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时效冲击主义”的体验性示范区景观设计

2020-02-25吴爽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2期
关键词:示范区景观空间

吴爽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引言

近年来,“体验式经济”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与商业有关的活动,即随着消费形态逐步改变的21世纪,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时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体验服务取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施密特率先提出体验营销(experiential marketing)的概念,“体验”无疑成为当今生活最高层次的消费价值。

而与人民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居住楼盘在中国地产高速发展的20年里,过度开发,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进行制约,所以现在的住宅销售市场早已从量的堆积走向品质的飞跃,于是,越来越多的居住楼盘打着“体验式”的噱头创造出千奇百怪的风格吸引消费者。夸张的门头,复杂的造型,宏大的叙事场景,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住市场风格的演变,但作为开发商企业文化名片与展示平台的楼盘示范区,为了呈现给消费者未来生活将会提供的生活氛围与生活方式,一味单纯追求新奇体验在未来的居住市场很难存留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示范区景观?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挖掘创新楼盘和样板示范区的个性元素,提高居住景观的价值?

2 中国居住景观的发展阶段

2.1 探索阶段

1998—2008年是中国居住景观展开探索的十年,在这一段时间,无论是万科的社区营造还是中海地产对品质的追求都给时间留下了很好的实践案例。随着商业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景观风格,如法式,泰式,新加坡风格以及典型的贝尔高林风格的景观。

2.2 寻求故事性

2008—2018年是居住景观品质提升的十年,人们开始关注景观的现代化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也就慢慢诞生了“新中式”的景观。新中式不是新作的旧中式,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现代居住景观。从这一段时间出品的作品例如奥雅设计与泰禾地产一起开创的泰禾·运河上的院子,以及后来的中粮·瑞府,万科·观承等都可以看出新中式一经产生就开始了自己的更新与迭代。

2.3 回归景观的社会与人文属性

从当下的发展看,地产景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商业行为趋使下的示范区景观,二是真正的生活空间,即大区景观,一种是美学修养,一种是人居设计。而回顾2018年以前,我国产生了大量风格多变的示范区,这些示范区无一例外的语境就是营造噱头。场景的趣味性,景观的即时效果,以及脱离了大区功能与社会需求的新奇,高大上与视觉冲击力,最终,所有的特立独行换言之也是另一种千篇一律,犹如艺术品一样的示范区景观成为了一种临时的,用完了就拆的装置艺术。

居住类景观的内核不应只是形式与风格,这条路若发展下去,除了风格似乎已经“无话可说”的地步。奥雅设计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曾在2019年10月份“景观大爆炸:中国地产景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中谈到:“我们现在的居住景观正是千奇百怪的风格与一成不变的抄袭并存,以及作为行为装置艺术的示范区与面向未来的设计探索同在,现在缤纷的现象正是要改变的开始。”而改变的方向即为回归景观的社会与人文属性。

我们将来所做的事情就是拓宽我们的景观面,不再拘泥于示范区形式化的视觉游戏,从回归本土深层次发展到回归景观本身,营造出符合当下精神需求的空间,并以此引导更多的生活体验。把我们的专业面做更大的深化,以人的需求为本,多样化功能融合的景观设计是主导当下居住景观尤其是基于吸引层面的示范区景观的创新突围。

3 示范区中人的行为特性

每一个群体,人都会有自己的行为特性,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研究示范区环境中人的行为特性对后续的体验式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1)有序活动状态

这种活动状态存在于较理性的人群,他们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在空间体验中受周围空间的影响较小,一般会按照两点一线或者多点一线的路径进行活动。

启示:针对这种有序的活动状态我们需要干练,利落的处理好各个空间之间转换的流线,确保参观流线尽可能单一,尽可能串联各景观体验点,展现丰富的景观类型,减少参观疲劳感。同时尽可能使参观流线舒展、流畅,增加体验时间,但不宜过长,让体验者顺利、愉悦地完成整个单一、封闭的参观动线,并且让体验者在行走过程中被打动,通过沿途场景使客户在行动中潜移默化的加深项目形象的概念,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2)无序活动状态

这种活动状态存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人群,他们的活动状态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容易被周围环境及新奇事物吸引,对于空间的方向和路径没有明确的选择。

启示:针对这种无序的活动状态,我们将示范区中的外部空间看作一种网络体系,主要从三个层次对人的行为体验进行分析(见图1):

①表征阶段

体验者通过对空间中交通的便捷,形态的不同风格,景观元素的形体,质感,色彩等直接要素进行感知,例如外围道路及形象入口的可识别性,停车场的人性化,及室外小品装置的可参与性等。自此,体验者对示范区景观的印象由局部到整体的第一阶段形成。

图1 行为体验的三种阶段

②外构阶段

通过空间中的主题,文化,情景氛围,空间秩序等间接要素进行获知并评价,这是表征中的直观要素向体验者心理过渡的第二阶段。

③内涵阶段

通过示范区中五感体验形成的感知而引发自身意识的反映,并通过第一,二阶段不断强化。

4 体验式示范区景观设计要点

4.1 突出体验主题

体验对于空间的意义“是风在动,还是心在动”,这是我们东方人所熟悉的一种体验,舒适的外部环境会调动人内心中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而在示范区中用地有限,若想要在第一时间让参观者体验到楼盘的景观品质和文化内涵,在空间中建立人与场所的关联,突出体验主题是最好的一种方式。没有主题的景观叫绿化,有生命的景观一定是有主题的,主题风格符合整体主调,然后通过丰富的景观层次将自然之美用艺术化的语言完美呈现。

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和活动最丰富的区域,它不像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根据地方属性而建立的文脉认同,示范区作为居住区的名片和窗口,其中蕴含的情感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的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在空间中的体验都各不相同。

如重庆万科·17英里项目,以“我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打动无数追随者,承载了一代万科人内心的情怀。在主题设置方面,“17英里”以时空为序,星空为主题,空间的开合极具戏剧性。依次通过星空幕布、时空隧道、时光漫步、星河漩涡等展开一段璀璨星空的探索之旅。星空幕布入口处形成时空隧道,犹如宇宙黑洞。末端处高光亮点出口,雾气弥漫,竹林若隐若现,繁星闪烁,鸣叫声由远及近,貌似森林狂想曲,充满神秘感。黑色镜面钢和灯光相互交映,恍如穿越时空。时空的那头,等待着体验者的解读(见图2)。

4.2 融合文化元素

“文化”即为我们所说的场所特性,现在出现的千楼一面,千园一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文化元素导致的,设计者在进行示范区或者园区设计的过程中,较局限在园林植物,小品与建筑之间和谐的搭配关系,注重了外在形式之美,而忽视了对文化的诉求。这种文化元素包括四个方面:

1)项目所在地的历史人文

一个地块的历史人文是它的标志性符号,就像是中国人对于风水看重一样,该地块的历史人文就是它的风水。如重庆中铁建·西派时代项目中,以叶片象形山水,寻巴南文化之根,整体的设计概念以地块所在地的山、水、林、谷为大背景,充分挖掘当地三千年巴文化与四序更迭的生机感的山水文化。每个场地都拥有独特的历史,那些似乎渐渐远离我们的历史会在每个角落以各种样态存活于今天的生活,设计者的进步即是记忆起那些被时间淹没的东西。

2)园林植物本身的寓意

示范区若想形成可持续性景观,具备文化气息的诗情种植是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只有仔细分析场地的文化与艺术承载,选择并合理的搭配植物的品种,习性,形态以及文化内涵,才能形成植物个性与场地气质的切合,完成植物最终的意境营造。宋代作家李成在《山水诀》中道:“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这是对植物布置中主景,衬景,虚实,开合,取舍等关系的阐释,避免“平,齐,均”等现象的出现。

同时示范区中的植物也常以花木言志,花木人格化,结合景点营造诗意景观,或以竹表意气节,甚至在西南地区,竹已经不再仅限于四君子的清高隐喻,而成为家的指代,或以玉兰代表高洁,或以黄桷树体现重庆当地的文化属性等,或以水杉林象征森林,例如重庆中央公园东南角的万科·森林公园以一片约5000㎡的水杉林,打造为城市沙漠建森林绿洲的理念,水杉林独特的谦逊之态会唤起参观者内心对于自然,宁静的渴望,也激起都市中人渴望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节。

4.3 人性化功能空间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示范区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不管是通过设计形式要素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的“以情动人”,还是通过对设计物体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使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亲切温馨的 “以义感人”,还是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恰到好处的命名的 “以名诱人”,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人性化功能空间。

4.4 梳理体验序列

示范区在空间的组织上更要注重体验的序列感,节奏设置张弛有度,让游览者产生丰富的心理反馈,最基础的空间序列为:落客—前场景观—出入口—示范区—后场景观—样板间,从刚开始的序曲开始到情节的发展,再到高潮,最后到尾声,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弦,以及据此而改变产生的多种组织方式,空间组织围绕风格这条主线,现代风格好直接利落,大气明朗,新中式偏爱曲折通幽,层层探索……不管是哪种风格,景观体验序列的起伏对于体验者情绪的波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串联每一个景观特色节点,形成一条记忆点更强,更能调动来访者内心的共鸣情感,激起他们对于项目的期待以及未来生活的向往。

4.5 创造场所互动

景观是联系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纽带,而在这种联系中静止的空间仿若一张画,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没有留给体验者发挥与想象的空间注定只会平淡,示范区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在打造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营造可赏可触,提升人们的景观参与度,同时,这种“好玩儿”的互动氛围要注重“情”和“意”的表达。例如在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中融入更多童话元素主题,更具故事性,或将水景与人的行为组合在一起,秋千与音乐,科技与装置等多元方式,或多功能廊架,攀爬类斜壁,环形跑道等趣味形式,在保证观赏属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全龄化的设计。

4.6 营造情景氛围

示范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消费者营造一种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情景有具象的想象,比如入口区域的设计,这是归家的第一印象,因此,空间布局简洁,紧凑,大气,力求充满创造力,时尚新颖才能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方式上追求景观元素少而精,形体,质感,色彩要有一定的对比,同时,最好可以结合交互性景观,以一种纯粹的方式组织结构空间,避免繁杂,才能在第一时间调动观者的情绪,使之感受到归属感。在后续的空间转换中,结合体验者的心理需求,由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希望自主选择的这个场所是能带给他们新奇和趣味,感受不曾体会过的环境变化,所以创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一重重惊喜空间,让他们犹如置身自然的氛围之中,才能将体验者的情绪推向高潮。而在后续的室内空间中,利用生活化的元素创造日常情境,例如大片落地窗的设置能够在唯美的人工空间中,引入一丝自然的环境美,让主人想象早起第一缕阳光暖洋洋照在身上,透过落地窗看到的是满眼的绿意与春光,室内室外景观互相衬托,生活的想象与内在感受在这里得到回归,最后到后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植物花镜,儿童活动,休闲交流等则成为美好生活的具象缩移。

4.7 充分与大区景观联动

未来的示范区的出路绝不再是在不同风格之间寻找话题点,更多是落脚在与大区的联动之中,主题,文化,人性化功能,序列,互动,情景等的设计思路不变,变得是如何巧妙地与大区景观建立联系,也许是地理位置的改变,也许是实体样板间的改变,也许是出发点倾向于使用者的改变。景观是从所有的要素展开的完整的空间设计,但是所有的空间设计最终都要归于人,想要让示范区景观不再沦为时效冲击主义,在保证设计思路,场所精神,文化导向的前提下,弱化营销的目的,将目光转向示范区与大区结合的真正的宜居性景观,才能成为19年之后居住景观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新出路。

4 结语

寻找故事性的时代已经过去,设计者要更多着墨于人的需求以及多样化功能融合的景观设计,在将重心和精力升华示范区的设计和创新中注重与大区的人性化环境体验相结合,通过突出体验主题,融合文化元素,打造人性化功能空间,梳理体验序列,创造场所互动,营造情景氛围等方式打破景观的时效性,这才能充分显示出体验式居住景观设计的特点与价值。

猜你喜欢

示范区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