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众视角的柳州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营造因子分析

2020-03-02陈翠玉梁爱丽杨善云唐燕玲刘标斌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滨水园林植物绿地

□ 陈翠玉 梁爱丽 杨善云 唐燕玲 刘标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的确定,城市居民对休闲活动空间要求不断提高,关注公众需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1]。城市滨水绿地作为市民放松身心、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已愈加密切[2]。如何建设公众满意的滨水绿地公园、打造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人居环境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之一[3],是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丽天使。园林植物是城市滨水绿地环境的主体,它能够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在除尘降温、增湿防风、吸毒降噪、净化空气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对公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优秀的植物配置能给人以清静温馨、赏心悦目的参与体验促进人、城市与自然的持续、共生和发展。

本文选取柳州市主城区园林景观质量较高、最具活力且人气较旺的滨水绿地——河东公园为调查地点,对公众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城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问卷设计

大量研究表明,城市公众是滨水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观赏者、使用者与参与者,优美的植物景观空间不仅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对其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最有发言权[4]。笔者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从园林植物的客观特点和公众对植物景观的主观感觉两方面进行现场勘查、实地访谈[5],并结合柳州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特色,最终确定了影响植物景观营造的15个评价项目:X1四季有花、X2植物种类、X3植物生活型结构多样化、X4植物景观空间类型、X5植物景观层次、X6植物季相变化、X7植物文化内涵、X8保健功能的芳香植物[6]、X9植物科普教育、X10植物种类丰富度、X11植物生长状态、X12植物与环境协调性、X13植物景观野趣程度、X14植物景观的可达性、X15对植物景观的可爱程度。本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7]对15个评价项目进行测度,分别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2 数据来源

河东公园位于柳州市河东区,东邻桂中大道阳光100高档商业住宅区,南临文昌路工业博物馆,西为东堤路柳江边,北靠柳州市政务中心。整个公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4.1万平方米,水体面积3.5万平方米。公园功能齐全,景观丰富,是柳州市政中心广场结合生态滨水绿地而建设的集娱乐、健身、观赏、休闲等为一体、多功能、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休闲广场。该广场集“龙形”人工长湖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四季有花,绿树浓荫,是市民日常户外交流、锻炼、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考虑到天气原因和游人量大小,调查活动选择在2018年5月初至11月底开展,每隔两周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各一天,8:00~11:00和15:00~18:00两个时间段在河东公园和江滨公园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80分,回收有效问卷346份,有效率为91.1%。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众特征性描述

集政务、商业、居住于一体,再加上优美的园林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让河东公园成为了许多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选择。经现场调查分析,发现来公园活动以50岁~70岁的老年人居多,占样本的44.7%,他们大多是来约会交友、健身娱乐、看护小孩、赏景拍照、休闲散步等,活动时间多集中于6:00~11:00;其次是来政务中心或阳光100商务区办事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事前或事后前往公园休闲放松、欣赏风景,游园时间为9:00~16:00;再者就是傍晚饭后来园休闲散步的居民。(见表1)

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笔者将15个评价项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得到克朗巴哈系数α为0.715>0.7(见表2),表示调查问卷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通过KMO检验,得到KMO值为0.773>0.7(见表3),说明有充足的样本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后发现Sig.为0.000<0.05,说明项目间有相关关系,可用于主成分分析[8]。

2.3 因子分析

2.3.1 因子的提取

利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为75.335%(见表4)。这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5个评价项目所包含的信息,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结果,然后得出各主成分因子的表达式[9、10]。(见表5)

表1 公众特征性汇总统计表

表2 可靠性统计量

表3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表5 旋转成分矩阵a

因子1包括3个评价项目,载荷系数均在0.617以上,分别是X11、X10、X3,其中“X11植物生长状态”一项载荷系数为最高,为0.917。3个项目反映了公众特别关注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宜性[11],取名为“植物的生态适宜性”因子。

因子2包括4个评价项目,载荷系数均在0.694以上,分别是X12、X2、X6、X1,其中“X12植物与环境协调性”“X2植物观赏特性多样化”两项最高,分别为0.922、0.917。4个项目涵盖了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与环境协调、观赏特性、季相变化,故取名为“植物的景观适宜性”因子。

因子3包括3个评价项目,载荷系数均在0.638以上,分别是X8、X7、X9,其中“X8保健功能的芳香植物”最高,为0.923。3个项目反映了公众追求保健养生、喜好植物文化[12],故取名为“植物保健与文化”因子。

因子4包括3个评价项目,载荷系数均在0.786以上,分别是X15、X14、X13,3个项目的载荷系数都比较高,分别为0.830、0.802、0.786。3个项目反映了植物的社会适宜性,故取名为“植物景观社会适宜性”因子。

因子5包括2个评价项目,载荷系数均在0.683以上,分别是X4、X5,其中X4植物景观空间类型载荷系数最高,为0.754。2个项目反映了植物景观的竖向变化,故取名为“植物景观竖向设计”因子。

2.3.2 公众对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因子分析

公众作为河东公园景观的真正使用者,他们评价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好坏的角度更偏向于满足自身的需要。本文得出的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公众看待植物景观的视角。通过分析每个主成分因子的各个载荷系数,系数(绝对值)越大,表示主成分因子对评价项目的代表性越大,继而得知影响公众评价植物景观的主要作用因素。

在因子1“植物的生态适宜性”中,“植物生长的健康状况”“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生活型结构多样性”3项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917、0.747、0.617,其中“植物生长的健康状况”载荷系数最高,说明大部分公众把植物健康良好的生长状况视为评价景观好坏的重要因素,同时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也受到他们的喜爱。向往自然,热爱生活是城市居民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而公园植物就成了公众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媒介。树冠无缺损且饱满,叶色正常,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死枝,是植物健康生长状况的标志[13]。现场调查过程中多数公众表示植物健康良好的生长状况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干净、清新、舒适、安全且具有无限生机的自然环境。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结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绿量,提高环境的生态效益,更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

在因子2“植物的景观适宜性”中,“X12植物与环境协调性”“X2植物观赏特性多样化”两项的载荷系数最高,分别为0.922、0.917。河东公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拥有广阔的水域面积,公众对公园整体环境协调性要求较高,园林植物与龙形长湖、九曲木桥、亲水平台、休闲亭廊、游园步道、柳州奇石、园林小品等相结合,园林植物是鲜活的,它赋予了园林建筑等其他要素以生命,体现了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使园林景观更加和谐优美。同时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与公园周边的高档政务中心、商务住宅群楼、工业文化博物馆等相协调,让公园成为河东区一颗璀璨的绿宝石[14]。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等多样化的植物观赏特性是公众的视觉需求,同时植物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化,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更表现出园林植物特有的季相变化魅力和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15]。花与人民的生活日益密切,因其颜色丰富多样、姿态各具特色、芳香自然迷人、文化寓意深厚均受到公众的重点关注。问卷调查中许多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更爱观赏公园里的各种花卉,摄影爱好者则重点拍摄各种花卉,他们希望公园四季有花,满足视觉享受。

在因子3“植物保健与文化”中,“有保健功能的芳香植物”载荷系数为0.923最高,这说明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公众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视保健养生。大量的研究表明,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含笑(Michelia figo)等植物释放的芳香气味通过人的呼吸能使人神清气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16],同时植物挥发物也具有消毒杀菌、清新空气的作用。公园中栽种的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银杏(Ginkgo biloba L.)、杨梅(Myrica rubra (Lour.)S.et Zucc.)、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等,让公众体会到春华秋实的优美意境[17],感受到自然美和园林乐趣。“植物文化内涵”载荷系数为0.866也比较高,这反映了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园林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是闻名世界的一张名片。寓意富贵升平、安康吉祥的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象征自强不息、生命顽强的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寓意和谐包容、思乡情怀、繁荣进取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等,更能引起人们对植物亲近和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公园建设中,通过标识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举办植物专题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加强植物科普教育工作,提高生态文明建设。

在因子4“植物景观社会适宜性”中,包含有“对植物景观的喜爱程度”“植物景观的可达性”“植物景观的野趣程度”三项。优美的园林景致可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游览或休憩活动、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可培养公众的好感或兴趣,通畅的多条游步道便于游人进入绿地环境亲近园林植物。通过场地规划设计、乡土树种栽种、野生植物保留、湿地植物利用、自然驳岸处理等,建设四季有景、自然野趣、生态节约型植物景观,满足现代城市居民渴望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因子5“植物景观竖向设计”中,“植物景观空间类型”“植物景观层次”载荷系数分别为0.754、0.683。这说明人们希望通过植物造景能够营造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园林空间。在调查中,公众反映植物层次的多样化能使他们感受到空间的丰富性,他们更喜欢园林植物大小空间、开合空间的相互穿插、嵌合、叠加[18],使空间变化产生一种韵味,能起到山重水复、惊喜连连、妙趣横生的效果,使游人真正享用园林,放松心情。

3 结语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公众对河东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5个主成分因子为植物的生态适宜性、植物的景观适宜性、植物保健与文化、植物景观的社会适宜性、植物景观竖向设计。

植物景观对构成优良的滨水生态环境空间以及视觉艺术空间极其重要[19、20]。河东公园滨水绿地在植物生态适宜性方面,健康良好的植物生长状况最为显著,繁杂的城市生活让人们更向往自然清新、安静休闲、欣欣向荣,极具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公园绿地空间[21]。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化的植物生活型结构体现了滨水绿地建设的生态性原则。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组合、与周围环境协调,以人为本,让滨水绿地充满生机,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和自然性[22]。观赏特性多样化、季相变化均是植物造景最独特的景观魅力所在,这也激起公众对植物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四季皆有景、四季各不同,花开烂漫,让游人感受公园时时有风景,处处有雅趣。健康作息、养生保健是现代人关注较多的热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植物配置应当考虑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与养生保健功能性相结合[23],条件允许下可建设养生保健植物专类园。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营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园林植物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植物科普教育活动,关爱老年人,关爱下一代,是园林建设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除适地适树、保留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状态之外,根据环境条件可适当引进新、奇、特植物品种,满足人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再者,通过场地的合理规划、植物的层次组合,营造出宁静又私密、开阔又舒畅、亲切又安全的各类植物景观空间,真正体现园林环境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滨水园林植物绿地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