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与中法文化交流

2020-02-26娄晨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雨果文化交流对话

摘要:鲁迅非常关注法国文化和法国文学,他翻译了雨果的作品《衷尘》,并就此与雨果产生了心灵的对话。两位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文学大师因为文学而产生的精神共鸣和心灵交流一直延续至今。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2014年“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的举办,无疑激发了人们对鲁迅与雨果精神联系和心灵对话的关注。随着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鲁迅与雨果两位文学大师在中法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和价值也日益显现。

关键词:鲁迅 雨果 对话 文化交流

雨果生前非常关注中国,他不仅创作有中国题材的诗歌,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表达过愤慨。鲁迅既关注法国文化,也关注过雨果的作品,并翻泽了雨果的作品《哀尘》,他与雨果就此产生了心灵的对话。两位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文学大师因为文学而产生的精神共鸣和心灵交流一直延续至今。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2014年“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无疑激发了人们对鲁迅与雨果精神联系与心灵对话的关注。随着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鲁迅与雨果两位文学大师在中法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和价值也日益显现。

一、鲁迅与雨果的精神联系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毕生都致力于介绍和传播世界文学。他虽然曾自称“法文我一字不识”(1),但对于法国文化,鲁迅却是非常关注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南京求学时期,鲁迅就看过林纾翻译的法冈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对于法国文化的关注,鲁迅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泛观,而是对许多法国文豪的作品都进行过细致的分析与评论。1908年,鲁迅在文言论文《破恶声论》中就极力赞颂了卢梭的《忏悔录》:“奥古斯丁也,托尔斯泰也,约翰卢骚也,伟哉其自忏之书,心声之洋溢者也。”②在《看书琐记》一文中,鲁迅曾提到过巴尔扎克:“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③1926年,鲁迅在《“死地”》一文中还谈到了羅曼·罗兰的剧本《爱与死的搏斗》,并赞颂了“会觉得死尸的沉重,不愿保持”④的法兰西民族。以上可见,鲁迅对法国文学、法国作家一是非常关注的,而与鲁迅的精神、心灵最为契合的法国作家,当论维克多·雨果。鲁迅与雨果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翻译的第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就是雨果的《哀尘》。同时,鲁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雨果,并称其为嚣俄、雨果和雩俄等不同译名。在鲁迅的作品中,其中嚣俄出现过五次,雨果出现过三次,雩俄也出现过一次。

早在日本留学初期,鲁迅就已经开始读雨果的作品,并且对其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据周作人回忆,鲁迅在1903年回乡期间,托同学伍习之给他买日译版雨果的《怀旧》寄来。这本书在当时对留学生来说还十分昂贵,可鲁迅愿意用相当于月薪的一半来买,想必也是真的过于珍爱,实在舍弃不了。1904年4月,还在日本读书的鲁迅寄给国内的周作人许多中外文书籍,其中就有美国出版的《雨果选集》。鲁迅对雨果如此深入的关注,也为后来弃医从文埋下伏笔。

1903年,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翻译作品《哀尘》,就是译白法国作家雨果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篇——《芳梯的来历》。译文末附有一篇《译者附记》,也是鲁迅最早公开发表的书评。在《译者附记》中,鲁迅痛斥当时黑暗和不公的社会,表达了对社会下层女子的深切同情。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鲁迅笔下与芳梯同样有着悲惨命运的底层女子——祥林嫂。芳梯勇于反抗,却被判处六个月的监禁;祥林嫂千辛万苦捐门槛,怀着最后一丝希望与自己悲惨的命运作抗争,最终却只是徒劳无果,依旧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无论是芳梯,还是祥林嫂,如果将雨果与鲁迅笔下的人物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雨果中的共同点:描写的多是底层小老百姓、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雨果与鲁迅都着眼于社会底层,深入探讨小人物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因此,在卡西莫多小心翼翼地爱护爱斯梅拉达时,祥林嫂在听见鲁四婶说“你放着罢”,像是受了炮烙似的收手时,读者能够细致入微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复杂情感。两位文学大师都将眼光放到最底层人们的生活,其作品所蕴含的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人本主义的精神血液,建立起了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系。

二、鲁迅与雨果的当代价值

虽然说鲁迅与雨果都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然而对他们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认识,还并不全面。以鲁迅为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只看到斗士鲁迅的坚硬、阳刚和强大,却感受不到文人鲁迅的温软、阴润和深情,这显然不是真实的鲁迅”(5)。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绍兴文理学院携手鲁迅文化基金会共同举办了“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中法文化交流活动,鲁迅与雨果的后人,以及中法两目的学者一起,以鲁迅与雨果跨越时空的文学交际为纽带,就鲁迅、雨果与中法两困文学展开了对话交流。

从鲁迅与雨果的文学作品的传播来看,他们在全世界许多困家都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鲁迅的长孙周令飞指出:“雨果和鲁迅都是人道主义作家,他们都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他们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爱下层百姓的命运、关注知识分子的处境问题。而开展对鲁迅与雨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就是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发掘鲁迅思想和艺术的世界来源及其创造性转化的独特价值,在传统与现代双重背景下,探讨中困当下文化的可能性走向。”(6)人道主义是现代文明世界里一把经久不息的火炬,而鲁迅将雨果的作品作为他第一个译介对象,是因为雨果作品中内含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击鲁迅灵魂深处,激发了他的译介与创作热情。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写道:“假使我有Victor Hugo先生的文才,也许因此可以写出一部《Les Mis 6 rables》的续集。”(7)这一真诚的告白,充满了鲁迅对雨果文学才华的肯定,表达了对这位法困文学大师的尊敬与敬佩。

鲁迅与雨果分别是中法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珍珠,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值得人们不断地去阅读和探讨。鲁迅的作品很早在法国便受到关注。早在1926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最早中译者敬隐渔将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节译为法文,罗曼·罗兰对此大加赞赏,并亲自推荐,刊登于当年的《欧罗巴》杂志上。如今,鲁迅的小说、杂文和散文诗都被陆续翻译成法文,四十多种鲁迅作品法译单行本在法国出版,占中国现代文学法洋单行本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其中,《鲁迅小说集》在2014年还入选了“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闫书籍”。事实上,正如雨果的曾玄外孙利奥波德·雨果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法国,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他们希望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来进一步认识中国,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⑧

三、鲁迅、雨果与中法文化交流

如前所述,早在青年时期,鲁迅就非常关注外国文学作品,刚到日本留学不久,他就翻译了雨果的作品《哀尘》。这既是他翻譯的第一篇外国作品,也是最早翻译成中文的雨果作品之一。正是从翻译雨果的《哀尘》开始,鲁迅开启了从异国输入“新声”的文化先驱之路。“虽然距离鲁迅翻译雨果作品《哀尘》的时问已过去一百多年了,但是两位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文学大师因为文学而产生的精神共鸣和心灵交流却一直在延续”⑨。

在“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活动中,浙江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嘉良指出,“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与融通,乃至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范例。鲁迅与雨果也为中法两国之问的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新的桥梁。鲁迅从翻译雨果的《芳梯的来历》开始了对法国文学的关注,后来也偏重法国文学的传播。此外,鲁迅的作品在法国被广泛地翻译、出版、传播,甚至入围“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都促进了中法两闫之间进一步的文化交流。正如雨果的曾玄外孙利奥波德·雨果先生所说的那样:“通过对雨果、鲁迅两位文学大师作品的阅读,中法文化交流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阔。”⑩

也正是在“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活动开展后的第二年5-6月间,由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率领的鲁迅故乡文化交流团赴雨果故乡滨海塞纳省回访,进一步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并正式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滨海塞纳省七所学校将开设中文课程,并将与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多所中国学校开展一系列交流合作。与此同时,绍兴鲁迅纪念馆与维克多雨果博物馆也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今后将在合作伙伴的协议框架下开展更多的博物馆际文化交流。2016年2月,法国文化部官员米歇尔·普拉内尔等一行来到绍兴,将“历史文化名屋”的牌子授予绍兴的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便成为法国所授予的第201处“历史文化名屋”,这是法国首次将“历史文化名屋”称号授予外国名人故居。以上一系列活动可谓是“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的延续,并为中法两闫之间的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显然,“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活动是对当年鲁迅与雨果跨越时空对话的延续,是在“鲁迅”和“雨果”这两大象征符号之下的中法文学的对话,也是中法民族心灵的对话,更是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对话。鲁迅长孙周令飞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大师对话”能够彰显鲁迅和雨果对中法、对世界的文化意义,相信中法两困今后无论是文学上,文化上,还是在其他任何领域,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而这也最符合中法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期盼。

①鲁迅:《译文序跋集(有限中的无限)译者附记》,《鲁 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②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鲁迅全集》第8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③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鲁迅全集》第5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9页。

④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鲁迅全集》第3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页。

⑤卓光平:《“剑”“书”合一:越文化对鲁迅的影响新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189页。

⑥⑧⑨⑩卓光平:《鲁迅与雨果的文学共振》,《中国社会科 学报》2015年7月20日。

⑦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鲁迅全集》第1卷,人 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师对话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2019R432029)和绍兴文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大师对话:鲁迅与雨果与中法文化交流”最终成果

作者:娄晨敏,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成员;卓光平,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雨果文化交流对话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