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策略探讨

2020-02-28吴红莲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闽西中央苏区革命

吴红莲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福建 龙岩 364000)

中国革命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斗争史。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收藏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历史遗存,蕴含着革命先辈厚重的革命精神和无穷的智慧结晶,是当前和今后长期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中 “动” 起来、 “活” 起来,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是革命历史类博物馆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主题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发展的新要求

习近平强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 。中共十八大以来,十分注重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主题教育的作用,在群众路线、 “两学一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等教育活动中,都明确提出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组织生活,接受精神洗礼。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党员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涵养党员党性修养,是新时代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

(二)开展主题教育是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服务功能的新拓展

博物馆是一种能够适应多元化形态、具备普世价值的理念与实践,保护和传承多元文化是博物馆的终极使命[1]。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承担着宣传、教育、研究、展示等多种功能,其中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主题教育要求博物馆以更加系统、多维、立体、生动活泼、深受公众欢迎的载体形式进行延伸和拓展,使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成为党员干部主题锻炼的熔炉。

(三)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是传承红色基因和加强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色资源以物质、精神和信息等形态呈现出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历史遗存,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资政育人的功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革命事件,生动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群众的精神风貌,在主题教育中更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弘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色资源的利用现状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原名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闽西革命史、重点凸显中央苏区(闽西)历史的综合性革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物质、精神、信息等多种形态的红色资源,2019年被授予龙岩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基地。

(一)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现状

1.丰富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馆内建设了可容纳120人的学术报告厅,1个可容纳60人左右的影视厅;馆外设置《调查研究》《前赴后继》《积极支前》《红色闽西》大型线刻浮雕等雕塑,展示毛泽东、陈毅等领袖在闽西写下的光辉诗篇的 “诗词墙” ,设立景区室外广播系统,每天循环播放红色歌曲。同时,整合虎岭山资源,丰富景区红色文化元素,打造虎岭山红色公园。通过红色文化设施的建设,跨时空展示了闽西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画卷,再现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光辉岁月,让党员干部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得以洗礼。

2.借助现代展示理念,举办 “红色” 主题展陈。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和群众发生联系[2]。馆内设有 “红色闽西” “闽西英烈” “闽西红土名人” “中央苏区·福建” 等展览,这些展览紧扣中央苏区(福建)历史和闽西革命历史特点,以重要历史事件为重点,按照现代展示理念 “串珠式” “板块式” “多元式” 结构[3],突出 “红色” 主题,凸显了闽西在中国革命史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2009年投资近6 500万元,改版提升了主要反映在1919—1949年期间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善战历史的基本陈列《红色闽西》。该展陈在展示形式上,荣获全国博物馆最佳形式设计奖。以此同时,还举办了 “红色遗珍见证辉煌——闽西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品展” “红色印记革命珍宝——闽西中央苏区红军标语展” 等多个临时展览,丰富主题教育的内容。

3.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扩展红色文化载体。近年来,博物馆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编辑出版了 《闽西与中国革命》《闽西在中共党史上的历史定位研究》《风展红旗如画》《巍巍松毛岭》《我的战斗岁月》《临汾旅长黄定基》等红色丛书以及《八闽丰碑——全省革命历史文物》《红色闽西》《中央苏区(闽西)红军标语图志》画册。2012年创刊《红色闽西》,2017年将《红色闽西》提升改版为《红色文化》,每季出版1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影响广泛。此外,还推出了以传承闽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大赛、红歌大赛、红色影片展映等活动。红色文化载体的拓展,丰富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渠道,闽西红色基因得到进一步传承,红色血脉得以进一步延续。

(二)利用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主题教育的震撼力不够。红色文化史料挖掘、整理和研究不够,存在部分红色文化只有历史事实,没有相关的见证物。有的红色史料权威性不够,历史事实含糊不清,导致主题教育入脑入心不够。

2.主题教育的生动性不足。讲解词不够生动,大多数仍停留在讲历史、讲事件的层面,没有将这些史料转化成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有的虽然讲了故事,但是深度挖掘故事细节做的不够,故事时代感不够强。

3.主题教育的基础条件较薄弱。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不足,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大都依靠实物、照片、文字、图片等静态展示形式,大多局限在观众 “走一走、看一看” 这些参与度极浅的方式上,缺乏现场互动、现场体验式教育活动,缺少多媒体、幻影、动漫、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即使有一些声光电科技手段,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主题教育的理论提升总结不够。博物馆主题教育活动项目不够明确,没有开发可供各单位或团体开展主题教育的课程,各单位和团体来博物馆开展主题教育大多局限于参观活动,对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行分析和总结做的不够,未能在参观考察之后,把大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交流,再由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引发大家深度思考和灵魂触动。

三、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的思路举措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为主线,深挖红色资源,丰富馆藏资源,完善设施设备,全方位、多维度激活红色基因,持续烧旺 “红色” 炉火,让主题教育 “实” 起来。

(一)丰富馆藏资源,夯实博物馆主题教育的基础

1.多措并举征集文物。文物和史料是革命精神的依托,是革命历史的见证。通过开展 “留住老红军风采” 的系列活动,以原生态性、鲜活性、逼真性拍摄记录老红军口述革命史实的录像等,对征集回来的笔记、日记、手稿、书信、讲话稿以及照片、回忆录等文字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出版成册;多头并进,以乡镇、村为主,由市、县博物馆和乡、村文化协管员组成文物征集联络员,征集革命文物;利用红色小分队,开展红色文化 “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乡镇” 等活动,征集相关藏品和资料;组织举办老红军百年诞辰展,向百年诞辰老红军家属征集相关文物资料等。总之,要使展览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让人物精神在历史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更好服务于主题教育的开展。

2.深度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组织人员对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普查,广泛征集散落在民间的这些珍贵史料,征集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故事、红色歌谣等,为主题教育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开展对遗存的红军标语进行普查,深入了解红军标语的书写年代、书写红军部队番号、表现形式,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让红军标语成为主题教育的宝贵素材。

(二)加大对馆藏资源的研究,为主题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1.注重让革命文物 “活” 起来。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化价值挖掘,弘扬革命精神[4];与艺术团体合作,将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用舞台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革命历史文物活起来,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将革命历史文物的某些元素转化到文创产品上,让这些充满历史感的文创产品,如同穿越时空的 “讲解员” ,引导广大党员去探寻历史烟云中的故事,从而精神上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涤。

2.注重从革命精神角度深化馆藏资源 “一体多面” 研究。既对馆藏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又从文献著作、研讨会、报刊等层面加以深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写《闽西革命简史》等系列教学丛书和 《闽西红色故事》《文物背后的故事》《红军标语图志》等辅助教材,拍摄反映闽西革命史的主题教育专题片、创编红色文化舞台剧、红色歌曲、红色小说、红色散文等艺术精品,传播闽西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强化主题教育效果。

(三)建强红色阵地,完善主题教育的设施功能

1.运用现代展示方式,强化展览主题教育主阵地功能。 “要紧跟时代,借助一切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积极尝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增强陈列展览的动态感,从而提升陈列展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5]。通过结构、展现的重组,突出重点文物,陈列主题鲜明,历史脉络清晰,脉络上文物、文献、图片翔实而丰富,提升主题教育的成效。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在今后的改版提升中,要紧紧围绕中央苏区这一定位,更加凸显闽西在中央苏区的重要历史地位,突出展现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闽西各级人民政权领导人民创造了 “全国苏区模范乡” “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 等先进典型,闽西苏区军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再现当年中央苏区走出来的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90多位省(部、军)级领导干部建立的不朽功绩。

2.完善博物馆主题教育阵地配套功能。在抓好陈列展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开展党员主题教育,不断完善各类配套教育设施。开辟博物馆主题教育红色书屋,搭建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的教育阵地,进一步满足主题教育的需要;设立党员宣誓墙,让广大党员在感受初心使命检视理想信念的同时,增强组织生活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3.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快推动讲解员向专家型转型,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博物馆主题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红色 “名片” ,从制度上规范主题教育,使其得以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博物馆的要求。对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而言,必须适应这一社会需求,不断创设条件,积极发挥历史文化、爱国主义、党史党性教育功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革命历史类博物馆作用,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让广大党员筑牢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汇聚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闽西中央苏区革命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