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探析

2020-02-27■李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范式经济学人类

■李 浩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经济学基地班)

引 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及个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类通过利用及改造自然,创造巨大财富,随之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协调人类和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共同挑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是全人类的共识。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的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研究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可持续经济学的主要特性

可持续经济学侧重对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从人和自然的角度发展可持续经济学,其中就涉及到很多互相产生作用的互动机制、反馈机制等。所以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恰当的跨学科方法,使其呈现出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特性。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包括生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这之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条件,社会是目的,最终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然而可持续发展是长期性工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务必要考虑不确定因素,明确其重要的不确定性这一特性,始终重视规范化目标和人类对自然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结合之后通过多种途径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杜绝浪费。

2 可持续经济学发展的理论要求

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多年的努力中实现由观念到理论和由战略到行动的飞跃,逐步被全世界接受。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后,其研究逐渐拓展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经济学的可持续化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来的,唯有持续发展经济,才能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由此诞生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人类至今发展经济依旧偏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存在矛盾,并且经济活动过程缺少有效的生态系统保障机制,生态环境成本仍然较高[1]。还有社会成本,即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效果,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促成全世界的合作和代际传承。这足以说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等都存在本质联系,可持续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吸收生态经济学理论,关心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将其规范地植根到可持续理论之中,同时吸收环境资源经济学理论,科学处理代内与代际公正。因此,可持续经济学理论处于生态经济学和环境资源经济学的交汇之处,拥有鲜明的主题及正规化基础。

3 可持续经济学发展的实践途径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模式并不唯一,发展可持续经济学时应考虑以下几条途径:

3.1 充分考虑代际公平

维护自身利益、追求最大化利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各种行为的出发点,但当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经济行为时,社会必然遭受不良影响。比如通过私人成本去换私人利益,如果私人成本比社会成本小,就会损坏社会大众的利益,因而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集体利益。与此同时,人是可延续的一个物种,种族延续会被人类当下的行为所影响,人类的行为要与长时间形成的价值观相符,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属于发展经济的初期阶段,人类使用大量自然资本、人造资本等生产要素,伴随人类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积累人造资本到一定程度后就应通过经济发展调整与人类生存、发展相适应的方向,考虑后代人的需求。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忽略生态的贡献、作用,生态稳定性势必被破坏,人类种族置后代人的需求于不顾必然不可能延续[2]。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考虑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要求当代人在行使自己的权益时要以不危害后代人的权益为前提,真正体现代际公平,如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 找到根本发展出路

有了对代际公平的综合性考虑,就应探寻发展可持续经济学的根本出路,即将工业发展范式转变为生态发展范式。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规范意义还是实证意义,可持续经济学都来自古典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属于工业发展范式,即功利主义价值观,追求最大的收益或效用,满足消费需求,保持市场供求均衡,实现自然资源的货币化及资产化管理。虽然这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理论和方法存在根本缺陷,因为未来收益是无法确定的,人类的选择不同,自然资源价值也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增大政策选择难度及风险;把自然资源看作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消费品,开展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是为了自然资源消费品的永续供给,这样的消费品是不涉及满足当代人需求或价值与效用低廉的环境与生态物品,不管子孙后代需要与否均被看作没有价值,不必保护,持续危害环境。

尽管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工业范式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但其依旧存在思路不明和效果不佳的问题,面临重重困难。实际上发展可持续经济学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和社会公平联系密切,更与社会公正息息相关,为社会大众的尊严和权益提供保障。所以坚决不能忽略生态公正,生态价值是独立于效用价值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为了人类消费需求的满足,也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生态价值不是人类劳作的产物,若人类产生市场需求,就能用货币度量,然而简单地把生态系统资产化或货币化就有违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公正的价值观。并且自然生态系统存在无价的唯一性,人类不能、也不可能将其货币化、资产化,所以可持续经济学在工业范式下根本没有出路,只有转变发展范式,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才能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3 明确基本发展路径

对于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而言,应在构建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基础上明确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首先,国家政府加强干预和市场调节。国家相关部门应大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发挥自身职能,依托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作用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到各个地方。不管是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还是消耗资源,政府都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协调,制定恰当的发展计划,逐步推进可持续目标的实现[3]。其次,促进节约型发展模式的构建。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基于以往的资源浪费模式建立节约型发展模式,对原本一次利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或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有效、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口承接力,促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比如借鉴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开发与研究能力,尽可能杜绝浪费资源、排放废弃物,确保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针对农业与工业发展制定资源节约目标,构建相应的超标系统,由相关部门通过行使职权控制其节约资源的质量与水平。再次,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事业应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在经济发展体系里融入环境保护,同时主动和其他国家一起加强环境保护建设,通过更多资金的投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持续发展,从而落实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 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展望

可持续经济学从被提出到逐步发展经历了诸多曲折,但它发展到今天依旧有相当可观的前景,对中国持续发展经济、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均有重要价值[4]。虽然可持续经济学的前景可观,但它在今后的发展中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有关它与生态、环境、资源这三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务必要划分清楚,避免人类在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出现任意性,确保通过理性的方法和手段让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现阶段高质量的自然资源消耗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势必要有更多理论预设、真实现象,这是其发展的基础。归根结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总体,个人参与研究可持续经济学能为其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确保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拥有更好的前景。

总而言之,建立及发展可持续经济学能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协调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当然,工业范式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转变发展范式,形成生态经济学,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明确可持续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理论认知和决策实践,获得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范式经济学人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简明经济学
人类第一杀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