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勃发展的中国葡萄产业

2020-02-25刘俊晁无疾亓桂梅刘寅喆汉瑞峰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1期
关键词:葡萄面积产量

刘俊,晁无疾,亓桂梅*,刘寅喆,汉瑞峰

(1.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家庄 050072;2.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3.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济南 250100;4.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张家口 075700)

葡萄是世界4大果树之一,2017年的产量仅次于香蕉、苹果,以7428万吨排在第三位(FAO数据)。葡萄果实多汁、美味,并具有助消化、抗衰老、软化血管等作用,深受世界消费者喜爱。同时由于葡萄特有的强大的加工属性,因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其他水果。葡萄在世界5大洲均有栽培,其中欧洲、亚洲和美洲是葡萄和葡萄酒的主要产地。按照OIV最新数据,近年来世界葡萄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40万公顷左右,2018年葡萄总产量为7780万吨,其中酿酒葡萄占57%,鲜食葡萄占36%,制干葡萄占7%[1]。

本世纪以来,受生产效益和世界贸易竞争的影响,欧洲传统的葡萄生产受到严峻挑战,很多葡萄园的效益低下。为此,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开始推行整改计划,废除了很多低产葡萄园,以提升欧洲葡萄酒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葡萄面积得以稳定。而以鲜食葡萄为主的生产国,如亚洲的中国、印度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墨西哥等地,得益于葡萄品种及栽培技术的创新应用,其生产面积和产量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世界葡萄种植的版图。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葡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鲜食葡萄产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葡萄种植技术不断创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且呈现出推陈出新和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就目前的中国葡萄产业现状及特点加以论述。

1 世界与中国葡萄产业的新形势

1.1 世界葡萄产业新形势

葡萄的适应性强,没有任何其他果树像葡萄一样,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据FAO统计,世界上有93个国家种植葡萄。最近,OIV公布了2018年全球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消费和贸易数据。报告显示[1],2018年葡萄种植面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为:西班牙(96.9万公顷)、中国(87.5万公顷)、法国(78.9万公顷)、意大利(70.5万公顷)、土耳其(44.8万公顷)、美国(43.9万公顷)、阿根廷(21.8万公顷)、智利(21.2万公顷)、葡萄牙(19.2万公顷)、罗马尼亚(19.1万公顷)。在葡萄生产、加工及消费方面,中国以1170万吨总产量和950万吨的鲜食产量居第一位;意大利以54.8亿升的葡萄酒产量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则以33亿升的葡萄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土耳其是最重要的葡萄干生产国,产量为38.1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葡萄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1.1.1 葡萄在各大洲均有种植

欧洲葡萄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其次是亚洲(28%)和美洲(15%)(图1)。欧洲葡萄分布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德国和希腊,亚洲葡萄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美洲葡萄主要在美国、阿根廷、智利和巴西,大洋洲葡萄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洲的重要葡萄产地是南非和埃及。欧洲以酿酒葡萄生产为主,亚洲葡萄以鲜食和制干葡萄为主,美洲酿酒葡萄、鲜食葡萄和制干葡萄均有种植,大洋洲以酿酒葡萄为主(表1)。

1.1.2 面积呈下降趋势,产量有所上升

葡萄面积数据在FAO和OIV的统计中有所不同,因为FAO统计的是收获面积,而OIV统计的是种植面积。根据FAO统计(图2),本世纪以来,世界葡萄收获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725万公顷下降到2017年的693万公顷,下降4.4%。在2001—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但从2004年以后,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而2013年和2015年有小幅上升,之后又开始下降,至2017年达到最低水平。产量方面,整体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到2014年达到7700万吨的高峰,随后基本维持在7500万吨上下。收获面积下降而产量上升意味着葡萄单产的增加,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鲜食葡萄的迅速发展。

1.1.3 地区发展有升有降

图1 2017年世界五大洲葡萄种植面积Figure 1 Grape planting area on five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in 2017

图3看出,从本世纪葡萄生产规模来看,欧洲无论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出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各州均在增长,其中亚洲的产量增加幅度远大于面积增加幅度,而美洲产量的增加幅度则低于收获面积增加幅度。原因是欧洲国家以酿酒葡萄为主,面积的下降伴随着总产量的降低;亚洲和非洲的葡萄主要以鲜食为主,一般单产较高,所以产量增加幅度较高;美洲国家葡萄单产在降低,从2000年的15吨/公顷降低到13.8吨/公顷,因此面积的增加幅度高于产量。

表1 2018年世界主要生产国葡萄产量及加工比例[1]Table 1 Grape production and its processing ratio of main countries in 2018

图2 2000年以来世界葡萄收获面积和产量变化Figure 2 Changes of world grape harvesting area and yield since 2000

图3 2000—2017年五大洲葡萄面积和产量变化Figure 3 Change of grape area and yield in five continents from 2000 to 2017

1.2 中国葡萄产业的新业态

1.2.1 中国葡萄产业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葡萄产业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得到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葡萄面积达70.3万公顷,产量1308万吨,同改革开放前(1978年)比,面积增加31.3倍,产量增加125.8倍。中国已真正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

1.2.2 中国葡萄的地区分布

根据农业部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全国除澳门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葡萄种植。2016年新疆和河北的葡萄面积超过8万公顷,产量分别达到268万吨和171万吨;陕西、云南和山东的面积则超过4万公顷,产量分别为66万吨、96万吨和114万吨;有14个省市区面积超1万公顷,7个省市区面积超过3000公顷,广东、海南、香港实现了零的突破。

1.2.3 中国葡萄产业的地位

(1)在世界葡萄产业中居优势地位。从2012年开始,中国葡萄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葡萄园面积在西班牙之后位列第2位;鲜食葡萄产量占世界总产的近50%;葡萄干产量居世界第3位;葡萄酒产量居第10位、消费量居第5位。

(2)葡萄在我国水果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人均200千克的水果中,葡萄贡献了7.6%的份额,位居苹果、柑桔、梨之后列第4位,鲜食葡萄人均8.67千克。葡萄已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不可缺少的大宗水果。

(3)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葡萄是高效经济作物,其适应性强,种植广,易管理。葡萄第一年种植,第二年便可丰产,是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云南建水南庄镇南街村过去是有名的贫困村,是脏乱差的代表,经过发展设施葡萄生产,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表2 1978—1997年全国葡萄面积和产量Table 2 Area and yield of Chinese grape from 1978 to 1997

2 中国葡萄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从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29年间新增葡萄面积不足3万公顷,产量只有10多万吨,为缓慢发展阶段[3]。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葡萄产业有了完整的统计数据,40年来我国葡萄产业蓬勃发展,呈现以下发展历程和特点。

2.1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1978—1987年)

改革开放对葡萄产业首次有了统计数据,1978年面积为2.6万公顷,产量10.4万吨,呈现面积小、产量低的发展格局。从此葡萄产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到1986年面积首次跃上10万公顷。在第一个10年结束时的1987年,面积达到14.3万公顷,产量64.1万吨,面积、产量均衡增长,分别是1978年的5.5倍和6.2倍(表2)。

表3 1998—2017年全国葡萄面积和产量Table 3 Area and yield of Chinese grape from 1998 to 2017

2.2 改革开放第二个10年(1988—1997年)

从1988年到1997年的第二个10年,面积突破15万公顷。葡萄产业平稳发展,有增有减,呈现U形发展趋势。产量在1992年首次跃上百万吨的关口,达到112.5万吨。面积稳步增长,产量快速增加。第二个10年结束时的1997年,面积达到15.8万公顷,产量203.3万吨。与1988年比,1997年面积增加9.5%,产量则猛增了217%,产量的增速超过面积的增速。

2.3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1998—2007)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葡萄产业快速增长,1999年突破20万公顷,2001年突破30万公顷,2003年突破40万公顷。到第三个10年结束时,面积达到41.5万公顷。随着面积的增加,产量也快速增长,1997年突破200万吨,2000年突破300万吨,2002年跃升到400万吨,2003年达500万吨,2006年站上600万吨的高位。第三阶段结束的2007年,面积是1998年的2.36倍,产量是1998年的2.69倍,产量的增速超过了面积的增速。

2.4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2008—2017年)

第四阶段葡萄产业不断增长,从2008年的43.3万公顷到2015年跃升为70万公顷,近几年保持稳定。而在2012年产量就突破千万吨大关。至此,面积大、产量高的格局已经形成,奠定了大宗水果的地位。

3 中国葡萄取得的辉煌业绩

3.1 面积产量逐年增加

从几个节点看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更能反映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真实历程。1994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成立时,全国葡萄面积14.9万公顷,产量152.2万吨;2004年葡萄分会成立10周年时,全国葡萄面积41.4万公顷,产量567.5万吨;2014年葡萄分会成立20周年时,全国葡萄面积68.9万公顷,产量1173.1万吨。20年面积净增54万公顷,产量净增超千万吨,分别增加了3.6倍和6.7倍[4]。可见,葡萄分会为推动全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2 品种不断育成

通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杂交、芽变、实生及诱变手段育出了一批早熟、多抗、耐贮运、无核和具香味的优良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我国已育出包括鲜食、酿酒、砧木、制干等用途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49个[5],特别是2000年到2014年15年间,育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10多个[5-6],郑州果树所保存葡萄资源1400多份,为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4]。

3.3 模式不断创新

大冠稀植新技术和避雨栽培新模式的成功研发,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葡萄主要新产区[8-9];设施促成[10-11]、设施延迟[12-13]和一年两熟技术模式[14-15]拉长了葡萄供应期,现全国每个月都有葡萄上市,市场上葡萄品类丰富,基本实现周年供应;限域栽培和控根容器技术扩大了栽培区域,节约水肥,实现更精准的营养物质供应,在贫瘠土壤上也可以种出好的果品[16-17];大冠稀植栽培新模式应用,改变高产密植传统种植的旧观念,提升了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

3.4 技术不断研发

减灾栽培技术可有效防控冰雹、大风、鸟害、冻害、沙化等[18-19]自然灾害的损失,有力地保障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省力化技术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强度[20];优质绿色栽培技术有利于推出好吃、好看、安全的葡萄产品;应用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合肥鲜来鲜得葡萄园使一个工人管理百亩以上葡萄园成为现实[21]。

3.5 设施比例不断提升

利用设施栽培进行反季节生产,改变葡萄正常的季节生长规律和种植区域,不仅延长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丰富了市场供应,还提高葡萄品质和价格,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2]。与此同时,不断翻新设施形式,研发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日光温室和大棚设施,如:全天候温室、连体温室、水幕帘温室、防寒大棚、避雨棚改造温室等多种设施。近年设施葡萄面积迅速提升,带动了葡萄产业的升级,成为推动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动力。2016年我国设施葡萄达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6.6%[23]。

3.6 新产业异军突起

在种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二产的加工业和三产的服务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以葡萄酒为中心的加工业焕发新动能,葡萄醋、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酱、葡萄脯、葡萄茶、葡萄油、葡萄酵素、葡萄多酚、葡萄面膜、葡萄眼药水等新产品创新研发,形成系列产品,丰富了市场供应,带动加工增值。如,福建福安的“南国百乐牌”葡萄醋已上市销售,上海市场每天销售醋饮料11吨,渭南的‘新郁’大果粒葡萄干、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的葡萄茶、公安金秋缘的葡萄面膜和酵素汽水等产品都卖出了好价钱,产品供不应求,展示了葡萄加工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为葡萄增值增效开辟新途径。

近年来,以葡萄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服务业异军突起,发展快速,涌现出上海马陆、西安白鹿原、吐鲁番葡萄沟、福安刺葡萄沟等一大批葡萄休闲观光葡萄产业典型,引领葡萄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为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4-25]。

3.7 运输销售实现新突破

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快递业务的迅猛发展,给难以运输的葡萄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26-27]。中国网库集团在公安县成立首家中国葡萄电子商务基地,从2018年成立至今一年间网上销售收入1亿多元,为农民销售葡萄开辟新渠道。许多产区的合作社、农户自己开办网上销售平台,增加收入;顺丰快递为减少葡萄运输落粒问题,研发双层真空包装袋,实现安全运输;为了降低成本,福安果之道物流公司开发冷链运输,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果农效益。

3.8 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创新

全国葡萄工作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宜居乡村等三农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推动产业升级。葡萄产业迎来了“学术产生理论,技术引领产业,品种打造品牌,产业对接市场”的大好局面,形成了“一个产区,一个产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的葡萄产业发展新格局[28]。

4 中国鲜食葡萄产业的新形势

4.1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都非常关心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他们多次到葡萄基地视察指导,形成葡萄富民的产业发展共识。特别是1988年7月25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福安市甘棠镇过洋村调研,了解到过洋村种植‘巨峰’葡萄使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多元,摘掉贫困帽子。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和指导群众种植‘巨峰’葡萄”。此后,福安加快‘巨峰’葡萄的种植步伐,使葡萄产业得到良性、规范化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稳步发展的格局。福安市从0.4公顷葡萄园起步,发展到现在的4000公顷,走出了一条以葡萄产业乡村振兴的强市之路,成为依靠葡萄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典范。

4.2 蓬勃发展的南方产区

由于新品种的引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完善,葡萄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特别是传统上不能种植葡萄的南方产区,掀起葡萄发展的新浪潮,目前已成为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的重要力量。从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间,葡萄面积从3.5万公顷上升到29.7万公顷,增加8.5倍。产量从1996年的36.4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483.6万吨,20年增加到13.3倍(表4)。

表4 1996—2016年江南产区葡萄产业规模变化Table 4 Changes of grape industry scale in Jiangnan producing regions from 1996 to 2016

与全国增速相比,江南产区面积产量的增幅均超过全国速度,从20年前的基本保持全国发展速度,到2016年面积增速超过全国3.3倍,产量超过全国6倍,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引领全国葡萄产业新的发展热潮。

4.3 社会资本的强力介入

云南建水有‘夏黑’葡萄近7000公顷,近两年新种植‘阳光玫瑰’葡萄1300多公顷。在这些葡萄园的投资中,省外投资资金占90%,且以浙江台州为主。因此,云南建水葡萄产业的发展是吸引大量资本注入的成功案例。

四川西昌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葡萄产区,主要以晚熟的‘克瑞森’为主,搭配有‘巨峰’‘红地球’和‘夏黑’。近几年,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以及政府的强有力推动,葡萄产业飞速发展,仅2018年新增‘克瑞森’葡萄3300公顷,全市葡萄面积突破了6700公顷,土地流转费达到6.75万元/公顷的高价,创造葡萄产业飞速度发展的奇迹。

4.4 政府政策的多方支持

土地上,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放活经营权,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使土地流转者放心种地。

财政上,从各方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等。

金融上,各种农业贴息贷款,直接用于葡萄种植。如2018年浦江农商银行与浦江县果业协会签订授信协议,提供5~10亿元资金,为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5 企业家投身葡萄产业成为新农民

企业投资葡萄产业引领潮流。浙江台州企业家郭峰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累计共投资1.7亿多元,现已建成水、电、路一体的综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67公顷,其中葡萄133公顷,种植‘红地球’‘森田尼无核’‘阳光玫瑰’,成为现代农业的代表;同样是台州的兰志刚,在成都的邛崃县种植果树133公顷,其中大棚葡萄23公顷,创办托管公司和疏果公司,帮助不挣钱的葡萄园主走出困境;潮汕商会吴开松会长成立深圳神农果业公司,在车旭涛团队的带领下,已在广州的汕头、河源、顺德等13个地区,发展优质‘阳光玫瑰’基地130公顷,成为种植葡萄的新农民。

4.6 规模化发展成为新亮点

由于资本和企业家的进入,几十亩、几百亩乃至上千亩的葡萄园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一家一户几亩、十几亩的种植形式正在被规模化种植所替代,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成为经营者的共同理念,引领了中国葡萄的新发展。重庆吴小平经营的20公顷葡萄园年收入几百万元,成为依靠葡萄致富的典型;陕西农垦合阳添缘葡萄园面积70公顷,近两年效益显著,成为国营经济的代表;云南建水萄宝葡萄园面积67公顷,年收入过千万元。这些都是依靠规模化发展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的典型实例。

4.7 高端葡萄市场的拉动

由于深圳‘阳光玫瑰’的成功种植,诞生葡萄高端市场,带动优质葡萄高价位的销售,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需求旺盛,价格连年高位运行,刺激‘阳光玫瑰’的发展和结构调整。深圳鹏程农夫葡萄园连续3年批发价为160元/千克,云南建水2019年一级果批发价为164元/千克,二级果为124元/千克,每667 m2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因此,高价位和高端市场的运行带动全国高品质葡萄的快速发展。

4.8 标准化高效果园的带动

由于高端销售市场的带动,全国各地许多种植者,通过学习日本精细化管理,结合我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摸索出许多新经验,种出精品‘阳光玫瑰’,为市场提供高端精品果实。广东佛山顺德葡萄园、云南建水的大家葡萄园、元谋的东方红葡萄园、重庆吴小平葡萄园、四川邛崃红珊瑚葡萄园、河南驻马店品杰葡萄园等都是标准化高效运营的成功典型。葡萄卖出一粒1.5元、一穗几十元乃至上百的高价钱,带动南方产区葡萄的快速发展,为全国葡萄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 中国鲜食葡萄产业展望

经历蓬勃发展的中国葡萄产业,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依托品种、品质、品牌的“三品”战略,通过“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新产业”五大引领,以实现八大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1)由数量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向转变。除局部新区外,葡萄老产区需控制种植面积,提高葡萄质量,全国面积控制在70万公顷上下为宜。

(2)由分散种植型向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规模集约型经营形式转变。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由一家一户种植向大户、合作社、企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的转变。大户经营规模不低于1.3公顷,年纯效益在10万元以上;合作社经营规模不低于3.3公顷,年收入几十万元;企业经营规模在6.7公顷以上,利润在百万元以上。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收获土地承包金,又可在自家门口的土地上打工;既解决外出打工的辛劳,又解决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由单一的露地栽培向露地设施并重、多种栽培模式并举方向转变。由于设施葡萄栽培效益总体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可适当增加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到“十四五”末期设施栽培比例达到总面积的30%。

(4)由粗放型向精细型栽培技术方向转变。改变种多少收多少、结多少留多少的粗放管理方式,根据葡萄生长特性和土壤性状,通过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集成和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约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收入,实现精准栽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由少数品种为主向早、中、晚熟多品种搭配方向转变。实现良种化、砧木化、多元化栽培,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调整为3∶2∶5或4∶2∶4的比例。

(6)由单一种植向三产融合的观光产业结构转变。一产的种植业要主动向附加值高的二产的加工业和三产的服务业融合,把种葡萄、加工葡萄和采摘葡萄打造成“一个产品、一个链条、一个市场、一个产业”的局面,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7)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管理方向转变。利用智能化、信息化、良种化、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设施化、肥水一体化技术管理葡萄,提高经营效率。

(8)由高产高效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是优质、安全的果品,栽培者追求增收、高效,二者的有机结合是葡萄栽培的最终目的。

中国葡萄产业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在各级各部门的直接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果农的共同努力下,从一个弱小的生产国成长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葡萄产业与共和国发展一样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助力攻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葡萄产业强国而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葡萄面积产量
怎样围面积最大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葡萄熟了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当葡萄成熟时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