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

2020-02-25张霄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象裂缝建筑工程

张霄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着建筑工程在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频频出现问题,作为房地产的主体,其建筑物所存在的裂缝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人身安全,有关部门和国家单位也开始关注此类问题。为了强化建筑的结构质量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混凝土的使用方法,因为混凝土的错误使用与建筑工程出现结构裂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合理、正确使用混凝土,可以为施工质量提供最有效的保障,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出现裂缝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新型的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以争取消除掉建筑裂缝问题对广大人们群众带来的困扰,最终目的是使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得到保障。

1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1)温度裂缝。一般情况下,水泥内部的自缩速度会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物体本身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即使这种热胀冷缩的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在大体积建筑中,物体的热胀冷缩开始逐渐变得不可控,当外界温度过低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甚至会冻结起来,而内部机器运动则会使内部环境升温,物体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这一冷一热使内部材料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再就是房屋内外部的温差,由于房屋内部的大体积混凝土散热比较快,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而房屋外部的环境温度比较低,这会使内外部的温差很大,导致建筑结构受力不均匀,一旦这种外作用力大于建筑结构本身的抗力,建构机构就会产生裂缝,并且还会随着温度差现象的持续而不断扩大。因此温度的不均匀性以及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是导致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地基变形裂缝。在导致建筑工程产生裂缝的众多原因中,最难处理的是因为自然环境活动所导致的裂缝产生,因为大自然的变化虽然是可预测的,但它却是不可控制的、不可逆转的。而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自然因素是地基变形,大部分建筑工程在竣工以后,可能会遇到地壳运动的现象,或者会遇到其他的地下作用力,这会导致地基可能会出现纵向下沉或横向位移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对建筑物产生一个巨大的作用力,一旦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抵不住这种作用力的冲击,建筑工程就会出现裂缝。而这一现象也与工作人员在进行前期测量时准备工作不充分、考虑不严谨、数据出现误差有关。

(3)施工技术因素以及养护不合理。对于任何一个施工单位来讲,其建筑方案都是经过严格的制定与审查的,并且其施工人员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一般来讲,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不会出现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但也不排除个别情况的出现,如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方面的漏洞,或者是施工的某些操作没有严格按照建筑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再就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很多施工人员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工作,这种现象在长期积累之后,施工建筑存在的质量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了,而这些问题又与建筑裂缝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在配置材料时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导致建筑在整体的配置性能上比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建筑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中,使用专业知识合格的建筑工人、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建筑物的养护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建筑工程在前期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后期还要保证对建筑的养护,两者缺一不可,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强度出现偏差,强度出现偏差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其承载力不足,进而产生裂缝。

2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危害

针对大部分建筑来说,产生一些轻微的裂缝属于正常现象,这种裂缝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一旦裂缝继续增大下去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都受到影响,最后的验收工作自然是会被贴上质量不合格的标签,这是从结构上分析裂缝产生的危害。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来进行完善,而如果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出现水灰比过低的现象或者其骨料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就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的强度降低,同时承载力也会变差,进而会出现混凝土大量脱落的现象,直至出现裂缝。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大量混凝土长期暴露在空气下,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混凝土会被腐蚀以至于出现一些裂缝。对于这些出现的裂缝,施工方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慢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工期都要延长,裂缝也会因为楼体压力的存在而不断加剧,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3 结构裂缝处理技术的运用

(1)混凝土搅拌技术。为了使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加优质,就必须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之前,施工方要明确工程结构的范围,充分明确搅拌时间、骨料投入量以及骨料的投入顺序等,在搅拌时间上也有所考究,应根据地理位置来确定搅拌时间。在搅拌技术上,不可向搅拌桶内投放任何其他材料,以免影响混凝土质量,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

(2)填充处理技术。填充处理技术针对的是在裂缝出现后所采取的措施,建筑在出现裂缝之后,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来对裂缝进行填充,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裂缝,需要有足够的尺度来进行完善和加固。裂缝填充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施工方法,步骤简便且难度较低,施工效果也比较明显,对于一些裂缝比较小的墙体,可以进行完善填充处理。

(3)裂缝控制技术。理论上讲,裂缝出现的概率与混凝土的用量是呈正比的,有些高层建筑由于使用混凝土的量较多,再加上水泥内部水热化反应的影响,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裂缝控制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早期失水,防止因为外界风力因素或者温度因素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量过大,导致混凝土产生大量的裂缝。

(4)表面处理技术。针对建筑表面的裂缝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些材料进行粘贴,这类裂缝的特点是出现在建筑的表面,人们用肉眼便可以观察到,这类裂缝是绝对不可以忽视,因为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变大,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贴胶或者树脂一类的材料对裂缝进行加固,这样也可以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是当前对于建筑安全质量保证的一项重大工程,这既关系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又与人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一些处理技术来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裂缝产生以后应该怎样修补,把危险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猜你喜欢

现象裂缝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地球的裂缝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