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江县稻田养鸭绿色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2020-02-25张倩唐忠灵

种子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色

张倩 唐忠灵

摘   要:集成推广先进稻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推行“稻鸭共生结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实现绿色、生态、优质、高产、安全的目标,构建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主要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及其推广效益。

关键词:稻田养鸭;绿色;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共辖3街道办2镇5乡,总面积2 858 km2。其中山区面积2 766.54 km2、坝区面积91.46 km2。最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 580 m,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 m。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 306.7 hm2,其中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 087.9 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7.6%,主要分布在羊街、那诺、因远等山区(街道)乡镇,稻田多为梯田,且田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机械耕作,种植的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低,所以示范推广稻田养鸭绿色综合技术尤为重要。

1   技术目标

结合元江县水稻生产现状,以举办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达650 kg为目标,一是强化水稻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采取选用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实施集中育秧、规范化移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水稻高产栽培措施。二是将有条件的稻田开展稻田养鸭技术示范。三是强化技术培训指导,举办示范样板,通过样板带动大面积技术示范推广。

2   主要技术推广

2.1   良种筛选

为筛选出适宜元江县不同生态气候类型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2009—2017年在元江那诺乡、羊街乡等开展了9组24个品种(系)的试验展示筛选,对抗逆性、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试验筛选出近几年内示范推广的储备品种:楚粳37号、云粳39号、塔粳3号、玉粳17号和云资粳41,进一步促进了元江县水稻生产稳产、增产。

同时,在选好良种的基础上,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品种的新老交替,淘汰了“蚂蚱谷”等高秆易倒伏的老品种,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2   集中育秧,培育壮秧

核心示范区以村或小组为单位,统一实施集中育秧,确保苗壮苗齐。2009—2017年累计实施水稻集中育秧246.7 hm2,其中,湿润薄膜育秧技术120.3 hm2、旱育秧126.4 hm2。

2.3   适时移栽,规范化种植

5月上旬开始移栽,一般秧龄35~50 d,不宜栽老秧。实行宽窄行或单行条栽,株行距为13 cm×17 cm或10 cm×20 cm,每丛2苗,每667 m2栽3.0万~3.3万丛。2009—2017年累计完成规范化种植9 962.5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80.5%。

2.4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核心示范方案,在施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高肥力田每667 m2施尿素23 kg、普钙35 kg、氯化钾9 kg;中肥力田每667 m2施尿素25 kg、普钙39 kg、氯化钾10 kg;低肥力田每667 m2施尿素27.8 kg、普钙43 kg、氯化钾11 kg。在耕犁最后一道田时,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农福旺牌有机肥40 kg及普钙50 kg。栽后7~10 d,每667 m2追施尿素12~13 kg作分蘖肥;栽后30 d,每667 m2追施尿素8~10 kg加硫酸钾复合肥15 kg作穗肥。2009—2017年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9 231.9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74.6%。

2.5    病蟲害绿色综合防控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村、组为单位实施统防统治,核心区防治:稻瘟病每667 m2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45 kg喷施;纹枯病每667 m2用10%井冈霉素水剂30 g兑水45 kg均匀喷施;螟虫每667 m2用6.7%氟虫双酰胺和3.3%阿维菌素比例混配的悬浮剂15 mL兑水45 kg喷施;稻飞虱每667 m2用0.3%苦参碱60 g或70%吡虫啉9 g兑水45 kg喷施;同时,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虫害防控。2009—2017年累计完成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8 250.7 hm2,占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12 370.6 hm2 )的66.70%。

3   稻田养鸭示范推广

2009—2017年,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共实施稻田养鸭示范981.4 hm2,经对示范户进行分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养鸭每667 m2投放鸭龄45 d左右的雏鸭15只,按一只蛋鸭年平均产蛋80枚计算,合计每667 m2产鸭蛋1 200枚。实施稻田养鸭981.4 hm2,共实现稻田养鸭产值2 093.87万元,扣除雏鸭及饲料费等成本1 523.15万元,实现新增纯收益570.72万元。实施稻鸭共生技术,不仅起到除草、防虫、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稻田环境的作用,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3.1   养鸭稻田及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离家近、水肥条件好、水源有保证、土质保水力强、浮游生物多的稻田;水稻品种选择抗逆性好、茎秆粗壮、叶片坚挺、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的云粳26号和楚粳28号等品种。

3.2   鸭种选择

鸭种选择适应力、抗逆性均较强的贵州绿壳和四川麻鸭等中小型优良鸭种。

3.3   科学放养

3.3.1   入田时间

根据水稻栽插计划,提前7 d做好鸭种的订购工作,雏鸭选择45日龄的壮鸭。待水稻栽插返青后,趁晴天按17只/667 m2(其中公鸭2只)数量放养。

3.3.2   鸭舍修建及鸭子喂饲

田边搭一个小型简易避风雨棚,便于鸭子躲风避雨和喂饲。稻田四周用尼龙网或遮阳网围栏(离地高度为0.8 m左右),防鸭子外逃和遭受天敌伤害。鸭子需根据实际情况人工补充饲料。

放养初期,每天早晚各喂1次碎玉米(麦)饲料;放养15 d后,由于田间虫、草、萍等食料丰富,一般不补充饲料;放养中期,鸭子食量需求增加,在傍晚给每只鸭子添喂稻谷、玉米、饲草等35~50 g。杜绝用变质的饲料喂养。

3.3.3   做好防疫

保持鸭舍清洁卫生,用2%生石灰水消毒,雏鸭未开食前要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油乳疫苗,放养前再皮下注射鸭瘟疫苗,放养后定期查看鸭子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死鸭,必须立即隔离治疗或无害化处理。

3.4   水层管理

稻田养鸭期间2个月,田面要有浅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作用;水稻营养生长期保持水层10 cm以上;生殖生长期(7月中旬出穗前20 d),为了抵御低温冷害,保持水层20 cm以上;抽穗后开始灌10 cm以下的浅水,以利改善根系的通气条件和提高水稻结实率。

3.5   病虫、草害的无公害防治

稻鸭共育期间尽可能不使用农药,如果为害严重,可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或生物农药予以防治;杂草靠鸭啄食和踩踏为主,并辅以人工除草,一律不使用除草剂。

3.6   及时捕鸭

稻穗谷粒将要成熟变得饱满时,为避免造成水稻损失,要及时将鸭子围养于田间舍内或家中鸭舍,并将公鸭上市作肉鸭出售,青年母鸭转移到已经收割的稻田继续放养,生产优质鸭蛋。

4   取得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2009—2017年,元江县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面积12 370.6 hm2,综合平均产量669.16 kg/667 m2,比非示范区增产234.20 kg/667 m2,增长53.84%;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累计新增稻谷总产2 420.79万kg,新增总产值6 382.4万元,扣除种子、秧膜及推广费等成本支出493.4万元,新增纯收益5 88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一是累计完成水稻高产创建面积12 370.6 hm2,綜合平均产量为669.16 kg/667 m2,获得稻谷总产12 416.87万kg,保障了粮食有效供给,确保了粮食安全。二是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了全县水稻规模化发展,促进了民族山区增产增收,加快了脱贫步伐。三是通过举办示范样板,强化技术培训指导,使群众对科学种粮、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4.3   生态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集成推广高产抗病新品种、规范化种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有效防止了因化肥、农药施肥不当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不施高效高残留剧毒农药,既实现了节本增效,又保护了有益生物,改善了生态条件。

5   总结

推广“稻鸭共生”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一是鸭子为水稻提供了优质肥料——鸭粪;二是鸭子在稻田中不断地活动和觅食,起到了稻田耘田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表土通透性,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三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活动场所及昆虫、杂草和其他水生动物等吃食,使鸭子不吃混合饲料得以野育,生产出优质鸭肉和鸭蛋。

总之,“稻鸭共生”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增加了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绿色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绿色都市11大猜想
知识漫画
再造绿色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