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

2020-03-04秦皇岛市教育局刘红军刘文杰娄卫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活动学校

秦皇岛市教育局 刘红军 刘文杰 娄卫润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一要求不仅把劳动作为育人的途径和方式,更将其作为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劳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这一要求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的重要论断,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践育人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课程设置中的行动指南。2020年7月3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我市教育局已印发《加强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劳动教育,不断提高实施效果和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课题。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落实好劳动教育各项要求,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弥补以往教育缺失的现实需要。以往的教育方针中没有劳动教育,《教育法》中也没有劳动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是欠缺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弱化。

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和孩子家长,对学习成绩看得重,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对于学习之外的家务、劳动,甚至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大都是家长一手代劳。很多孩子就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延续到成年,便很可能成为不喜欢就业、工作、劳动的人,甚至发展到极端的就会成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求索取没有奉献、不懂感恩的“巨婴”。这与我们教育工作的初心使命不一致。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推动劳动教育,丰富了教育方针的内涵。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就是立足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弥补以往教育的缺失。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目标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当今社会,劳动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主要有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七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劳动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劳动实践,出力流汗,实现知行合一,获得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二、抓好落实,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任务内容

(一)劳动教育教什么。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做了明确细致的安排: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中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普通高中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各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好《纲要》,做好《纲要》的培训研讨。《纲要》就是我们劳动教育内容设计的根本遵循,要结合《纲要》设计好课程和教学内容。鼓励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和自然条件做好劳动教育校本研究,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

(二)劳动教育怎么教。一是落实课时。按省文件要求,最晚明年秋季开学中小学要每周安排1课时,列入课表,中小学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也要按规定落实好,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市级统一将每年五月第二周列为全市学生劳动周。二是抓好课程。一定要坚持课程化理念,我们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去劳动,而是在开展劳动教育,要从课程层面加以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搞好课程设计,始终以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出发点,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劳动能力,引导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磨练意志、提升能力。三是多种形式。劳动教育方式多样,可以是生活劳动、农业劳动、也可是手工制作、技术实践、志愿服务等等,要把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相融合,也要与其他各学科相融合,如劳动教育的体验就是作文的素材,科技活动中增加动手过程也是劳动,通过劳动教育发展求真和创造能力,涵养智育;依托劳动教育发展的社会关系,提升德性素养;通过劳动教育生产美的作品,体验生命力量,培育审美能力。在多种形式中,落实好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载体的作用,让劳动教育与其它各育在相互渗透中落地生根。

(三)保障措施。一是师资保障。省委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这一要求充分结合了我省实际。我们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也可以利用本校教职工的个人技能长处来组织课堂内容,再就是建立师资聘任制度,聘请劳动模范、工匠人才、技术能手、家长中的能人、企业中的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甚至是学校优秀的后勤人员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秦皇岛市将逐步建立外聘劳动教师的人才库。二是场地保障。我们要利用社会已有资源命名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也要利用校园内空地或租用周边农地开辟一些种植养殖园地。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把建立校内活动场地与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组织学生开展好卫生大扫除、学校服务岗位实践等形成完善的校内劳动教育体系。三是机制保障。市教育局提出每年评选10所示范校,建立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目标是市县建立100个学生劳动基地,成立1000人劳动教育名师人才库,开展双十双百劳动竞赛,评选1000名劳动小能手。市政府将成立各部门协同的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劳动教育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各县区教育局要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必要条件。县区教研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校长的主体责任,校长要发挥好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持续抓好劳动教育。市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三、明确目标,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三个关系

(一)劳动教育与劳动和劳动课的关系。首先,劳动教育不等于劳动。虽然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劳动并不一定都具有教育意义,更不等同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但要有劳动,而且劳动要有教育意义,起教育作用。在调研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情况时,从学校及教师的谈话中总是强调开展了哪些劳动活动,至于这些劳动活动与劳动教育是什么关系,以及这些劳动活动是否具有教育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也就是教育目标是什么,往往是模糊的。这不仅是劳动教育计划性缺失的结果,也反映出劳动教育混合在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之中,没有真正建构起应有的劳动教育体系。

其次,劳动教育不等于劳动课。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教育课程,还应包括劳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本质上是实践育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一般意义的语文、数学等,其具体实施方式有着很大不同。劳动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更依赖学生对劳动实践的广泛参与。所以我们的劳动课既要有讲解,更要有实践,有出力流汗的劳动。

(二)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社会劳动教育的关系。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劳动教育只是学校的职责,家庭和社会同样负有劳动教育的职责,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支持作用。

要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共育功能,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学校每周要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或志愿服务活动,家长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要加强跟踪和指导,学校或班级通过劳动作品征集、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比拼以及最美家庭、最美劳动小能手评选等活动,为学生劳动教育成果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充分依托家长学校、家委会等组织,组织家长学习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推进劳动教育。

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公共场所等参与志愿服务。中小学要在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城镇学校可组织学生担任城市志愿者,农村学校可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提倡农村中小学校和城镇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手拉手”活动,使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实现劳动实践资源共享。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就业实习等,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

(三)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区别而又关系紧密。区别在于二者地位不同: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共同落实劳动教育。培养重点不同: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强调实践育人,又有着紧密关联。首先,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需要让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手脑并用。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基本活动方式都能实施劳动教育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这四种基本活动方式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高度的重合性或对应性,如生产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等方式来实施,服务性劳动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服务的方式来实施,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可以融入考察探究的方式来实施。

在实践中,需要摆正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既不能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掩盖劳动教育,也不能用劳动教育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劳动教育必修课中有机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也要强化劳动教育,统筹规划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两者有机整合、综合实施,使两者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

全面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举措。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落实好劳动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猜你喜欢

劳动活动学校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