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奸臣”的面相

2020-03-03赵建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林甫奸臣形象塑造

赵建

摘要:作为唐代奸臣的典型,李林甫历来为后世所抨击,但这似乎是史家片面记载的结果,综观李林甫的仕宦历程,其在玄宗朝能够长期掌权是有其合理性的,但由于史籍的书写,李林甫的个人才能多被掩盖。

关键词:李林甫;历史书写;形象塑造

作为唐代奸臣的典型,李林甫自死后便遭到了清算,诸多史书对其恶行记载的极为详细,最为典型的便是构陷太子一事。在史家的笔下,李林甫也算是不折不扣的坏人了,直到现在也仍未摆脱身上的标签。可是仅凭史官之词便能真正地认识一千多年前的人物吗?我们有无尽量贴近真实去认识李林甫的可能?对于这些问题,丁俊博士给出了她的解答。

在史籍中,李林甫的个人形象为出版于2014年的《李林甫研究》是丁俊博士的专著,也是近年来学界关于李林甫研究的重要成果,这并非是做翻案文章,只是研究使然,学术需要尽可能地追求客观。全书分为二十章,主要围绕李林甫的人身经历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以下对此书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章《王府少子》对李林甫年少的经历进行了探讨,李林甫本为宗室,3235推导了李林甫的出生时间、分析了其出生时家庭概况、介绍了李林甫寄养于姨父家以及早年任官的经历。作者将李林甫的个人经历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紧密结合,论述了武曌当政、五王政变、唐隆政变等政治事件对于李林甫的影响,尤其论述了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其宗室身份的敏感性以及由此对李林甫的性格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初露锋芒》分析了李林甫在不同职位上的政治作为,包括任国子司业时对国子监的整顿、任御史中丞时对律令条文和现行制度的合理调整,也论及了在张说与宇文融之争、李元纮与杜暹之争的形势下李林甫保全自己、务实行政之情况,借以体现李林甫的政治眼光及才能。

第三章《迈向中枢》对李林甫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的经过进行了梳理,并认为其政治才能才是李林甫升迁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任相之初》主要讲开元二十一、二年关中缺粮背景之下,李林甫任相所进行的财政节流及冗官减省工作。

第五章《机构改革》介绍了李林甫主持下改籍田之礼、管制改革、冗官减省、使职与机构的调整等改革。

第六章《制度变革的深入》进一步论及李林甫编订《长行旨》、主持俸禄制改革、设立常平仓、变革选举制等措施。

第七至九章分别为《张九龄与裴耀卿》上、中、下三章,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三相局面下张、裴、李三人的分工与分歧,指出初期张李二人只是政务的争论,并无私人的矛盾,只是后期二人关于废太子、玄宗西幸及牛仙客事件的不同意见使得分歧愈大。此外,还对此时唐王朝内政外交的情况进行了细致地书写,包括张九龄屯田、裴耀卿主持漕运、唐与西、契丹、吐蕃、突厥、渤海国等政权的关系,并梳理了张、裴罢相之事,不能适应政治局面的转变才是二人罢相的真正原因,也兼论及了传世文献对于李林甫奸臣形象的持续建构。

第十至十二章依次为《官制、选举等制度改革》、《赋税制改革与政治事件》、《兵制与法制改革》,是对李林甫代替张九龄执政后总体政治变革的系统阐述,在第十一章还论及了周子谅及三庶人事件,不同于传统史家的论述,作者从玄宗对于政局的掌控角度出发,给了我们另一种解释。

第十三章《唐六典》介绍了李林甫与《唐六典》、《唐六典》与开元二十五年官制,交代了李林甫编写《唐六典》的方法及《唐六典》中所体现出李林甫的个人政绩、治事主张和自我评价,也详尽展示了开元二十五年职官概况。

第十四章《盛世之后》主要讲述玄宗对于李林甫的防范,作者认为,玄宗立忠王为太子是出于宰相与太子结党的规避,此后,便着手抑制相权,君臣之间进入博弈期。第十五章《新贵迭起》讨论了以李适之、韦坚、裴宽、安禄山等人为代表的新兴政治力量对于李林甫的威胁以及李林甫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于催瑞德的主动出击论,作者认为李林甫出于被动反击。

第十六、十七章分别为《共制太子》上、下,作者用韦坚案、杜有邻案、王忠嗣案三个典型讨论李林甫对于太子的打击,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从玄宗巩固权力的方面考量的。

第十八章《败局已定》集中讲述杨国忠通过打击萧炅、宋浑以削弱李林甫之过程。

第十九章《窮途末路》讲杨国忠与安禄山联合打击李林甫及李林甫之死。

第二十章《身后之事》主要讲李林甫死后玄、肃二帝对李林甫的清算以及后世唐帝对于李林甫形象的修饰以及对玄宗任用李林甫的反思。

首先,在作者看来,李林甫是一位实干派的行家,他政治目光敏锐,擅于把握政治走向,精于制度建设,敢于改变却又遵循规则,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既不固步自封,亦不大破大立,能够拿捏变革的尺度,确保其在可执行的前提下进行。自其在国子司业至吏部尚书的任上所实行的一系列变革无不体现这一准则,变革的成效也证明了这一准则的合理之处,这也是李林甫终能任相并且在开、天之际宰相任期大多短暂的情形之下仍能居相位近十九年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全凭奉承上意。

关于李林甫与张九龄和太子之间的政争,作者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作者认为李林甫与张九龄初期关系并不恶劣,双方只是政见之争,之后在废太子、玄宗西幸、牛仙客事件中分歧方才愈大,而张九龄的罢相源于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政治局面转变,并非李林甫的构陷。

其次,在作者梳理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推导与分析的方法,利用文献记载间接推导李林甫早年寄养及任官经历,并由此推导其出生年份,在记载不明的情况之下,这确是可行的办法。作者分析了在李林甫幼年时,政局变动对于其家庭和个人的影响,由此论述了这段经历对于李林甫性格养成的影响;分析了李林甫不同阶段任职时的政治大环境,从内政外交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讨论,这有利于加深读者对李林甫任职缘由及任后所推行的措施的了解,并且将个人与历史大环境相联系起来,也可谓是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了。

参考文献

[1] 《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2] 丁俊:《李林甫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

[3]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猜你喜欢

李林甫奸臣形象塑造
弄獐宰相
王维&李林甫:成人社交哪有非黑即白
奸臣是怎样炼成的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狼狈为奸
《水浒传》中的宋代文官研究
皇帝喜欢奸臣的十大理由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