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03-02韦兴生

理论与当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贵州高质量生态

韦兴生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贵州作为西南地区内陆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之一,需要充分利用区域的现有资源和比较优势,采用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举措,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贵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大机遇:一是从国家战略上。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华南地区的前沿,处于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战略通道,又是长江、珠江上游,其中有66%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69个县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最后纳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省份,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战略地位,在促进东中西区域互动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协调性经济地位。立足“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泛珠三角合作的深化、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的持续深化等种种重大机遇,有利于贵州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打造地区发展的重要枢纽、战略平台、区域中心等大有作为。二是从政策红利上。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国家同意贵州建设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6月,贵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8月,贵州获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些叠加的政策机遇,让贵州的发展充满动力和活力。三是从自身发展上。近年来,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自我发展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形成浓厚的求发展、求跨越的氛围。率先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8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又成为西部第1个实现全省建制村道路通畅的省份,98%的村民组通硬化路,为发展打通了脉络。同时,“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成效明显,市场体系、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有效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比较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贵州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18年,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是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正是把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的好地方。二是资源优势。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5位,素以“西南煤海”著称。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磷矿储量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金矿资源储量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10位。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三是改革优势。从顶云公社率先实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南顶云、北小岗”拉开了贵州和全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再到湄潭取得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首创经验写入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件和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全国提供遵循。后到六盘水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探索,多次写入中央文件。2018年,实施312项重点改革措施,形成370多项改革成果。证明了贵州是实施改革的绝佳沃土,具有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独特优势。

二、贵州的经济发展亮点频出,但也存在需要重视的问题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贵州的主攻方向、根本出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有亮点的成效。然而,实现从增量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现状观察:据《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整体上看,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6.6%)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从结构上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6%、38.9%、46.5%,从“一、二、三”逐步形成“三、二、一”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5755.5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6891.37亿元,增长9.5%。从亮点上看,新兴产业发势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其中新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9%、40%和55%。从民生上看,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92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增长9.6%。

问题分析:近年来,贵州经济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分析平稳较快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发展环境,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是脱贫防贫任务仍然繁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和薄弱环节依然不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9798元。一些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战和返贫防御战困难叠加。二是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仍然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地方和行业存在债务风险隐患,个别市县财政支出压力较大。个别地方环境污染隐患仍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新旧动能转换亟待提速。贵州新兴行业虽然突飞猛进,但目前还不能完成弥补传统产业增速回落造成的缺口,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取得长足进展,但与需求还有差距。五是产业融合和产业环境需要加强。三次产业之间融合度还比较低,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制度支持还有待突破。广大城镇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遵循,也是贵州持续赶超的根本

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贵州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靠改革解难题、促发展。同时,应该看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要积极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提升。一是推动“资源”与“资本”的相融共生。要充分唤醒“沉睡”能源,盘活生态资源,让手中的“资源”发挥“酵母”作用,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转化为发展资本和产业发展的优势,让优势资源“老树发新芽”,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点绿成金的创新之路。二是推动“数字”与“实体”的交相辉映。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纵深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坚持“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的理念,全力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数字”与“实体”交相辉映、澎湃而出。三是推动“经验”与“经济”的美美与共。始终注意“改革经验”不是为了制造“闪光点”、做表面文章,也不是完善纸上的制度文字,其最终目的是产生能量、形成动力、推动发展,经验如果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纸上谈兵、形式主义。要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经验推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协调带动,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单打独斗、一盘散沙,也不是独食独赢、独占独享,而是抱团发展、共享共赢。一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坚持质量优先,又要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过度关注质量而放松数量基础。要理顺质量、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高质量阶段不是说不要数量,而是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否则就是对高质量阶段的片面理解。二是处理好高效与高质的关系。高效不等于高质,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抓高效率,更要抓高质量,克服“前松后紧”“指标冲量”的现象,要注重高效与高质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更不能为了高效率而忽略高质量。三是处理好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发展要有速度,也需要有温度。发展过程要由激进式转向渐进式,发展动力要由“物为本”转为“人为本”,发展导向要由“绩至上”转为“民至上”,最终实现由提速为主转为提质为上、由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牵动,着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绿色是贵州的亮丽名片、优势名牌,搞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把握好底线与上限。要牢牢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培养绿色的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改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思维,严守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底线和发展的上限,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二是把握好粗放与集约。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由以数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质量取胜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是把握好把生态与业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生态、业态、形态”三态合一的发展道路。

坚持开放联动,形成开放新体制大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高质量发展不可能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实现,也不能关起门来实施。一是注重“实践”与“实际”。实践是哲学上认识论的概念,实际是社会生活用词。开放重在实践,更要重在实际,要实事求是,决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落地实施。二是注重“放开”与“开放”。对外要开放,对内要放开。“对外开放”与“对内放开”同等重要。要加强“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的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也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把更多的权利放到市场、企业和社会,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三是注重“进来”与“出去”。要做好“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寻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良性互动模式。在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要明确“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更加理性地“走出去”,尤其重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

坚持共享能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是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一是坚持共营与共赢。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水平的共建就没有高质量的共享。要坚持共赢的价值导向,追求共赢而不是独赢,构建“资源共营、智慧共盈、资本共赢”的发展格局。二是坚持全民与全面。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就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要坚持“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要掉队”的要求,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坚持分寸与分好。当下,实现共享发展的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否真正实现共享,关键看贫困群众能不能脱贫。要把“蛋糕”做大和分好,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猜你喜欢

贵州高质量生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贵州,有多美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