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考古勘探简报

2020-03-01□张

文物季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米处山西大学墓室

□张 欣

自古以来,太原盆地一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留有大量的远古文化遗迹。为了保护祖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配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的建设,积极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科学、详实的基础资料。现将工作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选址所在的太原东山地区是太行山的支脉系舟山延续而来的低山丘陵区,校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黑驼村以南,东峰村以北,南坪头村以东,老峰村以西,四至边界近似于倒梯形状,整体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高差97米,地势起伏较大(图一)。

通过查阅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及实地踏查,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占地范围及周边分布有南坪头遗址、刘贵墓、南坪头墓群、晋恭王墓、晋端王墓、晋简王墓、黑驼墓葬等历史文化遗存,时代从夏代至明代跨度很大,属于太原市地下遗存重点控制区。

图一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地理位置图

图二 勘探分区图

二、工作过程及成果

我们于2017年3~4月组织技术工人使用洛阳铲对校区范围内70 余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工作。根据校区占地范围的地形特点,对拟进行勘探的区域进行勘探分区,每个分区南北长300 米,东西宽200 米。分区编号以东西正方向为横轴,南北正方向为纵轴的平面坐标系四个象限延伸,由校区西南角为原点以北第一个区、以东第一个区开始编为N1E1,其余分区根据方向依次加减(图二)。

经勘探发现古遗址1 处,古墓葬23 座。其中夏代遗址 1 处,西晋墓葬 3 座[1],北朝墓葬 10 座[2],元代墓葬1 座[3],明清墓葬9 座。现将勘探成果按照时代先后简述如下。

1.夏代遗址

此遗址位于校区西北角,三普资料记载的南坪头遗址分布范围内,由于现代建筑物叠压,故仅勘探了约2000 平方米区域,发现3 处灰坑:H1 和H3 为不规则形,H2 为椭圆形,面积 20~40 平方米不等,深度 1.5~1.7 米,堆积厚度 0.7~0.9 米不等,包含物有红烧土、草木灰、木炭颗粒等,根据采集到的少量陶片初步判断遗址时代为夏代。

图三 N1E5 探区勘探成果平面图

2.西晋墓葬

编号为M2,M3,M4 的3 处墓葬均位于校区东南角N1E5 探区内(图三)。

M2 位于校区东南角,紧靠南侧围挡。形制为十字形砖室墓,后室南北长3.9 米,东西宽1.8 米,深4.2 米见砖,保存较好。东耳室南北宽2.1 米,东西长3.5 米,深2.7 米见砖,保存较好。西耳室南北宽2.3 米,东西长3.7 米,深2.7 米见砖,已坍塌。前室南北宽2.9 米,东西长3.3 米,深4.7 米,已坍塌,前室墓底见骨。甬道南北宽0.8 米,东西长1.2 米,3.1 米见骨。

M3 位于M2 西北30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2.2 米,宽0.9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南北长 3.1 米,东西宽 1.9 米,深度 2.1 米,墓室底部发现人骨。

M4 位于M3 西北15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南北长4.5 米,东西宽1.1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南北长4.3 米,东西宽2.3 米,深度3 米,墓室底部发现人骨。

3.北朝墓葬

编 号 为 M5,M7,M13,M14,M16,M17,M19,M20,M22,M23 的 10 座北朝墓葬分布于校区多处位置。

M5 位于校区东南角,M4 东北22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砖室墓,墓道长8 米,宽1.1 米,甬道长1.1 米,宽0.8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宽均为3.7 米,深2.5 米。

M7 位于校区东南角,M5 西侧135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甲字形砖室墓,墓道长13.6 米,宽0.85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长4 米,宽3.5 米,深5.4米,底部铺砖。

M13 位于校区东南角,M5 北侧21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砖室墓,墓道长2.3 米,宽1.2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3.5 米,宽3.3米,墓室内探孔提取出砖渣、骨渣等包含物。

M14 位于校区西南角。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5.2 米,宽1.2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宽均为3.5 米,深6 米。

M16 位于校区西部偏南。东北—西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4 米,宽0.9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 3.2 米,宽 1.9 米,深 3.8 米,底部见人骨。

M17 位于校区西部偏南,M16 西南30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5.3米,宽0.7 米,呈阶梯状,由过洞、天井、甬道组成,墓室长4.3 米,宽3.3 米,深11 米,在墓室内探孔中提取出白灰、香灰等包含物。

M19 位于校区中部。西北—东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4.8 米,宽1 米,墓室位于墓道西北部,长 2.5 米,宽 2.1 米,深 3.8 米,墓室内提取出人骨。

M20 位于校区中部,M19 东侧 11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7 米,宽1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3.4 米,宽2.7米,深5.8 米,墓室内提取出棺木。

M22 位于校区西南角,M14 东南27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18 米,宽1.7 米,由过洞、天井、甬道组成,墓室长宽均为5 米,深15.3 米,墓室内探孔提取出白灰、棺钉等包含物。

M23 位于校区西南角,M22 东北23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13 米,宽0.9 米,由过洞、天井、甬道组成,墓室长5 米,宽3.2 米,深9.4 米,墓室中提取出白灰。

4.元代墓葬

编号为M15 的1 处墓葬位于校区中南部。南北向,形制为八角形砖室墓,墓道长3 米,宽0.8米,墓室直径 2.8 米,深3.2 米。

5.明清墓葬

编号为 M1,M6,M8,M9,M10,M11,M12,M18,M21 的9 座明清墓葬分布于校区多处位置。

M1 位于校区中部偏东。东西向,形制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室长2.6 米,宽1.6 米,深2.7 米,探孔提取出煤渣、人骨等包含物。

M6 位于校区南部围挡内。南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2 米,宽1 米,墓室长宽均为2.2 米,深3.1 米,墓底提取出煤渣、人骨等包含物。

M8 位于校区南部围挡内,M6 东侧114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室长2.8 米,宽2米,深3.1 米,墓底提取出人骨。

M9 位于M8 西侧9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甲字形土洞墓,墓道长2.6 米,宽0.85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长3 米,宽2 米,深2.4 米,墓室内探孔提取出煤渣。

M10 位于M9 墓道西侧0.3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室长2.3 米,宽1.4 米,深2.2米,墓底提取出煤渣、人骨等。

M11 位于M9 西侧8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室长 2.3 米,宽 1.5 米,深 2.3 米,墓底提取出棺木、人骨。

M12 位于校区南门内,M6 西侧113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3.3 米,宽1 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长2.1 米,宽1.7 米,深2.7 米。

M18 位于校区西部偏南,M17 西侧31 米处。东北—西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2.3 米,宽0.75 米,墓室位于墓道东北部,长2.2 米,宽1.5米,深2.5 米,墓底提取出棺沫。

M21 位于校区中部偏北,M20 北侧169 米处。南北向,形制为刀形土洞墓,墓道长2.1 米,宽1.1米,墓室位于墓道北部,长2.8 米,宽2 米,深2.2米,墓底提取出人骨。

三、初步认识

西晋墓葬在太原地区非常罕见,仅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宿舍区和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发现过2 处。而此次考古勘探发现的多处北朝墓葬与太原地区发现的天宝四年(553年)骠骑大将军贺拔昌墓,河清二年(563年)东夏州刺史刘贵墓,天统三年(567年)北尉少卿厍狄业墓,武平元年(570年)东安王娄叡墓,武平二年(571年)武安王徐显秀墓等墓葬的形制规格大体相同。

综上,此次考古勘探集中发现如此数量罕见、规格之高的墓葬以及其他时代遗迹现象,丰富了我们对山西以及北方地区夏代的考古学文化及魏晋、北朝、元明清时期丧葬观念与习俗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附记: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从2017年7月开始,本简报的数据是结合勘探成果和发掘材料综合统计而得,在前期勘探过程中对遗迹的研判多根据形制、土样及包含物做出初步判断,有些墓葬的形制、时代是与发掘资料核对后经过修改的,因此我们后期对勘探工作也进行了总结,以期今后的勘探结果能够更加精确。

[1]武夏、赵杰、郝军军《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发现三座西晋墓》,《中国文物报》2018年 5月 4 日第8 版。

[2]《山西发现东魏冠军将军、豫州长史孟鸿墓》,《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1期上。

[3]郝军军、赵杰、武夏《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发现两座元代壁画墓》,《中国文物报》2019年 2月 22 日第8 版。

猜你喜欢

米处山西大学墓室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寻宝藏
墓室探秘
阎锡山对山西高等教育的守旧与革新
走钢索的人
脱靶篇
摄影欣赏
捧杀篇
“取舍”篇
弹球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