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03王巧丽王小艳席婷

贵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缝隙护患住院

王巧丽 王小艳 席婷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为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有其特殊性,患者年龄大,肢体活动能力弱,加上冠心病对心功能的影响,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差[1]。临床常发生患者跌倒、坠床、自伤等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交接班间隙等特殊时期,可能出现病情变化而未及时发现或处理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这些事件临床并不少见,大大增加了医患护患纠纷率。因此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方案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以期为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1.47±5.72)岁;病程(2.24±0.26)年;住院时间(15.42±4.39)d。研究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71.52±5.69)岁;病程(2.19±0.28)年;住院时间(15.47±4.42)d。纳入标准:年龄≥65岁;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住院治疗指正或手术指正;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预估住院时间≥2周;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它严重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者;(2)有肢体瘫患者;(3)符合特级护理指征者;住院期间意外死亡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引入到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观察2周。无缝隙护理模式:(1)组建心内科无缝隙护理模式小组,小组成员5人,包括1名小组负责人,1名高级护士,3名责任护士。(2)无缝隙交接班: 护士长负责对小组的护士进行排班,1名小组负责人(或高级护士)轮上早班和晚班,早班时间为:早上8:00至下午17:30,晚班时间为:下午17:00至24:30。3名责任护士排班时间为:早上9:00至下午17:30,下午17:00至24:30,24:00至次日早上8:30。每个班与班间的交接时间为30 min,在病房交接,内容包括:病人病情通报、护理重点、护理记录、医嘱执行情况,接班者应询问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病情,责任护士负责当班所负责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内容。(3)专业无缝护理:患者住院后,当班的小组负责人或高级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每位责任护士当班负责的冠心病患者不能多于6个,最好集中在1~2间病房内。制作患者护理记录表,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饮食情况、活动情况、用药情况、异常表现等内容,每班护士每30~60 min必须对患者巡查一次,了解患者活动情况、病情变化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当班的高级护士或小组负责人,加强辖区内冠心病患者的监控巡查,弥补责任护士照护其它病人而忽略患者的空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的护理不良事件率、护患纠纷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参照本院自制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及评定标准》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下述事件定性为护理不良事件:不良治疗(给药错误、医院感染、输液输血反应等)、意外事件(跌倒、坠床、走失、咬破体温表等)、医患沟通事件(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饮食、皮肤不良事件(误吸/窒息、咽入异物、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等)、管道护理不(管道滑脱、病人自拔)等。护患纠纷:护患双方发生的矛盾冲突与争执,无法通过交流沟通达成理解事件,服务态度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业务素质差。心血管不良事件: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心绞痛、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骤停、胸痛、心衰等为心血管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调查:对两组患者出院前1 d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相应的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护理不良事件 对照组出现不良治疗1例、意外事件2例、医患沟通不良1例、饮食及皮肤护理不良1例、管道护理不良2例,护理不良事件率为17.07%;研究组出现医患沟通不良1例、饮食及皮肤护理不良1例、管道护理不良1例,护理不良事件率为7.32%。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χ2=5.772,P<0.05)。

2.2护患纠纷 对照组出现服务态度差2例、工作责任心不强1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1例、人员缺位2例,护患纠纷率为14.63%;研究组出现服务态度差1例、工作责任心不强1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1例,护患纠纷率为7.32%。研究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32,P<0.05)。

2.3心血管不良事件 对照组患者出现心绞痛2例、心衰2例、房颤2例、心脏骤停1例、胸痛2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21.9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绞痛1例、心衰1例、房颤1例、胸痛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为9.76%。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χ2=6.968,P<0.05)。

2.4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2例、满意19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87.80%;研究组患者十分满意21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6%。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3.963,P<0.05)。

3 讨 论

无缝隙护理模式源自管理学上的无缝交接管理模式。无缝交接模式在众多领域的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交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传递错误或者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工作质量问题[3]。近年来医学界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引进到临床部分特殊患者的护理中,以期给患者提供全覆盖、无盲点的护理服务[4],提高对患者病情的掌控能力,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护理,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护理不良事件率、护患纠纷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交接班的无缝隙和技术力量搭配方面的均衡性[5]。从而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提供全程均衡稳定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住院期间受到后效监控和护理,避免护理人员缺位造成的意外情况发生[6]。无缝隙护理模式使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处于有效监护中,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并及早处理而有效避免患者病情加重而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是一种适合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案。

猜你喜欢

缝隙护患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雨的缝隙
空中翱翔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