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高校如何“挖”人

2020-03-03王学兵

科教新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罗家伦东北大学公权

王学兵

蒋廷黻29岁时赴南开任教,六年内发表的论文在学界反响颇大。当时罗家伦执掌清华,准备打造一支“文科航母”与北大相抗衡。所谓“航母”,无非广揽名师,形成规模优势。放眼国内,罗家伦认定蒋廷黻独堪此任,于是亲赴南开挖墙脚。蒋廷黻在南开干得好好的,不想離开天津,无奈罗家伦“赖功”一流,坐着不走,整整熬了一夜。蒋廷黻终究拗不过,答应赴清华任教。

若蒋廷黻算被“生拉硬拽”到清华,萧公权调任东北大学则属两相情愿。初来南开,萧公权颇感惬意,读书之余深享交友之乐。他与几个同仁将学校百树村10号房改造成教员俱乐部,晚饭后,大家随意去那里喝咖啡、谈天、游戏,玩一个小时左右,尽兴而返。

然而不到三年,矛盾接踵而至。先是教学任务过重,接着是学校在加薪事件上略有不公,部分教授心寒,萧公权萌生退意。恰好东北大学来天津延聘教授,萧公权就在“被挖”之列,且他也有“到关外走走”之意,于是一拍即合。只是东北大学过于衙门化,萧公权受不了,一年后接过了燕京大学抛来的橄榄枝。

也有“退避三舍”型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东北大学教书时,名誉校长乃少帅张学良。张学良见到林徽因,顿时倾慕不已,嘱咐手下向她致意,请她做家庭教师,林徽因婉言谢绝。等到学期结束,林徽因立即同丈夫离开东北,被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挖走。

高校聘教授自然是为了教书育人、繁荣学术,但高校亦是江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有时领导挖人难免带有几分平衡校内势力的考虑。

民国初年,北大桐城派把持一时。为打击此势力,北大校长何燏时从教育部挖来朱希祖,其后朱希祖利用同门情谊,陆续将沈兼士、钱玄同、黄侃诸人聘至北大,章门弟子齐聚,将桐城派的影响一扫而空。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五四运动后,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人渐成规模,呈“取章门而代之”的势头,朱希祖的处境便异常尴尬。1930年底,北大史学系学生掀起要求朱希祖辞职的风潮,迫于无奈,他只得请辞。

落魄失意之际,朱希祖曾经的学生、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负责人傅斯年伸出援手,力邀他加盟史语所、担任专任研究员,条件是他必须完全与北大脱离关系,但朱希祖对北大仍有感情,于是保留一个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的虚衔。傅斯年不依不饶,称朱希祖未践前诺,将其转为特约研究员,这相当于宣布朱希祖并非史语所的正式人员。而此时朱希祖一没在北大复职,二没再去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兼职,三没收到史语所的正式聘书,算是下岗了。其实傅斯年将朱希祖挖过来,本意在于彻底肃清章门弟子在北大文科的势力,怎能容忍他同北大留有一丝联系?

猜你喜欢

罗家伦东北大学公权
本科教学审核自评估工作开展及专业持续改进思考
论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推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共同犯罪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研究
“晒承诺”更要“晒公权”
《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