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时代的视角,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西藏社会科学院院长索林访谈录

2020-03-01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智库西藏

●本刊记者 李 雪

编者按:西藏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端于上世纪50 年代,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藏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为西藏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西藏社会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抓好理论宣传阐释、现实应用研究、传统基础研究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进一步树立,学科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2019 年9 月召开的《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与新时代智库建设论坛暨第22 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上,西藏社科院院长索林介绍了近年来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初步探索。本刊将索林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索林院长,您好!请您谈谈贵院近年来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初步探索。

索林:好的。近年来我院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的初步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方向、正导向。

新型智库建设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急迫任务。我院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和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规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新时代西藏发展稳定生态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创新体系建设为统领,立足实际放大特色、补齐短板形成特色,以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基础性研究,努力把我院打造成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高端综合智库的目标方向。

以创新体系为统领,就是使我院“研”的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推动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注重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推动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西藏特点,就是要把握当代西藏、挖掘历史文化、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在西藏的生动实践,有效服务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而言,努力把我院打造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研究实力雄厚,在国内外涉藏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高端综合智库,使我院作为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工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成为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适应自治区发展战略需要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格局基本形成,在国际涉藏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国内外藏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涌现出一批高水平人才,推出一批高质量成果。

第二,抓重点、求突破。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定位,即“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来谋篇布局、规划发展,努力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一是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结合我院的职能定位和实际情况,以学科体系创新,带动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全面创新。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团队为示范,充分利用好各种平台,使用好现有人才,让人才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着眼于学科发展和梯队衔接,积极引进急需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努力培养和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智库人才。

三是加强学风建设。弘扬优良学风,调查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大力倡导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以我院驻村(联系)点为基础,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聚焦点,把总结提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生动经验和智慧作为我们研究的创新点,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我们研究的落脚点,着力为解决西藏发展稳定生态中的实际问题献计献策。

四是着力实施信息化建设。以西藏社科院多功能图书馆为依托,集图书期刊、特色馆藏、学术研究数据库及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网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实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自动衔接、科研管理工作的科学系统化和功能集成化、科研管理工作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科研创新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以项目网上共管、项目成果网上共享、社科专家库网上共建和社科优秀成果网上评奖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总之,我院的智库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既有所为,又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以点带面,以面促体,重点提升智库研究的服务效能,力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格局。

第三,建机制、激活力。

制度建设是根本之策、长远之策。我院的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从体制机制上理顺关系,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以推出高质量成果为导向,将指令性课题、导向性课题和自选课题有机结合,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主要取向的绩效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二是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导向,鼓励竞争,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择优、灵活高效的新型人才使用机制;三是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经费支持相协调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绩效考核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等的重要依据,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在评价体系方面,将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和用户评价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成果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在科研诚信方面,推行诚信记录和负面清单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惩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记者:通过与索林院长的交谈,可以看出,近年来西藏社科院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智库建设任重道远,相信在西藏社科院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能够推动中国特色西藏特点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决策咨询成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智库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一个人的西藏
微智库
微智库
西藏:存在与虚无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