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形势与策略前沿

2020-02-28孙艾薇

绿色建筑 2020年6期
关键词:十四五长三角标准化

孙艾薇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上海市在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特殊历史使命及特殊时代背景。这期间,工程建设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也将进入深水区。研判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适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对策和路径,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上海市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十四五”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面临的 新形势

1.1 城市高质量发展对标准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的城市建设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35提出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需要更高标准的引领。“十四五”期间,应加强国际对标,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出台一批高质量标准,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上海市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坚实的标准化基础。

1.2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标准化发展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国家标准化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一方面政府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精简,提高强制性标准的约束性和操作性以及推荐性标准的先进性,更进一步完善地方标准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培育专业性强、行为规范良好的学会、协会、联盟等团体标准机构,使其既能适应市场需求也能体现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形成政府标准和市场标准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的标准多元供给体系。团体标准发展应坚持市场化、高质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发挥自主创新引领作用,为国家经济活动创新带来强大活力。

1.3 长三角一体化给标准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区域合作和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载体,长三角区域标准是在“深化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地方标准管理创新实践,对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统筹协调,提升区域整体工程建设行业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加快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步伐是“新趋势”

在新的国际市场格局下,标准之争是最高层级的全球市场竞争。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优势技术领域推动标准国际化,再通过标准国际化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输出,拉动产业发展,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的经验。上海一批建设行业骨干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海外项目经验,也参与了部分国际标准的编制工作,但大部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是以输出劳务和服务为主,未能借助标准带动技术产品输出。因此,加大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力度,让中国建筑标准获得国际认可,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1.5 科技创新发展给标准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当今科研周期短、技术更新快,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技术标准研发和科技创新同步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标准化工作必须把握科技前沿趋势,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方面,结合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等,同步开展标准研究、制定等工作,推动科技与标准协调发展。立足全球科创中心定位,上海应针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先进技术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加强科技计划执行与标准制修订的互动,寻求将技术变为标准的快捷途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形成先导性技术规范,并在应用和不断创新中完善成为技术标准。

1.6 智慧化城市治理推动工程建设标准“新升级”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正加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动各产业各环节发生变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生态修复技术到高品质节能环保材料和工艺,以及基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方式智慧化和生态化技术融合的3D 打印建筑、城市大脑等,各项新技术给建筑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中国城市治理迈入智慧化治理新时代。智慧化的城市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像绣花一样精细,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上着力。因此,标准化应该进一步与建筑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相互推进、互动发展。

1.7 提高城市韧性给标准化发展带来“新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多点爆发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当前,对于建立起包括能够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韧性城市需求比以往都更为紧迫。同时,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集聚,建筑物、设施的老化、事故多发的阶段性特征逐步显现,使得上海处于建设管理的高风险期。上海市更应加紧前瞻布局增强城市韧性,坚持高标准设防,守牢底线,同时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城市建设管理重大风险。

2 “十四五”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策略与路径

2.1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以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1)进一步优化地方标准。一是聚焦上海市工程建设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出台一批高质量地方标准。二是进一步精简优化现有地方标准,提升现有地方标准质量水平。三是开展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四是发挥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引领作用,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水平。

(2)开展专项标准体系研究。一是开展民防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专项建设。围绕公用民防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及可实施路径探索进行一系列标准化活动,形成公用民防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指南、相关标准及文件。同时开展相关培训项目及培训活动。二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在对上海市现有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分类明确、目标明确的轨道交通标准框架,为今后上海市轨道交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三是开展消防安全工程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类标准、建筑消防安全工程类标准、消防人员资质标准等消防安全工程标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消防安全工程标准体系结构。同时,加强消防基础标准研究,加快制修订消防术语、图形符号和产品分类等基础标准,充分发挥基础标准的引导作用。

2.2 做优做强团体标准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活力

(1)开展团体标准培优计划。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出发点,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社会团体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服务创新发展、引领行业进步、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发布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团体标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带动上海市团体标准化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2)营造团体标准良好发展环境。鼓励有关管理部门在政策文件制定、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积极引用、应用团体标准。鼓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时,积极采用团体标准。引导团体标准应用信息公开以带动团体标准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以此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3)加快团体标准国际化发展。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新技术、新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标准进行比对研究,将先进的国际标准指标转化为国内标准指标,将先进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

2.3 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以提升标准化管理效率

(1)提升标准制修订效率。一是加强对标准进度和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建立项目进度定期通报制度,及时调整逾期未完成计划项目。二是进一步优化标准制修订流程,探索建立标准制修订的争端解决机制,深化审编一体化制度改革,严格控制标准制修订周期。三是丰富多元化评审方式,探索标准从立项到审查的视频答辩制度,提高评审效率。

(2)优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管理和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委员会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委员会组织建设。做到标准编制与管理过程更加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加强标准政府主管部门、编制单位、行业专家与技术委员会之间的紧密联系,组织开展专题技术交流,提高标准化意识。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委员强大的技术力量,带动非技术委员会专家,提出标准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提高地方标准的编制质量,促进上海市标准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充分运用新媒介、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快标准相关各方信息传递效率,有效实现标准编制过程的动态控制。四是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国际国内技术机构相互对接。

(3)强化标准实施监督。一是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研究制定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强化评估结果应用。二是推进建立由市建管委牵头,联合市市场管理总站、安质监总站和审查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监督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对设计和施工环节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的跟踪了解和汇总分析,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反馈,有关记录纳入诚信体系,形成联动协同的监督机制。三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要求,在上海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加快推进落实标准员制度,以保证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4 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提高标准信息透明度

围绕提高标准信息化管理水平、健全标准实施监督机制、提升公众服务体验、融合数据分析技术等4个目标,建立标准信息化管理、公众信息服务的两大模块,体现标准信息平台的全面性、科学性。

(1)标准信息化管理模块。一是建立标准立项申报线上流程,包括企业注册、项目注册、项目审核提交、项目管理等标准申报信息化管理功能。二是建立标准编制发布线上流程,包括标准大纲编制、项目开题、征求意见、送审材料提交、审核和修改、报批材料提交、审核和修改等信息化管理功能。三是建立标准实施监督线上流程,包括标准发布后的宣贯培训材料上传审核、标准实施跟踪在线调研、网上意见征询、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提交审核、项目复审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2)公众信息服务模块。一是实现标准分类检索功能,包括分体系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现行、在编、待编等主要关键类型的分类检索。二是实现团体标准工程应用信息的网上公开,包括公开工程名称、报建编号、应用部位、应用规模等。三是实现科研标准前瞻性研究成果展示,包括研究成果的动态汇总和网上共享。四是实现信息数据后台统计分析,包括标准热点、强制性条文热点,关键词热点、个人及企业用户信息数据、各类标准更新动态数据等各个维度的统计分析。

2.5 启动长三角标准一体化以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1)建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工作机制。包括成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和联合工作小组,建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工作日常沟通机制,制定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工作年度计划,组建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专家库以及建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一体化经费保障机制等。

(2)建立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协同标准的编制及发布模式。分别针对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有共同需求的新编标准和既有标准,研究探索标准协同编制方式和标准发布模式,以保证在关键和重要领域长三角区域工程建设标准的高水平和一致性,促进工程建设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协同推进区域工程建设行业发展。

(3)开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程建设协同标准试点和示范工作。随着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发布,示范区内的建设工作即将全面启动。针对该示范区建设的紧迫需求,上海市可牵头开展一系列区域协同标准的研制,进而在示范区实施一批先进标准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示范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2.6 推进标准国际化以加快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

(1)聚焦优势领域,推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加快促进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工程、超高层建筑、智慧码头等优势领域的核心技术向标准成果转化,打造国际标准。加快编制优势领域外文版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优势产业走出国门。

(2)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标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一是通过开展在校生及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夯实标准化人才基础。二是通过加强符合人才专项培养,引进标准国际化人才。三是通过依托合作交流与援外培训,推动中国经验和标准走出去。

(3)搭建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水平。一是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企业联盟建设,协同推进标准国际化工作。二是培育标准化咨询机构,繁荣标准国际化服务行业。三是建设标准化信息平台,促进标准公开、共享与互通。

2.7 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提升工程建设标准水平

(1)加强重点领域科研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围绕上海城市建设与精细化管理重点领域及国际前沿技术,组织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标准化科研工作,研发高质量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

(2)鼓励科研项目立项同时重视标准的研究。课题立项前需研究是否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和专利等存在。但凡有材料、技术或工艺属于创新的课题都要建立技术标准,以技术创新的科研成果来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3)建立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和工作流程。密切跟踪技术创新成果,建立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相结合,引导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共同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标准研究制定,使技术创新成果及时上升为标准。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间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赋予了上海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使命。“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构建政府与市场多元协同、统筹推进的标准供给体系,提高上海工程建设标准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十四五长三角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