若不能客观看待诗文本身,人为加以限制,那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畏畏缩缩。

三、结语

小学经典诗文的教学关键在于将“教”“学”有机结合。正如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虽然负责教,但不能只管教,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只管被教。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负责将学生引进门。

猜你喜欢

诗文语文教师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