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墓葬美术中的神话题材研究

2020-03-02姜明珠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代

【摘要】秦汉时期,统治者强烈的长生不老愿望促使升仙、神仙思想大肆流行,并衍生出一系列以升天成仙等神话题材为内容的美术作品。迄今为止,发掘出土的汉代墓葬中,只要有壁画,必定有神话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青龙、白虎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尽管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可笑荒诞,但对于我们洞悉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文化意识及艺术发展水平却有着弥足珍贵的作用。

【关键词】汉代;墓葬壁画;神仙题材

【中图分类号】J126.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秦汉时期,升仙思想泛滥,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无不渴望长生不老。至汉代,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长生的追求愈发强烈。但是,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这种生的疼痛,死的悲恸,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面对死亡这种无解难题,机智的古人寻找到一套化解之法,那就是死后成仙。在当时看来,这种方法不仅顺应天理,而且使人们对原本惧怕的死亡心生向往,生老病死也不再那么恐惧悲伤,人们把焦点转移到如何在另外一个世界获得“永生”。

汉代墓葬壁画中反映神话传说的题材丰富斑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引魂升天、羽人、飞升成仙、傩戏打鬼等等,它们有的源于原始时期部落文化的某种崇拜,有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世界朴素而单纯的认识。这些墓室壁画不仅仅是珍贵的绘画遗存,更是汉代绘画艺术成就的代表,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汉人的精神世界和信仰追求,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洛阳在汉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西汉时期的陪都,东汉时期的国都,经济文化水平高度发达,本文主要以洛阳地区的汉代墓室壁画为研究重点,对其中的神话题材进行归纳分析,继而进一步了解汉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哲学观念。

一、羽化登仙

商人信鬼,周人信天,在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里,“天”的崇高地位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这种崇拜,自先秦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商人认为“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种天命说强调了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商书·盘庚上》也有:“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櫱。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由此可见,“天”命被视为统治者权力的出处,更是统治者做出决策的根据,是其政治活动中必须信奉的一种准则。《招魂》中说天界不仅有虎豹、豺狼、神怪,还有食人的土伯。这些早期关于天上神界的幻想还略显原始,直至汉代才得以最终定型。在汉代,人们开始了自我觉醒,意识到了人的自我价值,开始将天界视作一个与人间相对的空间,这里的“天”在汉人的意识里,特指人死之后要飞升而去的地方。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对“天”的又一次深入诠释。

在已经出土的洛阳汉代壁画墓中,升仙题材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西汉后期洛阳的卜千秋壁画墓,此墓的墓室顶部绘有一幅长达4.51米、宽0.3米的墓主夫妇升仙图,画面中彩云缭绕,仙雾飘飘,伏羲、女娲等仙境中的人物并列左右,朱雀白虎等祥禽瑞兽穿插其间,墓主夫妇在持节羽人的导引下,男墓主乘蛇、女墓主乘三头凤向天界飞升,这幅宏大的羽化登仙图将墓主渴望飞升天界成仙的愿望表达的淋漓尽致。[1]

二、西王母仙境

由于对羽化飞升的极度渴望,人们对死后世界的幻想也愈发具体详细,这种想象在以西王母为主神的仙境世界中表现的尤为典型,至汉代,在战国和秦的基础之上,将西方的昆仑神仙体系和东方的蓬莱神仙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整合,这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更加完善的神仙系统再次诞生。这个全新的神仙系统,首先新在它的完整性,它将神仙世界经行了大一统,并且确立了西王母的主神地位。目前,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艺术的各种实物中,西王母的标准形象就是端坐于龙虎座上。“青龙白虎辟不详,朱雀玄武顺阴阳”这句吉语在汉代家喻户晓,青龙、白虎在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均为辟邪趋吉的吉祥神,青龙是西方天界的神,白虎是东方天界的神,那么龙虎座就象征东方与西方这两大神仙系统的合二为一。西王母作为天界主神,掌管着长生不老药,服用者不仅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飞升成仙。

至西汉中后期,西王母崇拜愈演愈烈,《汉书·五行志》中记载了汉哀帝执政时期的一次祭祀西王母的事件,覆盖范围从帝都到大大小小几十个郡国,“民众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时间长达一年,可见当时人们对长生的渴望程度。在1991年出土的洛阳偃师辛村新莽时期的壁画墓中,绘有身穿紫色衣袍、肩膀上披着蓝色披肩的西王母的形象,她仪态端庄、面容富态,宛若一位贵妇人,已经从山海经中的虎齿豹尾而善啸的形象中完全蜕变了出来。在其右侧,还有一只左手扶着一个豆类的容器,右手向前伸出,似乎在搗藥的玉兔。玉兔、蟾蜍、九尾狐通常都会结伴出现西王母身边,这幅壁画中将蟾蜍与九尾狐绘在玉兔和西王母乘坐的祥云下面,蟾蜍四肢伸展、九尾狐也在云柱间跳跃,似乎在跳舞以供西王母观赏,玉兔和蟾蜍是西王母的侍从,专做搗药之用,九尾狐则被当做祈求多子多福的祥瑞之物。[2]

三、女娲伏羲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天地宇宙、万物盛衰息息相关,阴阳学说始于东周,至秦汉时期臻于成熟。阴阳学说不仅对古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与伏羲女娲这两位传说中的英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女娲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着造人补天的创世之举,在中国是一位人人敬仰膜拜的大神,相传女娲人面蛇身可一日七十二变,能化生万物。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人类,在汉人所作的《风俗通义》中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除了生化万物和造人的功绩之外,女娲还曾炼石补天,传说在共工撞倒“天柱”之后,天地间没了支撑,天翻地覆,人间洪水泛滥,禽兽遍野,女娲心生不忍,于是便炼五彩石补天。[3]

伏羲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女娲一同被尊称为福佑社稷的正神。中国古籍中记载伏羲是中国医药的鼻祖,带领人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且有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其功绩如下:首先,创立八卦,相传伏羲称王之后,苦于没有法度可以管理人民,他便在日常生产劳作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对飞禽走兽观察入微,创立了八卦。但随着近年来殷墟遗址甲骨文的出土,有学者认为八卦是商代占卜的用具,与伏羲无关。其次,伏羲十分重视生产劳动,他结绳为网,教授人民渔猎。伏羲又名“炮牺”,究其来源,就是因为他发明的网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狩猎牺牲。再者,伏羲还发明琴瑟,并且依据天地万象谱出了乐曲,制作了可以演奏曲子的古琴。最后,伏羲还将已有的婚姻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伏羲的种种功绩,使他成为中国古人心目中同女娲一样伟大的英雄。

在汉代之前的古文典籍中,伏羲女娲均是单独出现,但在汉代之前,伏羲女娲的造福万民的功绩已经广为流传,在汉人心中,他们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远古时代伟大的英雄人物,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支撑下与神话世俗化的影响下,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对偶神,使他们成为阴阳轮回的代表。

伏羲和女娲作为对偶神,通常和有蟾蜍的月亮与有金乌的太阳组合在一起,以象征阴阳。在汉代墓室壁画中屡见不鲜,洛阳尤为集中,在洛阳地区的壁画墓中,女娲伏羲的形象在西汉卜千秋壁画墓、浅井头西汉壁画墓、新安县西汉壁画墓、新区西汉壁画墓、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道北石油站东汉壁画墓中都有出现。在卜千秋壁画墓的墓室顶部壁画两端,人首蛇身、面容端庄的女娲伏羲各自面对日月以象征阴阳,其间穿插着彩色的流云纹。

四、结论

汉墓壁画中的神话题材远不止以上几种,碍于篇幅限制,在此不作赘述,在对汉墓壁画的深度释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诸多题材都源自于远古时代的英雄人物,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其中西王母是一位女性氏族的部落首领,因其所统领的部落距中原过于遥远,人们对其不甚了解,久而久之,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经过民间的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西王母便成了今天我们见到能使人长生的天界上神。在西王母仙境中,玉兔、蟾蜍、九尾狐等神兽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来源于古代汉人对自然万物的体察与思考,也代表了汉人对仙境的美好期许。

女娲和伏羲作为远古时代的英雄人物,在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转化成一组对偶神,成为阴阳的代表,这也从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汉代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相当成熟,能够被人们广泛应用。在汉墓壁画中,神禽瑞兽贯穿始终,随处可见,他们是古人对宇宙天象简单认识的表现,反映了汉人的祥瑞灾异观。此外,驱邪打鬼的傩戏在汉代的墓葬文化中必不可少,这种仪式源自原始时代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巫术舞蹈,至汉代,被当做驱除恶鬼,迎祥纳福的一种重要仪式,为升仙清除障碍,最终目的还是羽化升仙。

在了解了漢墓壁画中各个题材所代表的的含义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吧升仙图概括为一幅汉人死后生活的美好蓝图,无病无灾,无邪无恶,有的只是一片美好祥和的歌舞升平景象。

参考文献:

[1]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第1版)[M].朝华出版社,1987(3).

[2]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黄明兰、郭引强.洛阳汉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姜明珠(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汉代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