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玻璃讲故事的人

2020-02-25琴心

青春期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玻璃艺术

文/琴心

杜蒙在工作中

看到透明的玻璃,能让你想到什么?门窗,水杯,茶几……但在杜蒙手中神奇一变,可以是天上飞翔的小鸟,地上奔跑的麋鹿,也可以是一片静谧的茶叶,一双勾起年少回忆的白舞鞋……动静皆宜的玻璃艺术,全靠她一双会变“魔法”的手。

迷上“来自外星球的神秘艺术”

杜蒙的父母皆从事艺术行业,耳濡目染,她从小就喜欢美术和雕塑。2008年,杜蒙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去美国旅行,在旧金山的地方美术馆偶然看到了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展览,觉得很神奇。因为以前她对玻璃的印象和很多人一样,就停留在玻璃窗子、茶杯、茶几等日常用品上。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有人用玻璃来创作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当看到它们折射出的美妙光影时,杜蒙立即被这种像是“来自外星球的神秘艺术”震撼了,她当即决定去学习玻璃制作。

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玻璃制作,杜蒙开始大量查阅相关知识,并试着申请了几所院校。2010年,她最终被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玻璃专业录取。但是,杜蒙刚一入校,就遇到了困难:因为语言障碍,在专业领域,她不仅被同班同学远远甩开,甚至和本科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也相差甚远,这对她打击很大。不断制作、不断失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蒙拿这门看似简单、实际操作难度极高的工艺毫无办法。体型娇小的她形容,每次吹完玻璃她的体力都急剧透支,“就像被‘毒打’过一般”。

一次运料时,崩碎生料的尖角扎进了她的膝盖。正在干活的杜蒙毫无察觉,直到从工坊出来,同学都盯着她的膝盖看时,她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处理伤口的时候,整条裤管已经被血粘在了腿上,脱都脱不下来。“这就是我们专业的画风:衣服上总有烧破的洞,身上粘着创可贴。”杜蒙笑着说,现在家里的药箱还备着各种烫伤药。

终身做“用玻璃讲故事的人”

做玻璃主要有铸造和吹制两种方式。那时的杜蒙性格内向,吹制玻璃又特别难,需要很短的时间做出很多判断,一秒的误差,就可能导致作品碎了或者炸了。所以在工作室里面,大家的情绪都一直绷得很紧,情绪崩了就摔工具。那时杜蒙不理解,只觉得很害怕。为了避开这种紧张的情绪,杜蒙就一个人躲在铸造屋默默学习铸造玻璃。杜蒙做了很多小人像,他们都闭着眼睛、低着头,不太愿意跟别人讲话,看上去很青涩、很稚嫩,其实那就是她当时的状态。

在这种高压下,第一年研究生念完后,杜蒙就对导师说:“不行,我要休学一年,再这么下去我就要崩溃了。”所幸杜蒙的导师特别会鼓励人,他说:“别急,你要是觉得缺技术,就慢慢做实验自己补,千万不要急!”就这样,杜蒙回到国内的学校待了一学期,较慢的学习节奏让她慢慢找到了一些感觉,同时也找回一些自信。再次回到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杜蒙开始花较多时间去学吹制玻璃。后来发现,其实不需要刻意用天花乱坠的技术,那样反而是给自己制造难题,找到灵感和技术的契合点才是最重要的。

杜蒙的作品

杜蒙做的“玻璃限量版手袋”

杜蒙做的“玻璃姑娘”

研究生毕业创作,杜蒙做了《白》 《流动的风景》系列。灵感起源于当时她放假回到北京后发现好多儿时的老街都拆了,于是,杜蒙就做了一双玻璃的帆布鞋,一些燕子,还有一些玻璃和版画的结合实验,透过玻璃诉说着她对往昔北京生活的怀念……

2016年,杜蒙凭借作品《高地回声》的奇妙创意,获得有“玻璃界奥斯卡”之称的日本金泽国际玻璃艺术大赏优秀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这次获奖令杜蒙的精神为之一震,其实那时的她特别迷茫,她的朋友都对未来有了规划,好像只有她被“剩下”了。获得这个奖项,帮杜蒙从迷惑中走了出来,她开始去正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决心终身做个“用玻璃讲故事的人”!

成为“世界新锐艺术家”

2016年,杜蒙决定回国发展。她在浙江的南浔古镇待了将近一年,在一个玻璃铸造的工厂里,每天和工人打交道。车间里光线昏暗,通风也不好,加热后的高温蜡散发着刺鼻的味道,环境让人十分抑郁。那段时间杜蒙上午睡觉,下午去车间,等工人们下班后再回到工作室,忙到深夜。杜蒙说,玻璃吹制的过程远比常人想象的复杂:从挑玻璃料,到塑型、吹玻璃、反复回炉加热,再吹、修口,最后进退火炉。在1000多度的高温炉前,她都要全神贯注地和助手配合来完成作品。

杜蒙的父母前来工厂看望女儿时,只见她往脖子上草草扎了条毛巾。略显瘦弱的她双手举着一根2米左右的不锈钢吹管,熟练地从1300℃的熔炉里挑出一团糖浆般黏稠的玻璃原料,匀速转动着。尽管通着风,屋内放置的温度计数字依旧顶到了头。杜蒙笑着说:“在雨天,T恤衫甚至能在干完活后拧出水。”她还告诉爸妈,“吹玻璃,规矩慢慢变得不是很重要,那层薄薄的玻璃很像皮肤,我通过空气、温度去塑造它,它也是有生命的。”

2018年4月,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了杜蒙的首场国内个人作品展出——《间》。她的每一件作品中,都像是在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无论是抱着兔子的小女孩,还是花丛间盘卧的小鹿;无论是悬挂的燕子,还是花中颔首凝思的白鹿,都像是从童话中走出来一般。这些带有强烈叙事性的玻璃作品,闪烁着朦胧的光泽,描摹出一个崭新而深邃的世界,参观者无不啧啧称奇。它们先后被国内外多家艺术博物馆收藏,尤其欧洲一些私人博物馆,对杜蒙的作品更是非常青睐。

同年5月,杜蒙受邀去意大利威尼斯的穆拉诺岛,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玻璃艺术论坛。令她没想到的是,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很幸运地被选为三位新锐艺术家之一。当时她先是喜出望外,接着又特别紧张。“演讲完了之后我在河道边上走,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主动跑过来说,特别喜欢我的作品。当时我激动的都哭了……那一刻真的觉得很开心!”

2019年,作为独立艺术家,杜蒙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多次参与重要展览。今年,她还应邀在欧洲举办几个大型展览。杜蒙说:“我特别喜欢那种有小小气泡的玻璃,乍看之下好像跟普通的玻璃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打上光之后,投出来的影子会特别丰富。有时我觉得自己也是块透明的玻璃,根据光、不同的环境状态,投射出来的影子也是千变万化的。”

杜蒙在“火枪”下玩玻璃

猜你喜欢

玻璃艺术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爆笑街头艺术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