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CGT教育坐标系”视域下高职学生培养实时可视化探析①

2020-03-03

关键词:坐标值第二课堂坐标系

刘 雄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输出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机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繁荣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却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高职毕业生思想觉悟不高、就业技能不全面、创新能力薄弱、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较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是增强高职社会地位、提升办学质量、发展高职内涵的关键;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和切入口。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成为当前推动高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需要实时掌握高职学生培养评价的具体数据,实现高职学生培养进程实时可视化。

一、高职学生培养评价现状

1.“层次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学生培养评价

“层次分析法”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为高职学校定性地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而可以加快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步伐,以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下相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境。2012年,冯毅等人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遵循整理客观性、指引性、可实践性、层次性、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源头、以素养为目标”三位一体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的全面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基本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基于专业技能的核心能力、专业创新拓展才能。并且,使用分解得到的相关二级指标支撑上述对应的一级指标。

2016年,Salih Börteçine等人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评价是由很多不同部门来进行的。职业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培养评价需要用战略角度,以SWOT分析法作为分析职业学校现状的方法。为了确定学生培养评价SWOT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他们对土耳其阿塔特克大学和卡夫卡大学的300名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了5点Likert量表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性建议。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培养评价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分解成一系列可对比标准,在具体实施中使其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有一定的参照标准和监督机制。当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并随之变化时,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将进行调整匹配和相应改变。2016年,张琳等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从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程度、能力结构和基础知识的三重维度构建了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学生培养模式,先前的学生培养评价体系将不再匹配个性化学生培养模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学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作用、基本原则及规划方案,以指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具体实施。

3.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环节培养不够重视,职业院校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的各类资源有所欠缺,现有课程体系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陈旧、教材更新部分落后,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的系统性、实操性和职业性亟待加强,高职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方面〔5〕。2017年,姜庆伟等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发现要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机制,首先要以学生个人和高职培养条件两者为评价主要对象,把立足点放在分析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组成要素上,找寻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关联的各类因素作为架构,整合和分析构建出完善的实践评价体系初步框架,填充形成评价体系的量化指标,最终孵化出整套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学生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是加强高职社会认可程度、深化高职内涵的重点;是高职学生培养方式变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所以研究科学有效的高职学生实践环节培养评价体系的指导理论,成为现今助力高职提升转型、发展创新的中心环节。2017年,王德信等人整理和研究现有相关方面的成果,以理论创新为出发点,提出重点性、指引性、创新性等六大理论指导原则,并构建以助力学生成才和与社会成功接轨为目标的高职学生实践环节培养评价体系雏形〔6〕。

二、“SCGT教育坐标系”概念

“SCGT教育坐标系”围绕育人载体建设,将思想引领(S轴)、创新教育(C轴)、社会公益(G轴)融合构建成“立体空间”,秉承时空一体的概念嵌入时间(T轴)形成教育坐标系。同时,依托第二课堂PU(Pockets University)系统素质学分将学生发展程度具体量化。学生成长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学生工作要切合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借助“SCGT教育坐标系”模式,按照时间维度从思想引领、创新教育、社会公益等三个轴系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成长空间,实现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有的放矢。

高职院校可以基于“SCGT教育坐标系”中思想引领、创新教育、社会公益三大坐标轴系,厘清学生培养内容,紧密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思想性、创新性、公益性活动。“SCGT教育坐标系”是在新形势下,适应95后、00后高职学子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实践探索产物,是高职院校培养全面高素质青年人才的有力工具。于“时间”轴上在各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应特色引领活动。逐步形成以低年级新生教育、团员建设引导,中间年级团学活动、党性建设引领,高年级技能创新为主、升学为辅的“SCGT系统”培养模式,从而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分阶段孵化。

三、“SCGT教育坐标系”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培养实时可视化实施

1.构建第二课堂质保体系

优化信息平台建设,实施第二课堂育人质量的“诊断与改进”。联合相关企业探索PU平台“质量管理”功能模块开发,科学运用第二课堂数据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设立第二课堂质量管理指标,持续实施第二课堂质量检测月报制度,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第二课堂实施主体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加快认证课程资源开发,推进第二课堂内容供给改革。持续做好实践育人品牌团学活动的资质认证,推荐品牌活动的课程化构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生社团按照兴趣和专长探索开发认证课程。力争到三年后建设不少于50门第二课堂认证课程,基本满足学生参与和资源覆盖的需要。

积极整合社会企业资源,探索“团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整合企业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实践资源,重点将企业的人才观和创业观通过第二课堂补充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深度融合进学生“关键能力”形成的社会实践中,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具有规范性和公信力参考依据。

2.“SCGT教育坐标”实时反馈

“SCGT教育坐标系”与PU信息系统相互链接着各种原则,一方面“SCGT教育坐标系”可以保障PU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另一方面PU信息系统支撑“SCGT教育坐标系”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评估坐标值的实时反馈。PU信息系统中每个学生的“SCGT教育坐标”(S,C,G,T)实时数据采集,遵循教育主体行为原则、流程管理原则和流程时间原则。从学生角度看,主要数据是发起活动申请、选课及签到等数据;从管理者角度看,主要数据是审批和学生表现评价数据;从完成效率看,主要是活动申请、学生签到、学分给予的时间点及相应耗时〔7〕。

单个受教育主体的S轴、C轴、G轴三轴坐标值是和学生在思想建设、创新培养、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活跃度及成绩表现直接相关的,高职学生在PU信息系统中申请的相关学分和签到分映射到“SCGT教育坐标系”中形成每个学生的(S,C,G)三维坐标值。同时,由于每个高职学生的思想建设、创新培养、社会公益等方面发展速度有差异,时间维在不同时刻匹配的(S,C,G)三维坐标值不断变化,实时反馈得到(S,C,G,T)四维坐标值,即实时的“SCGT教育坐标”。思想引领(S轴)、创新教育(C轴)和社会公益(G轴)中每个轴的坐标值,在PU信息系统中是根据大量高职学生群体样本统计研究得出的一级教育目标坐标(S目标,C目标,G目标)作为一级参考标准。在学生达成一级教育目标坐标的基础上,引入此时每个轴上坐标值对应的时间轴目标坐标值T目标,构建二级教育目标坐标(S目标,C目标,G目标,T目标)作为二级参考标准。

3.推进和调整高职学生培养实时可视化

在“SCGT教育坐标系工作法”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高职学生培养模式立体化、鲜活化。依托PU(Pockets University)第二课堂信息系统的素质学分将学生发展程度量化。在思想引领(S轴)、创新教育(C轴)、社会公益(G轴)三轴坐标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时间(T轴)第四轴坐标实现自身素质教育发展的进一步立体化。四维一体精确其在“SCGT教育坐标系”中的素质发展坐标(S,C,G,T),每位同学实时掌控自己的素质发展坐标,并与一级教育目标坐标 (S目标,C目标,G目标)、二级教育目标坐标(S目标,C目标,G目标,T目标)对照,及时做出有效调整,从而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

为保障高职学生培养目标达成度和完成效率,即提高“SCGT教育坐标系”中思想引领S轴、创新教育C轴、社会公益G轴的三轴坐标数值并减小相对应的时间轴坐标数值,在课程和活动发布阶段,做到课程和活动发布及时、内容丰富呈现;在课程和活动推介阶段,为学生推荐素质短板课程和涉足较少活动、促进均衡发展;在课程和活动维护阶段,依据学生的课程和活动评价,剔除反馈不佳的课程和活动;在课程和活动管理阶段,加强制度化管理、提高课程和活动管理运作效率;同时,在PU信息系统中的“审核监管”“活动申报”“课程报名”“选课签到”及“课后反馈”等核心模块上设置实时监控和惩戒调控。在实现高职学生培养实时可视化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和教育管理者可以及时做出科学、有效调整。

猜你喜欢

坐标值第二课堂坐标系
独立坐标系椭球变换与坐标换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大跨度钢结构安装三维坐标拟合转换
基于二分法迭代的凸模数控铣削加工编程*
解密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坐标系背后的故事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基于宏程序的数控车削加工应用
极坐标系下移动机器人的点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