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

2020-03-03单啸洋

关键词:话语权网络时代公众

单啸洋 范 举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现今,网络时代迅速发展,为社会信息交互与数据应用提供便利条件,也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思想传播形成一定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传播,难以与网络时代发展充分契合。为此,建立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便尤为重要,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核心关键。

一、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应用特征

目前,网络时代信息化发展,虽在提高社会发展效率、解决社会信息交互能力不足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主体意识发生变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构建滞后,难以在网络时代发挥更好的思想意识教育作用〔1〕。对此,需针对网络时代发展结构,对马克思主义在现有环境下的话语权体系形成做基础特征分析,从而提高信息网络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影响力。

(一)社会信息传播途径多样性

传统媒体信息化发展环境闭塞,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且信息传导方式主要以主流媒体信息传播为主。而网络时代信息化体系应用,则可从更多维度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接收路径,使公众个体亦可成为信息传导主体,改变了传统被动化信息发展局面。网络时代多样化信息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信息互通、解决信息应用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必然有其有利一面。但长期的多层次信息传导,必然夹杂部分个人主义色彩,使传播的信息不一定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全面性需求。久而久之,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受限,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产生结构性缺失。因而,适应新时期的网络时代发展环境,大力开发网络信息传播资源,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在信息化主流媒体的地位,充分运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条件,将是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时代环境发展中构建话语权的核心关键。

(二)数据信息传播内容差异性

数据信息是网络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数据信息传播内容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各行业的发展建设。受此影响,以数据论成败的思想理论,逐步深入社会体系大环境。为更好融入网络时代发展环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也应根据网络时代数据化发展趋势,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不断地做好数据化信息优化与革新。同时,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建立以网络文化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信息交互机制,从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思想教育需求方面着手,着力打造完善的数据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环境,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做更深层次的内容铺垫。另外,马克思主义涉及内容宽泛,以数据为信息传播模板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必须突出文化内涵实践,强化对信息数据有效运用。通过客观事实的立体化呈现及文化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使马克思主义切实地融入公众的个人思想。

(三)环境信息应用结构便捷性

网络时代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设备,随着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衍生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公众信息获取便捷性随之增加,使网络信息传播不再受到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等因素限制。正因如此,长期的网络信息轰炸,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环境关注度不断下降,以至于在网络时代成长的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片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驱动公众政治正确的思想洗涤剂。而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曲解,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社会环境淡化,使青年群体无法充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共鸣,加之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更是加深青年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产生错误印象的根本所在。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必须从网络环境信息应用方面着手,分析网络时代社会发展趋势,运用信息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以智能化网络发展为载体,建立多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模块,以此更好地在网络信息发展环境下掌握时代话语权。

二、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内容

马克思主义本质,并非是单一地改变个体思维内涵,而是通过多维度思想教育,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及思维管理意识,进而实现全民族和谐统一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先行导向,为未来阶段我国更好地进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多体系建设,做全面性的思想铺垫。为此,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内容,有效进行信息化延展,提高马克思主义发展环境契合度,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革新公众对马克思主义认知

马克思主义中心思想的明确,有益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好融入网络时代发展新环境。革新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正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在网络时代具备良好的话语权。而早期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多存在强制性特征,未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马克思主义实践优化。但是个人意识的转变,不应存在一定的强制性。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要充分地考虑以上问题,采用柔性教育、硬性管理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做好马克思主义传播普及,并严厉打击破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激进分子,从公众的思想意识方面,提高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度。久而久之,公众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的逐渐形成,必然能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做进一步强化,使公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载体,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创设有利的基层传播环境。

(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抵制西方反华势力渗透

加强社会和谐发展,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信息交互,在满足公众信息应用需求的同时,也为西方反华势力的渗透,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一些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因此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裂我们的国家。尤其借助现代网络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鼓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虽然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物资生活还不够富裕,但我们应该看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正日益强大富裕起来。因此,在网络时代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抵制反华势力的西化宣传,将是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的核心内涵之一。

(三)推动民族复兴,强化共产党领导基础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工作成绩斐然,使我国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不断地突破更高的维度极限,尤其在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夯实重要基础。在此良好社会发展环境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要紧跟网络时代发展步伐,通过加强基层网络资源应用监管、开辟新网络教育渠道等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为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的实现鼎力助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主义建设成绩举世瞩目,为更好地加快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的信息化发展新模式,坚持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并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扩大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范围,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三、基于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路径

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不应单方面地进行思想内容灌输,而是要重视对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科学运用,强化内容管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宣传,在新闻传播与信息应用层面,做好信息数据控制,拒绝西方价值观、社会观的大肆入侵,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了解现代网络发展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代化革新,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创设有利条件〔3〕。

(一)建立信息网络新闻数据化审查机制

对不利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的内容做进一步筛查,避免反华势力利用国内网络环境传播并发展而激化社会矛盾,从加强监管、优化管理两个方面控制。加强监管,是指针对潜在的新闻信息威胁,做统一的内容审核,从源头上控制不良网络信息,保障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例如,采取审核管理与内容管理双向责任制度,确保相关新闻信息的传播有据可循,信息审核、编辑从业人员均应对可能引起社会矛盾、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信息传播承担法律责任,从而降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的外界环境风险。优化管理,是指数据层分析与网络管理层面,并由有关部门定期做好网络新闻信息抽查,对不实信息、反社会主义言论做问责处理,由新闻传播企业、个人承担相关责任,以此形成良性的网络信息传播发展环境,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稳步开展。

(二)统一多元化网络信息传播媒介应用标准

当前,我国网络媒体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造成公众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辨识能力下降,尤其是有些不良网络新闻媒体针对政治文化内容的片面解读,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虽然这些网络新闻媒体缺乏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但由于传播广泛,仍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网络时代不良新闻媒体的单方面信息传播,直接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统一多元化网络信息传播标准,则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大幅提高网络新闻媒体综合发展水平,保障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社会公信力,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不再受部分网络新闻媒体不实信息干扰,转而将网络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而非潜在阻碍。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社会发展新环境

网络时代发展内容涉及广泛,不同内容的重叠与交互,衍生出多种网络文化类别,不同的网络文化间形成的网络体系结构有所差异。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应充分分析当前网络社会发展趋势,根据网络文化内容的不同、网民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不同,而融入多个网络文化发展圈层,与不同网络文化群体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管理,掌握其文化沟通语言,了解网络文化发展的主体结构,改变传统强硬的思想教育模式,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影响网络文化群体,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在网络时代被各种不同网络文化群体所接受。从而,一方面做好网络时代下公众思想框架规范,另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容纳性,使马克思主义能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均能发挥其重要的话语权领导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长效化传播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是基于网络环境发展的实效性、广泛性,通过寻找适宜的切入点,从融入网络文化、影响网络文化、改变网络文化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影响力,提高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良好认知,同时也为未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话语权网络时代公众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