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增效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020-02-27王磊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提质经营考核

◎王磊

提质增效是对企业的运营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其运营效益,提高经济收益。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质量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提质增效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应积极探寻有利于经营效果提升又可保障企业运营质量、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此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提质增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提质增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探讨,进而为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且个性化特征逐步凸显,企业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也逐步提升。因此,企业应对自身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与研究,牢牢抓住市场机遇,推动自身经营管理体质的改善,以此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这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下,社会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变,市场压力也不断提升。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组织机构都面临着改革。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资源及能源的有效节约,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对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行质量,可促进企业自身效益的有效提升,既符合市场竞争规律,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需求。基于此,企业开展提质增效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资产的盘活及市场竞争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质增效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制定整体性的工作开展方案。

企业应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找出可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的关键点,以此保障此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经营计划以及成本控制状况以及营销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在方案制定前,应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获取到精准与最新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以免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

2.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组织的责任。

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有利于提质增效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将提质增效目标分解给各个组织机构,对二级单位、基层车间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责行进行细致划分,以此确保各个部门及岗位都可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相关指标,以此确保自身工作的高效开展,以此为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各组织机构还应制定与实施提质增效跟踪检查制度,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通过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而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及竞争实力。

3.强化过程管理与控制。

各个部门应以月度为单位进行提质增效工作成果的分析与总结,对与预定目标不相符的部分详细进行原因的分析与探讨,进而根据具体的原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一旦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效率提升以及生产技术应用及营销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成效与预期不一致,都应及时进行分析与解决,如产生的影响较为严重,应在问题出现当日内完成原因的排查,并规定具体的整改与解决时间,并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问题的发生及具体解决状况。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与不定期的抽查,以此确保各个部门都可有效贯彻与落实提质增效各项工作目标。

4.加强预算管理。

在众多管理控制体系当中,全面预算管理可将企业面临的所有重要问题集中于同一体系当中而进行管理,此种方式可从经营活动的策划、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过程监控以及结果的绩效考核与评估等多个方面为提质增效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以此提升提质增效的效果。

5.实施全面化的管理,确保各岗位人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企业应对各个部门及岗位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提升其责任意识,发挥出其工作创新能力,以此实现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强化提质增效效果。生产部门要对技术方案的制定予以指导,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强化新技术应用效果。经营策划部门应合理进行提质增效整体性方案的制定,并对各组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方案的优化与完善,发布经营计划目标,与财务部门共同进行预算审查,并对工作开展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进行经营政策的合理调整,制定绩效考核相关政策,从日常管理及考核等多个方面提升提质增效效果。财务部门发挥数据归集、财务审核、财税政策的及时关注运用、提高资金周转率、优化资产结构、债权回收等职能;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结构优化、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惠政策等;审计监察部门实行效能监察,检查;采供部门在保证设备材料质量、及时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优化采购批次,采用招标、厂家直购、货比多家等对种形式的采供,降低采购成本。

6.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1)建立考核机构。

企业应成立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定期组织经营策划部、财务会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监察部、总工办对各部门、二级单位提质增效工作进行考核;二级单位成立相应的提质增效工作小组,并将工作进一步分解到各班组、部门、车间,并按月考核、汇总,并将实施情况报公司常设部门。

(2)建立考核体系。

公司的考核体系分为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和过程控制考核,并按照重要程度不同分配以一定的考核权重,各单项考核得分乘以单项权重之和为考核总得分。

(3)激励机制。

公司将提质增效工作考核情况纳入到公司对各二级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同绩效工资挂钩,以有效激励各单位、部门落实完成提质增效工作。

结语:在实施一系列诸如费用管控、增效措施、优化生产工艺、优化资金结构、盘活资金、考核激励等提质增效工作手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提高,同时定期做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查找原因,以有效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竞争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提质增效工作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无疑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提质经营考核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内部考核
为城市提质而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