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再生资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建议

2020-02-28林海英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2期
关键词:废轮胎土法废塑料

林海英

大连理工加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 引言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经济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将物质和能源合理并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循环经济强调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能够根本上缓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冲突。再生资源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再生资源是指将生产和消费中的废弃物加以回收再利用。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报废汽车、废弃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等旧的物资持续增长,对固体废弃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再生资源污染加剧。加强再生资源污染防治工作,对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再生资源污染防治的意义

物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地球上资源丰富,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再生资源可以节省大量的天然资源和物质,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还能够消除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废弃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合理利用就会变废为宝,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如果不能利用得当,则会沦为垃圾,不仅增加环境的压力还有可能危害人类的健康,由此可得深度开发再生资源化害为利。资源紧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要持续发展,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日后的生产需要,需要强化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工作,解决供需矛盾。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使用再生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生产材料,我国的可回收再生资源数量大,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资源回收企业增多,为人们提供的大量的就业岗位,再生资源节省了垃圾填满占用的土地资源,减少了空气污染。所以再生资源不仅有良好的经济价值,还有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华民族有着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资源再生不仅是为积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们的精神文建设,发扬节约的思想品德。因此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资源的永续、环境的净化以及推动增产节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我国再生资源污染防治现状面临问题

3.1 废塑料等集散地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日常用品更新换代快,废旧物品的流通日益加剧,造就了一些废物回收、加工、再交易的企业,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再生资源的集散地具体是指回收、加工利用、交易再生资源的集聚地区。再生资源种类繁杂,产销小且分散,集散地集合了加工的数量、种类,满足了个人和企业的需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轮胎等已经在全国形成了多个再生资源集散地,并形成了“点多、面广、污染重”的特点。例如,废塑料的集散地覆盖范围广,遍及全国10多个省、40多个地市,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集散地包含上百家乃至上千家企业,最小的废塑料加工企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废塑料的再加工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废水是在废塑料清洗、分离和湿法破碎中产生的,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加之这些加工企业设备落后,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成为区域最大的污染来源。

3.2 报废汽车等拆解过程二次污染问题

再生资源成分复杂,如废电子产品中就含有大的金属零件,塑料零件、阴极射线管、包装材料等。不仅成分多,还含有多种危险成分,如废电子产品中含有铅、汞、铬等有害物质,还有一些报废的汽车和船舶中,也会含有非石棉、非制冷剂催化剂、废矿物油等成分,一旦拆解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二次污染。以报废汽车为例,2013 年汽车理论注销量为572.1 万辆,据商务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经国家商务部认定合格资质企业回收的报废机动车仅为135万辆,此数据仅占同年汽车注销量的23.6%。也就是说有近450万辆报废车辆非法流入社会,用以非法拆解和拼装二手车。非法拆解大部分是在“黑窝点”进行,对正规的市场秩序造成冲击,一些经过拆解拼装的车辆以“假过户”等形式流入黑市,在农村及偏远地区超期行驶,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在汽车的回收利用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法拆解企业对零件没有归类整理,造成环境污染的隐患。目前资质齐全的汽车拆解企业有500多家,但完成升级改造的不足一半。即使有相关的资质,拆解企业也无法完全按照《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要求来执行,报废汽车拆解不规范、污染防治水平低,危险废物非法转移的现象依旧存在。另外,报废汽车产生的30%左右的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如何有效的消纳仍是现实的难题。

3.3 废轮胎等非法加工利用问题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并没有随之完善,造成废物回收和利用的不充分,一些再生资源流失。对再生资源的非法加工利用,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其中废轮胎的非法加工利用尤为突出。目前废旧轮胎以个人回收为主要形式,90%以上的废轮胎都是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易,废旧轮胎的收集主体以及流向均不在政府监管的范围之内。由此导致正规的回收企业运营成本过高,经济效益难以维持。在国家明令禁止废橡胶炼油的前提下,个人回收废旧轮胎成为小型橡胶再生和土法炼油企业或个人材料的主要来源。土法炼油具有隐蔽性、流动性的特点,尽管国家对土法炼油等加大打击力度,但土法炼油仍旧难以根除。据相关部门估算,土法炼油每年能消耗废轮胎高达400万吨之多。土法炼油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渣随意倒掉或者堆放,都会对当地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土法炼油产生的二氧化硫、苯类等多种有害气体也严重污染大气。土法炼油给大气、土壤、水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4 再生资源污染防治工作建议

4.1 建立环境门槛

废塑料、废轮胎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存在很大的环境污染隐患,由于回收企业的规模小、数量多,在行业层面应该设置环境准入的门槛,参考进口废物的管理经验,要求加工利用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具备污染防治设施,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施监管,避免二次污染。相关的部门要出台管理政策,明确再生资源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对于污染眼红,产能过剩的行业,相关部门要及时实施干预,控制企业规模,加强过剩产能的淘汰。面对产品类的再生资源,要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以生产者责任制为基础,研究并建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加工制度,一方面健全了回收再利用体系,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拆解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在报废汽车、报废船舶等行业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基于污染防治的前提下,制定拆解企业的环境准入标准,加强拆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另外还要建立报废汽车等拆解企业补贴制度,针对汽车生产商、进口商征收基金,补贴拆解企业的处理费用。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废汽车拆解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危险的废物做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制度处理,针对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危险性,将其纳为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范畴。

4.2 再生资源集散地向园区化转变

基于再生资源的分散性特点,难免会形成一些规模偏小,自主处理能力不足的回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圈区管理是将污染物集中起来实施处理,能够很好的解决分散处理的弊端。在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处理上,根据实际的区域情况建立回收加工的工业园区,吸引废塑料等再生资源集散地入驻,引进先进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对环境实施统一监管,提高集散地企业的回收加工水平,扩大经济收益。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在环境标准允许的条件下,设置建设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逐步形成技术一流、统一管理以及高质量的环境标准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加工园区。

4.3 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环境标准

我国自2006年以来,就不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试点工作,以中央财政资金为支撑,建立的大量的回收网点和分拣集散中心。相关部门要加快对试点环境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促进其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的建设,同时要将污染防治放在标准化建设的第一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建立再生资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依据,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再生资源的匹配性和流动性。

5 结束语

再生资源行业的转型和发展要创新思路,注重联合,提高行业产业的集中度。再生资源的污染防治是再生资源行业的重中之重,由于各种废旧固体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回收利用依旧存在很多的难题,故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的体系,以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废轮胎土法废塑料
废轮胎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配方研究
土法治病的回忆
国家加大环保力度 做废塑料加工项目更赚钱——2018,感恩有你!
2015美国废轮胎市场汇总
西班牙清除堆积的废轮胎
废塑料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前景浅析
天津废轮胎循环利用示范全国
旋流型的废塑料破碎分选清洗系统及方法
李燕杰:“土法”健脑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