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脏器脱垂、尿失禁改善情况的影响

2020-03-03侯晓梅陶艳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处女膜盆底分级

侯晓梅,陶艳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女性在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组织损伤,有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并引发盆腔功能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产后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1]。我院就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的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 0 1 7 年2 月~2 0 1 9 年2 月 我 院 收 入 的 产 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 6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 3 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 2 ~3 7 岁,平均(2 7.7±2.5)岁,参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27.5±2.4)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于产后42 d指导患者主动的、有意识的进行收缩肛提肌锻炼,以对盆底肌肉群进行锻炼,并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指导患者每次收缩肛门3s以上之后放松,反复锻炼15 min左右,每日锻炼3次,连续锻炼7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①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采用坐位或卧位缩紧并放松肛门与阴道,每次20 min,每日2次;②指导患者合理地安排排尿时间,规律饮水并尽量憋尿,夜晚不再饮水以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③运用Phenix一起对患者进行生物电刺激治疗,设置频率为8~33 Hz、脉宽为320~740 μs,在阴道内置入电极并调节电流的强度,以刺激患者的盆底肌肉与神经,每周2~3次,一共进行15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SF)评估患者的尿失禁情况,满分为21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尿失禁情况越严重;采用盆底器官脱垂系统(POP-Q)分级评价患者的盆底脱垂情况:0级为无脱垂,Ⅰ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上>10 mm,Ⅱ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上≤10 mm,Ⅲ级为脱垂距离处女膜下超过10 mm,Ⅳ级为脱垂距离膜下≥20 mm。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ICI-SF评分为(1.1±0.6)分,参照组为(2.3±0.8)分,t=7.869,P=0.000;两组患者的POP-Q分级情况如下:①0级,观察组24例(55.8%),参照组10例(23.3%),x2=22.090,P=0.000;②Ⅰ级,观察组15例(34.9%),参照组5例(11.6%),x2=15.212,P=0.0 0 0;③Ⅱ级,观察组2 例(4.7%),参照组17例(39.5%),x2=35.172,P=0.000;④Ⅲ级,观察组2例(4.7%),参照组8例(18.6%),x2=9.386,P=0.002;⑤Ⅳ级,观察组0例(0.0%),参照组3例(7.0%),x2=7.254,P=0.007。两组患者的ICI-SF评分与POP-Q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良好的刺激以促进其收缩,并改善盆底肌血运与肌力,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尿失禁与脏器脱垂情况[2]。在我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盆底康复护理后,其ICI-SF评分与POP-Q分级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尿失禁情况,并促进产后盆底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处女膜盆底分级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处女膜修复,成功率高吗
处女膜异常者不能硬来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