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党支部书记的角色担当

2020-03-03

理论与当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书记干部群众

杨 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党中央推动“三农”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而乡村振兴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就是农村党组织书记。他们如何在这项光荣而神圣的政治工作中建功立业?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角色担当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2019年8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这既说明党中央对于农村党组织的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新时代农村党支部书记认准角色、勇于担当提供了制度保障,指明了工作方向。

一、做先进思想文化的播种机

欲要燎原,必先有星星之火。在努力朝乡村振兴方向奋斗之时,火种如何播撒?答案就在各乡村村支部书记手里。支部书记生于斯、长于斯,农村是他们辛勤耕耘的地方,是他们休戚与共的家园,更是他们干事创业的天地。在这片土地上如何播撒思想火种,支部书记是关键。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村支部书记急需向农村大地播下红色的火种,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这就要把政策精准撒向千家万户,使其在基层生根发芽;做好各类人才的思想工作,让其在农村大地扎根成长;总之,薪火传递,为乡村振兴工作的蓬勃开展创造思想条件。

播撒先进文化的火种。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运用,各种社会思潮在农村传播并占据市场,群众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蛊惑,部分人信仰发生动摇,农村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代言人,必须战斗在第一线,充分利用“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形式,大力宣传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诠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向农村大地播下先进文化的火种,增强群众对国史、党史的了解,提升群众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抢占农村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巩固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让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播撒富民政策火种。为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扭转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我们党从大局出发,整体部署,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明确了到2020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同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党中央自上而下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政策颁布后,落实是关键。为此,村支部书记必须增强政策理论学习和运用的本领,把这些政策学精、悟透、摸清,通过群众会、农民讲习所,以及微信、QQ、抖音小视频等载体广泛宣传,不打折扣地全面落实,把富民政策精准推送到千家万户,让这些惠民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播撒新时代思想火种。“思想犹如一粒火种,一经播撒,便点燃真理之光,穿透星夜,照亮征程。”乡村振兴,群众思想转变是关键。作为乡村工作能力强、思想观念新、理论水平高的村党支部书记,应该努力将新时代的思想理念传递给每一个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既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村民们传播,也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述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向村民们讲明、说透,让村民充分认识到党的好政策,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破除落后生产方式和落后生活习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在对待贫困户的帮扶上,更是要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贫困群众的思想发生变化,达到“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目的。通过思想的转换,激发起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二、做美好家园的规划师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工程,要根据各村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协同推进。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的历史见证人和建设者,对乡村该如何振兴最有发言权,乡村振兴中的整村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他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献计献策。

引导整村规划。一个村的发展,得有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有规划才有方向。村支部书记必须立足本村特色,制定出一个科学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不能只顾当前发展,忽视长远效益,更不能照搬照抄、大拆大建。村委会是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村的整体规划不仅涉及村民住房、周边环境、水电设施、通信设施、道路建设,还包含完全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党员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更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这就要求村党支部书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使命担当,按照“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本村发展的整体规划蓝图,给乡亲们打造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实施产业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农村产业革命是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的重大实践创新。要通过乡村振兴实现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没有产业作支撑,农村很难实现持续性发展。但发展产业切记“拿来主义”,要根据自身的村情、村貌,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量身定制”扶贫产业和增收计划。发展如果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产业不仅发展不起来,反而会打击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降低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因此,支部书记必须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尊重群众意愿,做好产业规划蓝图,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集中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群众谋划产业脱贫发展思路、落实配套政策、搭建产销合作渠道,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于农村产业革命,将本村的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打响自己的产业品牌,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之路,帮助贫困群众创业脱贫。

服务基础规划。基础规划主要是就农村设施而言,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不但涵盖了农业基地、农田水利、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同时也囊括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一个村的发展举足轻重,基础设施越好的村,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实现乡村振兴,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村支部书记应熟悉本村基础设施短板,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系统规划,编制项目需求,通过抓住脱贫攻坚决战机遇,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争取他们的支持,加快推进本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的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维护农村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宜居家园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村党支部书记应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监督者和建设者,把生态环境红线作为乡镇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节约减排工作,严格控制相关企业的能耗、水耗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和带领基层党员群众走出“绿色养殖、绿色旅游、绿色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做党建工作的实践者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实施者,并能够给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力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和乡村建设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从行动上、思想上、政治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够给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抓好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责任人,也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应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密切结合,在乡村脱贫攻坚战中进一步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一切工作到党支部的工作意识,在实践中认真推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两学一做”学习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实践。与此同时,村党支部书记需要将党建项目与乡村振兴项目进行融合,建立项目清单,树立党员目标,细化责任到人,落实具体问题,以党建推动扶贫,以实践落实党建,最终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引领党员党建。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党建工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两条工作思路:第一,以脱贫攻坚作为考核支部书记以及全体党员的重要内容,并以项目完成度、数据考核、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促使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方略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履职考核体系进一步纳入脱贫攻坚内容,促使“敢作为、勤扶贫、促建设”的基层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并将扶贫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党员表彰奖励的重要指标。第二,要在脱贫攻坚战中进一步做好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政治信念坚定、专业水平过硬的优秀农村创业人员成为党员,从而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不断采取新方法、新理念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传媒手段提升党员教育水平。

凝聚人才队伍。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直接与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接触。村党支部书记应进一步关注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尤其是对精通农业生产技术、精通农村特色产业的“能手”给予重点关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乡土”优势,积极联系本地出身的创业成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柔性合作”的方式使他们发挥“智库”等作用,不断加强地区农业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提升“产学研”相融合的水平。

四、做致富路上的领头羊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乡村强不强,全凭‘领头羊’”。从某种意义上讲,村支部书记才是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只有他们政策明、思路清、肯奉献、敢担当,在干事创业上带头敢闯敢试,在服务群众上带头甘于奉献,在遵纪守法上,带头率先践行,两委干部工作才有底气、有朝气、接地气,群众致富才有路子、有希望、有保障。

带头干事创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工作千头万绪,这是基层的真实写照。村支部书记既是基层的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不能凡事都简单地安排调度,更不能当甩手掌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当家人,要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凝聚大家力量,营造干事创业氛围,自己就应该带头干,挑起最重的担子,扛起最重的活儿,树标杆当示范。在当前的脱贫攻坚决战期,村支部书记更是要当好领头雁,叫响“共产党员跟我上”的口号,主动带头冲锋陷阵,攻坚拔寨,啃最硬的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带头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基层党组织直接服务于群众,基层组织服务水平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此,村支部书记要带头为民服务,积极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坚持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真情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群众当亲人,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做,赢得群众的拥护。总之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带头遵纪守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村支部书记就是一面镜子,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身边的党员干部。因此,村支部书记要带头遵纪守法,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省,对照党规党纪和道德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感召干部。在工作中,村支部书记要带头守法、学法、用法,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着力提升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坚持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原则;主动接受监督,在阳光下行使权力和开展工作,立起遵法守法的模范标杆,积极打造法治文明示范村。

五、做群众矛盾的调解员

实现乡村振兴,不管是村支两委干部还是群众,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拧成一股绳,凝聚干事创业的能力。如果矛盾不断,纠纷不息,就会严重影响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因此,化解干群矛盾是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大职责。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村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在基层党组织中起到领导作用,同时也要起到协调的作用,善于把握和排解各种内部矛盾纠纷,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党支部书记要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在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在工作上给予支持,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党支部书记形象,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调解好村支两委干部之间的关系。“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好支部应该是一个团结的支部,团结才能凝聚力量,有力量才能推进工作。村支两委干部之间团结与否和支部书记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工作上,村干部之间有分歧很正常,但是如果相互之间僵持不让,难免会升级为矛盾,进而影响村支两委干部之间的关系,对村支两委班子的团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决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搞“一言堂”,而是要及时查明情况,帮助化解矛盾,凝聚班子力量。化解矛盾的方式可以借助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村干部心里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可以利用“党员活动日”的开展,让干部之间多了解,增进大家的互信程度,促进干部之间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建清清爽爽的同事关系。

调解好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农村的和谐稳定在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有些村常年都是闹哄哄的,不是在上访,就是在群闹,这家说道那家短,那家说道这家长,群众之间遇到问题互不相让,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向村级组织求助,而是报警或者直接越级上访,主要原因是群众不信任我们基层组织,他们担心我们处理不公平。支部书记就是群众最直接的“父母官”,有责任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增进群众之间感情,让群众相信组织。那么我们的支部书记平时就要带领干部多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排查收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采取可行措施进行化解,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做好生产。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一碗水端平,对事不对人,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更不会袒护和包庇哪一方;要学会运用法制思维去正确引导群众诉求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把一切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调解好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干群一家,干群关系和谐才能促进乡村振兴。但是,有的干部抱怨群众不讲理,群众怀恨干部不担当,干群关系恶劣,不仅影响干部形象,更是影响了我党的执政根基。村支部书记作为村支部带头人,必须带好自己的队伍,严格要求干部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多为群众做好事,多化解群众难题。村支部书记要常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增进干群关系,让干部真实了解群众的疾苦,让群众了解干部工作的压力,相互体会和理解对方。支部书记调解好干群关系,就管理好了一个村,工作上就会得到支持和拥护,更好地推动一个村的发展。

猜你喜欢

书记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读书记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集书记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又见雷书记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