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正学堂: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

2020-02-26王丽梅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堂

【关键词】养正为先;体学并举;学生为主;学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3-0059-03

【作者简介】王丽梅,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宿迁,223800)校长,宿迁市名校长,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一、“养正学堂”的提出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始于1822年的钟吾书院,1903年改办钟吾学堂。学堂首任堂长卢翰荫先生提出“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养正为先”,强调把“培养方正品行”,“教会人正确学习、生活”摆在教育首位;“体学并举”,“体”有“体验、体悟、体育”等意,“并举”追求“体”和“学”的双轮驱动,双翼齐飞,体现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思想。作为一所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老校,“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百年办学宗旨,是学校的文化之根。2019年学校的“‘养正文化引领下的‘养正学堂建设”入选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养正学堂”建设充分吸收儒家“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书院文化“德、业并重”的目标追求、自由活泼的为学品格、创新争鸣的开放气度、谨严纯正的治学精神、知行合一的践履理念,充分发掘学校“养正”文化特色。

“养正学堂”在继承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貫彻新时代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养正”为目标,以“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变课堂由以师为主的“教堂”为以生为主体的“学堂”。

二、“养正学堂”的价值追求

“养正学堂”建设的目标是“养正”。通过养正学堂建设,丰富“养正”文化内涵,构建“养正学堂”范式和评价体系,培养方正浩然、创新智慧的新型人才,培育守正大爱、理念前瞻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底蕴厚重、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高品质学校。

我们将“正”作为学校汉字。借助“正”字五笔及“五行”理论来阐述“养正学堂”的价值追求。

“正”起笔为一横,喻为“金”。“养正学堂”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置于首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第二笔为一竖,喻为“木”。“养正学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立于课程和课堂的中央。“正”的第三笔为一短横,喻为“水”。智者乐水,上善若水,倡导教师向“水”学习做教育、做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正”的第四笔为一短竖,喻为“火”。“养正学堂”呼唤激情燃烧,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热情,激发师生内驱力和创造力。“正”收笔是一长横,喻为“土”。“养正学堂”要以课程标准为根基和依托,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养正学堂”的实施

1.发掘“养正文化”内涵。

学校成立“养正文化研究中心”,重点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养正”元素及“养正”文化的内涵,研究“养正”文化的现代演绎。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养正为先,体学并举”的办学宗旨,基于传统,又契合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养正学堂”以“养正”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方正的品质,即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养正学堂”坚持“养”和“体学并举”的育人方式。“养”不是灌输而是滋养、涵养。“养”,注重课堂生态、和谐,强调生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养”追求课堂删繁求丰,追求有效、高效、深度学习;“养”有教师的滋养,更有学生的自养和师生、生生互养。“体学并举”提倡入境、浸润、实践、体验、参与,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智慧,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推进学习环节优化。

杜威将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养正学堂”课堂模式的建构充分吸收学校“问题解决模式”课题的研究成果,注重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课堂常规流程大体分为问题导学、问题研讨、问题深入、问题总结等环节。各学科、不同课型在常规流程基础上继续探索各自的教学范式。学习过程中突出“四个关注”,即关注学情把握、学法指导、学生活动、学案建设。

学校定期召开“养正学堂”专题教学研讨会,每次都带课研讨,突出一个研讨重点,聚焦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如举行“养正学堂”主问题设计研讨会、“养正学堂”学情把握研讨会等。

3.探索学习方式变革。

“养正学堂”强调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1)创设学习情境,倡导教师导学、助学、察学、诊学,学生先学、互学、讲学、用学。(2)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互教互学、互探互究,从而实现合作共进的成长目标。(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

“养正学堂”主张“体学并举”。创设与生活关联的真实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度参与学习;探讨专题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新的学习样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开设体验课程、活动课程和拓展课程,办好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特色节日,开展好成人仪式、“弘毅之旅”远足等特色活动;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体验、实践,把“养正”等基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反思,敢于批评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

4.搭建资源和学习平台。

我们努力建设“养正学堂”教学资源库。在学校推行“养正学堂”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突出学情分析、学生活动和学法指导等环节。每篇电子教案和配套课件都收录到教学资源库中。学校组织举行“养正学堂”杯课堂教学大赛、解题大赛、教学设计暨课件大赛、论文大赛等赛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积累。每学年对教学资源库进行评选。

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引入有效、多样、立体的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注重大数据对教育教学的助推作用。积极运用大数据观察教学活动、收集活動痕迹、形成数据记录、分析检测数据、强化错题管理,为学校质量提升、内涵发展提供资源和数据支撑。

5.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组和备课组建设。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升格原来的教研组为学科中心,教研组长任学科中心副主任,学科中心主任由中层干部担任,建立校级领导联系学科制度;研制学科三年规划,学科组突出“研”,通过集体教研、教师沙龙等学科教研形式,在实践中萃取“养正学堂”的学科样态、实践策略和路径;备课组突出“备”,优化备课流程,开展二次备课,注重教学反思。学校重视对学科组和备课组的团体评价。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成为名师成长的孵化器。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管理。打造书香型教师、研究性教师,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为每位教师订阅一本专业杂志,通过讲座、研讨、沙龙、读书会、校级小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拓宽教师专业视域,提升专业素养。

6.建构“养正学堂”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建构“养正学堂”评价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上,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精准把握学情;在学生学习活动表现上,提出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适当合作、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学会归纳等评价指标;在教法设计上,要求每节课要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有根据学情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对错误问题的矫正。在学生学习能力上,要求学生能主动建构学习,具备探索精神,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表达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有创新智慧。此外,还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能有效沟通、积极交往,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面对生活。

同时,我们还注重多样性评价,做到师评、生评和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注重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以“‘养正文化引领下的‘养正学堂建设”为代表的内涵建设项目,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成为学校塑造气质、言说灵魂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漫学堂
漫学堂
天才小钓手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