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重要作用及实践建议

2020-03-03王军刚刁学文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导师制

王军刚 刁学文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大学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执行者,在促进导师制的宣传与推行、加强导师制的过程管理、协助导师的全面指导、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协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促进导师制实施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导师制   本科教育   大学班主任

随著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及长远需求。起源于十四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1](46),是目前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国内许多高校广泛运用的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2](37-38)。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挑选具备导师资格的老师,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对其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个性化及全面性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3](80-84)。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活跃高校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全面加强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鲜明而协调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48-49)。目前导师制施行中,除了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外,导师制认同度低、师生认知不统一、导师精力不足、过程管理缺失等也影响了导师制的有效实行[5](87-89)。大学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导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导师制的良好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186)。

1.班主任在导师制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很多大学都保留班主任的制度,通常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以更好地在学业上帮助指导学生。大学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大学期间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7](6-7)。同时,很多大学采取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跟班制度,班主任是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的人,导师制的实施从各个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1.1促进导师制的宣传与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尽管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实施导师制的学校,往往存在以下情况:(1)导师制实施的风气不浓厚,实施办法和内容模糊,制度不健全,老师和学生对导师制的理解不足,导致老师和学生参与导师制的积极性不高。(2)学生与导师之间缺乏足够的前期了解,导致导师的双向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往往偏向于选择自己了解的或者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作为导师,对于该导师的个性、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等没有足够的了解;导师在选择学生时,主要是简单地从学业成绩、积极性等方面选择,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做细致的了解。班主任作为学校学院政策的“宣传员”和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宣传和推广导师制,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导师制的机会。班主任往往是导师的同事,也是学生的“知情人”,作为导师与学生都熟悉的“第三方”,班主任在导师制的双向选择上可以相互推荐,有利于加深学生与导师初选时的相互了解程度。班主任的宣传和推介对学生熟悉和认可导师制有重要的作用。

1.2有助于导师制的过程管理。导师制的实施不是导师与学生的简单互选过程,涉及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具有延续性的长期过程,甚至伴随着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本科教育阶段,要达到导师制实施良好的效果,必须有精细的过程管理。相比研究生的“导师负责制”来说,本科生导师对本科生的管理往往缺乏制度上的有效保障,许多导师按照研究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或者采取交由研究生管理的“导生制”[8](36-39),导致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或者达不到有效管理的要求。除了学校学院建立健全导师制相关制度外,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的参与和管理也非常重要。班主任应该随时了解学生和导师的状态,利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优势解决导师和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班级的奖惩机制和班级活动促进导师制良好运行,形成班级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班主任通过对导师制的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和比较,取长补短,总结出导师制实施中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1.3协同导师的全面指导。尽管目前对于导师制中导师的工作职责的界定不清楚,但很多文献提到了导师指导内容应该涵盖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升学就业指引、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9](207-208)。在高校中,教师不仅承担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践工作,还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任务,有些还需要指导和管理研究生。同时对本科生进行各个方面的全面指导,即使“有心”,也可能“无力”。班主任作为基层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能力、安全意识教育、生活帮助与心理辅导、良好的班风学风引导、升学就业择业指引等各个方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尽管班主任和导师在着重点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很多地方存在重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实践表明,班主任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导师精力的不足,同时班主任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导师针对学生个人特点的因材施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4利于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与协调。本科生导师制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个性教育,以个性化教育弥补群体化教育的不足[10]。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导师和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事实上,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本身就是指导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贯穿导师制的全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因素导致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有时甚至会导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愉快。例如:(1)导师和学生对于导师制的认知不一致,使学生的期望和导师的要求不统一;(2)很多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主动找导师交流,导师由于精力有限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3)学生由于课程任务多、专业知识积累薄、自律性较差、心理不够成熟等,常常出现不能顺利达到导师的要求的情况,造成学生消极应对、积极性逐渐降低,导师不愿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指导;(4)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基本限制于有指导关系的导师与学生之间,无直接指导关系的导师与学生之间基本无交流。班主任作为导师的同事,同时作为学生朝夕相处的熟悉“朋友”,一方面熟悉导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导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增加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过程监督、随时了解导师和学生的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可以采取间接了解或当面交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流形式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2.班主任在导师制实施中的实践建议

很显然,班主任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个人同时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导师的双重角色经历,针对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我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在实行导师制的初期,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组织活动给同学们宣传导师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低年级时,班主任可以选择积极性高、相对优秀的学生与带学生意愿高的导师相互推荐,让导师与学生互选,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积极性不高、盲目选择的情况,又可以避免师资力量或导师精力不足的情况。对于这一批学生,班主任要加强过程管理,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结合导师的指导给他们提出合适的建议,让这些学生有收获感和存在感。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集体宣传,结合学生对于导师制的宣传,以少数学生实际参与导师制的经历影响多数同学,形成相应的班级氛围和风气,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导师制的认可度。实际工作表明,在开始一部分同学的带动下,很多同学后续都会主动联系导师。

随着导师制的推进,班主任要适当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给学生制定一些基本的管理规则,多了解学生和导师的近况,了解导师指导学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协助和补位。对于学生在跟随指导老师开展科研项目、参加竞赛、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基础不足、等靠要的思想、时间不抓紧、信心动力不足的情况,班主任应该协助导师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发表科研论文、获奖等导师制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上进行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导师制的吸引力。对于个别无故不听从导师指导的同学,班主任要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原因,进行思想教育。同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导师参与班级活动,提供导师们与学生们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例如,我在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举办了“导师开讲啦”系列活動,每次班会邀请一两名导师讲述个人的科研经历、人生体会、生活感悟等,这类活动对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兴趣和态度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心理成长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对整个导师制的实行进行记录和总结,结合动态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于导师制实行方法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好的示范向其他班级推广。

3.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需要调动学校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大学班主任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作为学生大学期间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者、参与者和见证人,要以大爱之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导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导师制真正成为一种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和教师全面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

[2]周伟.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16,5(3).

[3]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

[4]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5]万宗瓒.学分制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9(6).

[6]刘文杰,王韶华.大学教师做好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2,39(1).

[7]周哲海.如何做好大学班主任[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

[8]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2).

[9]刘英,李波,杨佳妮.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述评[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8(11).

[10]付轶.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9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试行》)。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导师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