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服务边疆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3-01刘永兵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价值观民族

●刘永兵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比较保守和封闭的少数民族发生很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②。这使得边疆发展在边疆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开始急遽提升。边疆要发展,教育是关键。要解决边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和人口短缺问题,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更是被提到重塑中国未来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昌盛,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要不断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在提高边疆少数民族人才密度和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从而为构建边疆地区人民的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能够加快边疆经济建设步伐,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边疆各高校广泛推进“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资源,力图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该理念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幸福感提供了政治指针。最终目标是促进各民族之间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在文化、理念、认识、情感等方面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从而达到高度统一。

二、和谐共生、互融互通,促进边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语言、文化和价值观是最为基本、最为可塑的决定因素。而“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正是通过改变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路径,来增强各民族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在民族教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多民族国家,国家一体化和民族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并存,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多元文化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源泉。创造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思想碰撞,会产生更多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启发和灵感。如何在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在实现国家一体化、维护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坚持不同民族文化多元性的特色,增强不同民族的凝聚力,成为边疆地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正是顺应了这个大背景,通过这一路径,对各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对各民族大学生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与边疆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语言教育对边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民族学生构成较为复杂,包括民考汉、双语班、民考民等几种形式。造成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民考民学生,虽然经过预科阶段学习,但汉语水平仍然偏低,甚至少数学生基本不具备汉语听、说能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因为汉语语言水平和能力较低,沟通交流程度有限等影响因素,使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为民族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为边疆各民族大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桥梁,同时也为汉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提高,汉族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能力也有所提升,更加顺畅的语言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关系的融洽,相互之间交流的范围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语言教育对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语言知识是一种技能,与个人的市场经济价值密切相关,是对人力资本特定形式的投资。语言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社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取得较好的职位,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④。语言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劳动收入增加,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边疆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稳步增长,实现边疆的长期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

(二)文化对边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可以使各民族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拓展知识面和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如何帮助边疆各民族大学生提升对主流文化的认同,需要学校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由于“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应运而生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学生班级文化,这种新的文化综合体是在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碰撞,在政府、高等院校、教师、大学辅导员及班主任的正确带领和引导之下,在各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这种文化综合体的形成,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础上,不但符合当代民族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民族特征,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道德准则,减少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并被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并认可。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融入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做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文化经济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经济的潜力和发展力,被认为是“朝阳产业”的产业文化。要意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环境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率,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其最直接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壮大。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的力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以此形成的文化产业有先天的文化优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因此,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把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并继承下去,使民族文化得到可持续开发和深度挖掘,为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价值观对边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各民族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正是各种知识储备、知识面和视野不断拓展的重要时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不同民族和多元文化,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正确的价值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其未来发展中,只有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各民族大学生成长、发展、成才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各民族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成各民族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观认同。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做到准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包括职业价值观),才能充满信心地步入职场,通过自身的加倍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④。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及将来要面对的实际就业市场,通过调整自我价值观及自身知识储备,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化专业综合素质,让自己具备良好的就业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为边疆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结语

基于“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路径分别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影响边疆经济的发展,为边疆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人才积累作用。要重视边疆“民族文化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路径,为边疆经济发展和繁荣富强,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注释:

①缑红霞,周晓涛.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的路径构建研究——以甘南州为例[J].中国发展,2017(6)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③钱平凡.建设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的思考及建议——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发展研究,2017(8)

④吴增毫.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价值观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