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过秦论》为例浅谈思辨性阅读

2020-03-02丁远川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过秦论思辨性阅读反思性

【摘要】思辨性阅读是一种理性阅读,提倡批判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思辨性阅读必须明确思辨的目标,清楚思辨的对象,具有完整的思辨过程。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批判性;质疑性;反思性;目标;对象;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121-01

【本文著录格式】丁远川.以《过秦论》为例浅谈思辨性阅读[J].课外语文,2020,19(03):121,123.

当今语文教育界多次提到思辨性阅读。那么,什么是思辨性阅读呢?这里,我不妨引用两个语文界前辈的话。一个是余党绪老师曾给“思辨性阅读”下过定义:“指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阅读理性的文本。”另一个是黄玉峰老师的观点:“批判性思维乃至思辨性阅读应该包含两个维度:第一是强调思维过程的反思性;第二是强调理性态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所谓“思辨”,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其本质就是思考。所谓“思辨性阅读”就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提倡批判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对于那些漫无目的的阅读,对于那些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思辨性阅读无疑是更深层次的一种阅读。可以说,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高境界的阅读,“思辨”更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古代说理性文章,如《劝学》《六国论》《过秦论》等等,而思辨性阅读对于说理性强的文章尤其重要。那么怎样进行思辨性阅读呢?下面以《过秦论》为例来探究思辨性阅读。

一、思辨什么:思辨性阅读的目标

我们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思辨什么内容,这就像我们上课要有教学目标一样,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思辨什么内容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以《过秦论》为例,《过秦论》是我国古代文坛上极富盛名的一篇赋体散文,其文气势充沛,波澜起伏,一气呵成,说理透彻,观点鲜明,且叙议结合,让人不仅理性上得到启发,情感上也受到触动。针对这么一篇佳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辨阅读。

第一,《过秦论》顾名思义就是指责秦朝的过错。关于本文的主旨,即秦朝灭亡的原因,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比较正统的观点认为,秦朝不施仁义使秦攻天下和守天下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秦朝初期因为施行仁政,使秦国迅速崛起,乃至“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后来,秦统一全国,始皇荒淫无道,施行暴政,导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也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用是否施行仁义来决定攻天下和守天下,夸大了仁义的作用。该观点认为,在攻天下时应注重用权谋和武力来夺取全国政权;在守天下时才应该施行仁义,笼络民心,巩固王朝统治。对此,你怎么认为?

第二,《过秦论》从写作手法上看,文章开头以大量篇幅叙述秦国从弱小到崛起,到统一全国,最后又迅速走向灭亡的过程。文章最后一段才分析议论秦国灭亡的原因,这还像是说理性文章吗?

第三,《过秦论》作者贾宜是汉代政治家,借秦朝兴亡的故事,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教训,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本文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二、让谁思辨:思辨性阅读的对象

思辨什么确定以后,那就等于明确了思辨性阅读的目标。接下来就要知道思辨性阅读的主体是谁,学生?教师?人们普遍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认为思辨性阅读的对象也只是学生。而我认为,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学生受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阅读,放羊式阅读,那无疑会让学生走许多弯路,不仅浪费时间,效果更是大打折扣。所以我觉得思辨性阅读的正确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即教师对学生阅读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或为学生铺路架桥,或为学生推波助澜,总之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辨性阅读之路。

三、怎样思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

明确了思辨的目标,搞清了思辨的对象,接下来就是怎样进行思辨性阅读。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现状:量少,质次,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思辨性阅读更加理性,更加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思辨性阅读主要归纳为阅读的批判性、阅读的质疑性和阅读的反思性三个维度。下面还是以《过秦论》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思辨性阅读要注重阅读的批判性。启泉教授引用《认知心理学家谈教育》中的界定,认为所谓“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阅读的批判性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本文内容和形式的反驳与修正,另一方面是指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肯定和补充。阅读的批判性要求张扬学生个性,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的批判性要求文章的思想观点不是灌输式进入学生脑海,而是学生思考后记忆的沉淀。比如关于《过秦论》的主旨即秦朝灭亡的原因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教参上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不施行仁政,教师在授课时也是拘泥于教材,有板有眼地忠于教材做出分析。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辩证地、批判地看待,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甚至异想天开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秦国攻天下时应以武力征服为主,守天下,应以仁治为主。总之,这个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其次,思辨性阅读要注重阅读的质疑性。这是一种精读阅读法,是指阅读中对文中某个知识点提出质疑,进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 就是在阅读书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向教师请教等方法, 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它是“学——思——疑——问”学习心理规律的重要环节。比如学习《过秦论》时,有学生对文章是论说文文体提出疑问,文章用2/3左右的篇幅叙述秦国怎样从一个弱小的国家迅速崛起,最后统一全国,再到后来走向衰亡,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才发表议论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从表达方式来看,绝对是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所以有学生认为这更像一篇叙事的文章。可以说,这个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教师最后应该向他们解释,这也正是本文写作手法的一大特色——以赋写论。本文以叙为主,以叙代议,前面极力铺排渲染,就是为后面议论蓄势,这也正是本文的奇妙之处。

再次,思辨性阅读要注重阅读的反思性。“阅读的反思性”顾名思义就是反思阅读行为,即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自身阅读过程或者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重新思考,以提高阅读质量。比如贾宜写《过秦论》的目的是想借秦朝灭亡的历史,来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教训,不要走秦朝的老路。賈宜作为当时的政治家写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为帝王服务的,所以文章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帝王决策作参考。学生学习此文时,教师也是这样教的。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习此文的意义难道仅限于此吗?学生反思历史,难道没有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吗?读《过秦论》,联系当今世界,两千年前的历史不正在重演吗?烽火四起的战国时代和当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又何其相似!当今的美国,世界老大,想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其穷兵黩武,称霸全球的野心,不正似不可一世的强秦,而其他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像心怀鬼胎力求自保的九国。一个超级大国多个虎视眈眈的强国,合纵连横,活脱脱一部战国史的翻版!思考怎样有效地避免两千年的历史再成现实,这才是我们当代学生学习此文的最大意义。

总之,我理解的思辨性阅读,就是有批判的态度,质疑的勇气,反思的精神,思辨的目标明确,思辨的对象清楚,思辨的过程完整。如能做到如此,学生的思维品质何愁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何愁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过秦论思辨性阅读反思性
评《过秦论》之弊病,析议论文之写法
关于教科书《过秦论》中对“相与为一”“与”字解释的讨论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