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研究

2020-03-03杨瑞芳

关键词:浮生六记目的论林语堂

杨瑞芳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按照目的论的基本观点,译者所选择的翻译方法应根据译文想要实现的目标来定。《浮生六记》是最能体现林语堂先生翻译功力的译本,他想要通过这部佳作,来实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动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基于此,林语堂先生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两种方法,充分彰显了大师风范。

一、目的论的含义及原则

(一)含义

目的论在翻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可以直接引导各项翻译工作。目的论最早由德国著名语言学者弗米尔提出,诺德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完善和补充。所有译者都应先思考文章在原文及目的语中的具体作用。和人的行为活动一样,翻译也属于一种目的性的行为,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目的直接决定译者怎样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语言对等的限制框架,其提倡译者要结合翻译目的来选择合理的翻译方法。在诺德创作的《目的性行为》中,目的论明确指出原文的地位不能高于它在对等翻译理论当中的地位,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将原文的信息内容准确传递给目的语读者。由此能够看出,在目的论中,原文充当的是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而译者则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来实现翻译的目标。译本是为目的语读者创作的,是为了实现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下的目标,以此来体现译者的主体性。

(二)原则

目的论主要遵从的是语句连贯、目的论以及忠实这三个原则。其中目的论是第一原则,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则。目的实际上就是译本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译者要明确在既定目标语言环境中译文的目的,进而基于此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语内连贯原则强调的是译文应兼具可阅读性以及可接受性,要保障译本语言在译语文化中的合理性,便于读者理解。而忠实原则要求原文与译文的整体内容与核心思想要一致,但具体忠实的程度要根据译者对原文的认知和翻译目的来决定。

二、《浮生六记》原著与林语堂译本简介

(一)沈复创作的《浮生六记》原著

沈复是我国清朝长洲人,《浮生六记》是他在嘉庆十年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该部作品主要以作者夫妻生活为核心,讲述了和爱人陈芸的往昔生活。既有闲情逸致,又有落魄辛酸,以及在各地游走的所见所闻。既让读者见到一对相知相爱夫妻苦乐与共的生活经历,也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位温婉贤淑的妻子形象。但夫妻二人直率随性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封建礼法,并因此使二人生活陷入困顿,芸娘也因长期积劳成疾而客死他乡。沈复通过这部作品来怀念爱人,祭奠人生。

(二)林语堂先生的译本

林语堂先生于1936年开始正式对《浮生六记》这部作品进行翻译,并将其译本先后调整了数十次。在林语堂先生看来,沈复和陈芸这对夫妇的生活是悲伤和欢乐并存的,他对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充满敬意,对他们不因生活贫困而萎靡不振,勇敢追求自由的精神感到钦佩。而这也是林语堂先生决定翻译《浮生六记》的主要原因,他想将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此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的语言特点

(一)把握重点词汇

《浮生六记》的文本形式具有鲜明的四字格特征,大量使用四字词语。四字格能够充分展现汉语的优势与独特魅力,其具备生动活泼、对称均衡以及流畅顺口等审美特点。其中语言整体的美感主要是指对仗,也就是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名词对名词。林语堂在翻译实践中,高度重视再现原文的神韵和意境,灵活运用了动词以及名词,动静鲜明,格外精彩。

例句:少焉霞映桥红,烟笼柳暗。

译文:Soon the bridge was illuminated by the glow of sunset,and the distant mist shrouded the willowsin the twilight.

原语句在意境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太阳落山时晚霞笼罩、柳树环绕的美丽景色,其中晚霞对薄雾、桥对树、映射对笼罩,词汇属性相同,对称工整。林语堂通过“illuminated”和“shrouded”这两个动词来对应原语句中的映射与笼罩,极其传神。利用“sunset”和“twilight”这两个词,营造出朦胧美,真实再现了原文的审美。

(二)选择合理句式

中文的语句通常是由若干个短句构成,语句之间往往依靠内在逻辑关系有效衔接,它们之间仅在内涵层面上有联系,不需要在形式上的连接。而英文语句之间通常是依靠不同语言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衔接词将语句成分整合在一个内涵与形式相辅相成的总体里。中文与英文在句法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应重点研究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核心信息与分支,注重衔接词的运用,让译文语句连贯通顺。

例句: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天过山,变态万状。

译文:On the evening of July Eve,the moonlight was beautiful,overlooking the river,and the water waves shone like silver chains.Yun with a fan and I sat by the window near the water,looked up at the sky,saw clouds flying in the sky,that moment became a myriad of forms.

该句中的核心信息是“是夜月色颇佳”,后边分别利用“俯视”“仰见”以及“并坐”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并展现夜幕下所看到的美景。林语堂先生将手拿小扇和并排坐在窗边这两个动作进行并列处理,同时运用“looked up”表示“仰望”这一动作,进而在通过动词“flying”表现出云朵在天空中飞过。译文整体结构清晰,思想明确,再现了原语句的意境和气氛,烘托出原语句的韵味,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美感。

四、目的论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使用的翻译方法

(一)归化翻译法

林语堂强调,翻译应满足忠实、美以及流畅这三大重要标准。实际上,这几个标准也是每位翻译工作者对原创作品以及广大读者应负的责任。但林语堂不提倡僵硬、表面化的忠实。其明确指出:“忠实并不是字与字之间的语言转换,而是要追求传神。”他的翻译既是对原创者负责,同时也是对目的语读者负责。林语堂在深入全面理解原文后,运用准确地道的英文将其翻译出来,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含义,而是努力追求译文对原文深层次含义的体现,以此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林语堂在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也兼顾到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与接受程度。因此,通常会使用归化翻译法来实现“符合目的语习惯”这一目标。在《浮生六记》译本中,林语堂归化翻译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例句中。

例句1,余曰:“卿既知诗,亦当知赋之弃取?”芸曰:“《楚辞》为赋之祖,妾学浅费解。”

译文1,I said:“Since you know poetry so well,you kno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u,don't you?”Yun said:“Chu Ciisthesourceof Fu.Ihave a shallow knowledg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ly understand it.”

在我国传统语言中,“卿”指的是“你”,通常用在君王对臣子、夫君对妻子的称呼。而“妾”指的是“我”,属于一种谦称,一般用于妻子对夫君,体现出女性对男性的谦恭。由于在西方文化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地位是相互平等的,目的语读者无法真正懂得我国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这种关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将“卿”和“妾”翻译成“我”和“你”,这里林语堂先生通过归化翻译法,虽然没有体现出原著中夫妻彼此的尊称以及谦称,但却能够让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原文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例句2,芸乃至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需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

译文2,Yun stopped laughing and said:“Buddhist hand is a gentleman in fragrance.Its fragrance is delicate between nature intentionally and unintentionally.Jasmine is a common fellow in fragrance,so it has to rely on the strength of others.Therefore,its fragrance is more like flattery and flattery.”I said:“Why do you want to be far away from a gentleman and close to a common fellow?”Yun said:“I am a laughing gentleman who prefers a common fellow.”

君子与小人在我国语言使用中经常出现,其中君子指的是人格完善、乐于助人、心胸宽广、素养较高的人;而小人则指的是人格卑鄙的人。这里林语堂先生通过归化翻译法将君子译成绅士。其在西方文化中,指的是对身份与荣誉的重视,对礼节、行为、风度等方面的讲究,对精神梦想和女性浪漫气质的追求与尊崇。事实上,我国的君子与西方的绅士在本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所指的阶级属性完全不同,绅士通常指的是贵族,西方的绅士们都遵从礼数、内敛含蓄,是行为模范。而我国的君子没有所谓的阶层之别,其可以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他们一般是谦虚低调的,遵守法律、热爱国家,是道德模范。因此,为了符合西方用语习惯,译文将“小人”归化译成“common fellow”。

(二)异化翻译法

通过异化翻译法,既能够充分表达原著的独特的地域风格,还能引入原文的某些表达形式,来拓展译文的语言。我国是拥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译本中,也多次提到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他对异化翻译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例句中。

例句1,余虽居长而行三,故上下呼芸为三娘;后忽呼为“三太太”。

译文1,Although Iam the eldest son,but the eldest son,but ranked the third in the family,so the family called Yun San niang;then suddenly changed to “San taitai.”

该例句中,“三娘”“三太太”这两个我国独有的特色化词汇,由于英文中没有与其相对应的词语,对此,林语堂先生运用了异化翻译法中的音译和增加备注的方式,将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呈现给目的语读者。

例句2,芸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事,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需仰藉神力,嗑绘一像祀之。时有茹溪戚柳堤名遵,善人物,债绘一像。一手挽红丝.......

译文2,Yun said:“Legend has it that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is in charge of people's marriage,you and I have become husband and wife in this life,have thanked him for his lead,your reason for my death,also need to rely on his divine power.Why not draw a picture to sacrifice him?”At that time,a Zhejiang native was good at painting,so he was invited to paint.Old man under the moon in picture is holding a red line in one hand and a walking stick in theother.

在这一例句中,林语堂先生将我国传统语言中的月下老人直译成“old man under the moon”,通过后文,对月下老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解释。同时还把月下老人手中的红线直接翻译成“red line”,并且也通过后文来阐明其用途,即用来将两个彼此相爱人的心紧紧绑在一起,从而有效避免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会。由此能够看出,林语堂先生通过注释的方式,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目的论林语堂
《浮生六记夜读》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浮生六记
探访林语堂故里
纸与墨,传奇人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感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