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典博物馆走进百姓视野
——参观台儿庄药典博物馆散记

2020-03-04杨锐

癌症康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台儿庄药典古城

□杨锐

2019年8月初秋时节,虽暑热尚未完全褪去,但已见天高云淡,秋黄渐露,日照见短。我应邀与几位同行带着热切的心情从北京前往位于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内的药典博物馆参观考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带着两个问号:台儿庄因当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而闻名天下,伤亡五万将士战胜日军后,台儿庄几近毁灭,如今它是什么样呢?这样一座世界首座中国唯一的药典博物馆为何不是建在北京而是选址台儿庄?

行前做功课,知道唐朝时就有台氏在此立庄,名台家庄,经宋、元至明,明末始称台儿庄。在明朝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自微山湖改道东流,台儿庄方以河兴,成为京杭大运河上非常重要的城镇。到清朝“康乾盛世”,台儿庄已经成为漕运枢纽、水旱码头,是东西南北货物往来的集散地,是富庶繁荣、船舶穿梭、商贾云集、交易活络的鲁南及苏北的第一集镇。历来各省通衢同时也是文化交融之地,而不同文化的交汇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台儿庄也是如此。虽然清朝咸丰年间,黄河改道,山东运河中断,又有鸦片战后清朝的衰败,北洋军阀时期社会动荡,更有1938年中日鲁南会战,台儿庄几乎夷为平地,但几百年的文化浸淫,台儿庄的文化脉络绵远流长。

当我们在落日余晖中走进台儿庄古城时,看到的是辉煌壮观和游人如织。古城不古,更无衰败,因为这是政府在2008年根据历史资料和众多回忆复建的。台儿庄古城,集民间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各式建筑尽收眼底,各式风情街区纵横交错,情趣各异,绿树成荫;大运河支流从古城穿过,小桥流水,舟楫摇曳,两岸亭台楼阁,灯笼高挂,与夜晚的霓虹灯交相辉映,遂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台儿庄的灯火辉煌”一说。昔日前辈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战场,化为欢乐祥和的宜居之地,已是国家5A级景区的台儿庄古城一派欣欣向荣。

各地许多古城商业色彩极浓,文化不过是点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意图表现得十分直白。而台儿庄古城独树一帜,城内建有各种博物馆、展览馆50多家,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自不必说,诸如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中华珠算博物馆、中国邮政博物馆台儿庄分馆、中国银行文史博物馆、度量衡展览馆、百家姓家训文化馆、武科举文化展馆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更有山西会馆、兰亭书寓、翠屏学馆等各种书寓、学馆、文化馆、会馆,多维度且浓郁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古城亦因此被称为“活的博物馆”“运河文化活化石”。博物馆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社会文化趋向和人民文化修养。中国药典博物馆“放下身段”建在此处的原因可以了然,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所谓“聚集效应”,把相对“小众”的各种文化事物聚集在一起,提高大家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和理解,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大小博物馆等置身闹市,更能贴近百姓,寓教于乐,成为台儿庄古城年近千万游客的必游之地。

药典是每个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而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监督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而每个国家药典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药品产业发展的水平,药典的发展史也是该国药品科学技术发展史。而药典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药典历史,研究药典标准,更是传播药典知识、讲述药典故事、弘扬药典文化的重要载体。药典博物馆不但为专业人员搭建了学习药典的学术平台和各国药典文化交流平台,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知识积累和教育意义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药典博物馆在国家药典委员会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6月21日开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英国药典委员会、美国药典委员会、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等国际药典机构的负责人及国内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研究和药品检验机构的中外药学界代表均有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Dr.Sabine Kopp评价说:“本次药典博物馆的开幕对于中国药典乃至世界药典的历史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

药典博物馆坐落于台儿庄古城中正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片民国风情的建筑楼房群,漂亮典雅,令人赏心悦目,药典博物馆建在这种风格的建筑内,似乎相得益彰。它分为药典文化主题展馆等九大分区。我们在刘莉副馆长的引导下参观了药典博物馆。展馆墙壁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赫然在目,令走进药典博物馆的人似走进科学殿堂而肃然起敬。博物馆开馆之时,已征集到包括书籍、著作、手稿、医疗器械、中药标本等藏品近3000件,藏品里有1857年产的东阿阿胶,至今已保存了160多年,十分珍贵。博物馆还搜集了大量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利用这些资料,药典博物馆通过“药典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药典”“中国近现代药典”“世界药典”“药典走进你和我”五个主题单元,梳理了中外药典产生发展的历史,传播药典知识。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中国最早的药物典籍是公元659年唐代苏敬等23人奉官方之命编纂的《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50种,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而欧洲的第一部药典则是1498年由佛罗伦萨学院出版的《佛罗伦萨处方集》。现代意义的药典始于19世纪,如1820年颁布的《美国药典》、1864年颁布的《英国药典》、1886年颁布的《日本药典》;中国于1953年颁布了《中国药典》第一版,至今共颁布了10版,其中2015年10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被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茶”一词起源于被称为宋代药典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药茶诸方”,收集药茶方共计八道……俨然药典知识大全,古往今来国内国外都有涉猎。尚有“悬壶济世”“橘井生香”“杏林春暖”等典故的感人倍至,“本草待诏”“山中宰相”的历史渊源追溯,国内近年几大药害事件的警钟长鸣等,各种与药典和医药有关的故事和知识不一而足。博物馆充分考虑到了药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设有百草园、药膳博物馆、药茶博物馆等专题馆,力求将药典相关文化要素全面采集,充分表现。

药典博物馆的缪志华馆长和刘莉副馆长既是药典博物馆的领导,又是药典文化的研究者、推广者。缪馆长曾是国家药监局的药监人员,数十年的浸润和情感,对药典文化有深入研究,对药典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尤为关注;刘副馆长曾在北京一著名大学执教多年,教书育人成为她一生的追求和执念,对这个博物馆新的育人平台充满热情和憧憬。两位不但对药典博物馆的硬件建设规划部署、建设发展贡献甚巨,在带领其他同事在药典文化的深入研究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药典博物馆研究院正在积极组建,“台儿庄国际药学论坛”也在筹备之中。

如何让相对专业的内容为广大群众接受,一直是博物馆业的难题。药典博物馆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积极探索。在展陈模式方面,打破传统的单纯讲解式,代之以游客沉浸式的自行鉴赏与多媒体、智慧导游相结合;同时在展陈布置上打破传统的图片加文字式,代之以实物展示和体验以及VR、3D推介式,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国内国际医药瑰宝。在展陈内容方面,展览方式上以展销结合代替单纯展览式,游客即可观赏又可选购;并且引入数家药企,设有中药老字号展馆、国内知名企业展馆、国际著名企业展馆、非遗药店,还设有国医馆和养生酒店,更是拓展了参观博物馆的健康体验,让游客切实感受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六月开馆以来,两个月内参观者已达10万人次。曾经“阳春白雪”的药典,终于走进百姓的视野,“曲高”不再“和寡”了。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给博物馆的定义中,阐述了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要“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简单地说,博物馆有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药典博物馆开业不过3个月,这三大功能还未得到充分体现,还显稚嫩。但唯其稚嫩,才更有提高的空间,更有努力的动力,更有前进的方向。愿中国药典博物馆积跬步而至千里,向最初设定的“携手全球同仁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药典博物馆”目标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台儿庄药典古城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通海古城缀记
凝眸古城淮安
穿山甲药典除名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
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
台儿庄树起民族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