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品育8155的选育

2020-02-27马小飞李晓丽姜兰芳郝建宇张定一姬虎太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淮旱地抗旱

马小飞,高 宇,王 敏,曹 勇,李晓丽,姜兰芳,郝建宇,张定一,姬虎太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提供了全球约30%的谷物消费量[1]。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6.7万hm2左右,在山西省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3]。山西省小麦种植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和晋城市,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省的80%左右[4-5]。山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500~600 mm,旱地小麦面积占到1/2,旱地小麦生产对全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7]。近年来,由于生产结构调整和气象灾害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山西小麦的需求缺口进一步加大[8-10]。

生产实践证明,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改善品质中起到的作用超过5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质育种课题组2005年以抗旱性好的97土31为母本、丰产性好的917-44907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品育8155,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12-14]。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品育8155是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经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15]。97土31是1997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土耳其分中心引进的小麦品种,其特点是抗旱性好、株高过高、丰产性差。917-44907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质育种课题组的一个中间材料,株高合适,丰产性好,双亲优势互补。

1.2 选育过程

品育8155是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种植F1,组合号为06-33。2010年F5出圃,入选出圃号为10-55。2011年旱地小区初比试验产量为4616.8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9.6%,2012年旱地小区系比试验产量为4 598.0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8%,2013、2014年在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临汾市翼城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韩村试验基地、运城市闻喜县安排多点鉴定,2 a平均产量4 714.8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6%。2014—2015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7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

2 产量结果

2.1 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由表1可知,品育8155参加2014—2015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5 988.8 kg/hm2,比CK2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次为19增4减,增产点率达到82.6%。比CK1洛旱7号增产7.1%,增产点次为19增4减,增产点率达到82.6%。

2.2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由表2可知,2015—2016年度品育8155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增产点次为11增3减,增产点率为78.6%,平均产量5 083.6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4.5%;2016—2017年度品育8155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增产点次为10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为76.9%,平均产量4 750.6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3.9%。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7.8%。

2.3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2017—2018年度品育8155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增产点次为5增1减,平均产量为4 668.8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6.9%。

表3 2017—2018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品育8155产量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品育8155是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45 d,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一般。株高86 cm,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中等。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穗数33.0万穗/hm2,穗粒数32.0粒,千粒质量41.2 g。

3.2 抗病性表现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2015—2016年度品育8155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2016—2017年度品育8155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黄矮病。

3.3 抗寒抗旱性表现

经遵化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抗寒性鉴定,2015—2016年度品育8155死茎率1.3%,抗寒性级别为1级,抗寒性好;2016—2017年度品育8155死茎率0.1%,抗寒性级别为1级,抗寒性好。经洛阳农林科学院抗旱性鉴定,2015—2016年度品育8155抗旱指数0.837,抗旱级别4级;2016—2017年度品育8155抗旱指数0.820,抗旱级别4级。

3.4 品质检测结果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北京分中心化验分析,2015—2016年度品育8155籽粒容重805 g/L,蛋白质含量14.23%,湿面筋含量32.9%,稳定时间3.2 min;2016—2017年度品育8155籽粒容重808 g/L,蛋白质含量13.94%,湿面筋含量34.7%,稳定时间3.0 min,吸水率60.8%。品育8155为中筋小麦品种,适合加工制作面条、馒头等传统食品。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

小麦收获时,留茬高度15~20 cm,麦秸全部覆盖还田。大暑至立秋(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松35 cm以上或立秋至处暑(8月上中旬)深耕翻25~30 cm,连续2 a深翻耕播种的麦田应深松1次。9月上中旬雨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70%时耙耱保墒。播种时旋耕1遍,旋耕深度12~15 cm。

4.2 施用底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整地,一般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 22.5 t、纯氮 120~135 kg、P2O575~90 kg。氮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磷肥分2次施入,各50%,深耕时每公顷施入磷酸二铵81~97.5 kg,播种时再施入磷酸二铵81~97.5 kg。

4.3 播种

丘陵旱地最适播期9月25日至10月2日,平川旱地最适播期9月28日至10月4日。适期播种的播量为150 kg/hm2,适播期后每推迟1 d,播种量增加7.5kg/hm2。旋耕条播行距20cm,播深4~5cm,播种镇压一次完成。

4.4 中后期管理

灌浆中后期“一喷三防”1~2次。一般间隔7~10d。每公顷叶面喷施尿素15kg、磷酸二氢钾1.5kg,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600 g防治蚜虫、吸浆虫和红蜘蛛;每公顷用20%三唑酮乳油600~675 mL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对水450~675 kg混合喷施。

5 适宜种植区域

品育8155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猜你喜欢

黄淮旱地抗旱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少林功夫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