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塑造作品的影响力

2020-02-25■王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字编辑检察文字

■王 帅

新媒体时代,不断刷新的海量资讯让人们目不暇接,面对忙碌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人们日益倾向于利用手机完成“见缝插针”式的碎片化阅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然而,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长篇大论的信息易读性不强,很难吸引读者,导致内容易被忽略。此时,将信息加工成图片作品进行可视化传播,则是抓住读者眼球相对“讨巧”的方式。

合格的设计作品可以传递信息

作为新媒体行业的从业者,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互联网时代无比迅速的信息更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因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要求新媒体行业人员具备从海量信息资源中取舍、判断、加工的能力。作为新媒体设计师,就要适应这种快节奏,在文字编辑提供内容后快速加工转换成图解、海报等图片形式,为用户提供易读性信息。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疫情初期,人们出于购买口罩的急切心理,往往会降低防骗警惕性。一时间,犯罪分子利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紧缺的时机乘虚而入,涉疫违法犯罪行为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卖假口罩,危害百姓;隐瞒病史,移动“散毒”;暴力抗检,拒不隔离……对此,正义网新媒体在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梳理疫情防控期间的法律“干货”,策划推出系列海报进行“硬核”普法,提醒广大网友注意防范涉疫违法犯罪行为。

文字编辑将海报的文字内容和其他媒体发布的海报作品发给笔者作为设计参考,并初步探讨了海报所要呈现的视觉效果。随后,笔者从搜集到的相关类型海报中汲取灵感,从字体运用、版式布局、配色等角度进行思考。

通常来讲,具有提示作用的海报设计往往选用醒目的红色作为背景色。这样的配色虽然不会出错,但一成不变的风格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在二审的启发下,这次海报的背景色选择不抢眼的黄色调,利用纹理制作类似纸张的效果,降低背景色的饱和度营造视觉上的舒适感。为突出文字内容,大标题选用相对醒目的橙棕色,并通过调整色调区分不同的内容,法律条文部分选用红色小字附在下方,利用浮窗的样式呈现,让海报的整体结构和层次感更加分明,通过版式布局清晰地表达重点,使文字内容简洁易懂。

及时发布的系列普法海报准确地解读了法律法规,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受到网友的赞许,作品在一天内获得14 万次阅读量,近800 次点赞,并收到近百条留言,网友纷纷表示“法律干货收下了!”“普法及时,已经转发到朋友圈了!”等等。作品发布第二天,中央网信办指令全网转发。作为专业的法治媒体,面对群众的关切,普法海报直击痛点,通过可视化传播让读者轻松读懂法律法规,海报文字与设计两者相得益彰,互相成就,一件爆款作品成功出圈。

这种传递信息的形式不仅限于海报,在平时的“九图”和“一图读懂”图片策划中更为常见。作为检察机关的新媒体部门,对于最高检发布的案例、数据、提示等内容做好解读与宣传是本职工作。由于案例解读内容居多,大部分人可能耐心不足。这时优选出与广大网友息息相关的内容,变着法儿的普法则备受读者青睐。

3 月12 日,最高检发布第五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总结出十类疫情期间多发诈骗案件类型,检察官提出十点防骗建议。在文字编辑提供文字内容后,快速进行设计。根据内容的类型,在做“九图”时使用了具有理性色彩的色调,利用不同的字体与图层样式突出主要内容,画面整体简洁美观,一目了然。该作品发出后,被中央网信办指令全网转发,形成了一波良好的传播效果。

成功的设计作品可以带动情绪

疫情初期,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新冠肺炎病毒的严重性,自身疏于防范。为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其中媒体也起到帮助公众认知新冠肺炎病毒的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行动。在此情况下,正义网新媒体开始策划设计H5作品《共同战“疫”H5:疫情防控,全民行动,我承诺!》。

在设计之初,文字编辑将H5 的文字内容及参考设计提供给笔者后,我们一同探讨了H5要达到的设计效果。由于策划的目的是利用H5号召更多网友共同承诺防控疫情,结合凝练有力的文字内容,设计上更侧重于短时间内给读者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所以,页面底色选用色彩强烈的红色,采用白色的大字风格,让画面的重点集中在文字部分。红底白字这种高对比度的配色从视觉效果上更加显眼,具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力。单纯从页面设计上来看,文字突出醒目。

在后期制作H5 页面时,利用组件实现主动提取用户头像和昵称的功能,利用简单的转发形式与网友形成一波有效的互动。在页面设计完成后,选用背景音乐也是一个非常考究的环节。考虑到H5 的号召作用,节奏有力、旋律激昂的音乐更能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共鸣。该作品历经两次背景音乐的更换,最终版本的H5 呈现的整体效果更能表现所要传达的目的与情绪,受到众多网友的接力转发承诺,为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有温度的设计作品可以展现态度

媒体除了具有传递信息、带动情绪的作用,其发出的作品还代表着媒体的态度。

2019 年,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正义网新媒体推出“70 秒看检察”栏目。国庆之际,为体现喜庆氛围,同时展现新时代检察人的风采,策划推出“检察人向祖国致敬”的系列海报。

海报利用前期已经发布的70 个视频作品名称作为文字素材,经过重新整理排序,决定每张海报集中突出一个主题,如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表白祖国等。考虑到海报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海报排版样式保持一致,更易于读者习惯性地获取内容;海报文字有大小之分,按流线型排列,在呈现内容的同时保持画面的平衡感;海报背景色由黄色逐渐过渡到红色,文字叠加闪金纹理,随着国庆节的临近每天推送一张海报,连续推送十天,逐渐营造出国庆的氛围。

这组海报在朋友圈得到积极转发与好评,既是利用海报的形式再次推广前期打造的“70秒看检察”栏目,拉升了一波视频播放量,又很好地展现了检察人为迎接新中国70周年华诞贡献力量,表现了新时代检察人的风华正茂。

在经历过无数次与文字编辑的配合及设计改稿后会发现,文字编辑与设计师之间会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文字编辑的设计需求不用提得面面俱到,一件设计作品便可以在一二审的协作下高效地完成。作为一名法治媒体的新媒体设计师,个人认为需要具备如下素质:

1.对检察工作以及热点新闻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持有高度的敏感性,具有加工内容的能力,让设计作品有内容、有看点;

2.了解每年的设计流行趋势,在求稳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让视觉表现也跟上新媒体传播的节奏,让作品保持活力,足够“吸睛”;

3.多关注各类媒体的设计作品,从中思考并总结设计方式与创意运用技巧,作为日常积累运用到设计工作中。

观点速递

网络的开放性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利用隐私保护个人信息更加困难,对人脸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交易对个人隐私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对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使用需要明确人脸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删除权、移转权、交易权、限制处理权等多项权利的使用主体和使用界限,只有完善个人信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才能在智能传播中降低对公民隐私权的伤害。大数据可以从人脸信息分析到人的身份信息、生活轨迹、财务状况以及更多隐私信息,这些隐私信息的暴露就是对隐私权的侵害。公民隐私权伤害最小化原则不是原则性的技术伦理要求,而是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各环节所可能侵害隐私权的个别衡量要求,在智能传播任何环节都减少和避免技术对人的危害性后果。

——张秀,《当代传播》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文字编辑检察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新媒体时代文字编辑转型及创作策略
热爱与坚持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新媒体时代新闻文字编辑的创新与实现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文字编辑的转型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