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精准扶贫如何帮助解决老年贫困

2020-02-24徐思雨

社会与公益 2020年1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摘要:得益于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深入推进,摆脱贫困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老年贫困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和尖锐,成为治理基层贫困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必须正视老年贫困问题,探索解决老年贫困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老年贫困;脱贫攻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但人口老龄化进程也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老年群体曾经为国家的改革事业与经济崛起贡献巨大力量,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日益被边缘化,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占据弱势地位,陷入贫困境地。只有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精准扶贫与老年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要求各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采取重要举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站在生命个体的角度,人的地域、性别、职业、年龄不同,其需求自然有差异。并且,不同群体掌握的资源和所处社会情境不同,他们贫困的原因、程度以及脱贫的难度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老年人更脆弱,该群体陷入贫困境地的概率比其他群体高很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针对贫困老年人口,应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

二、精准扶贫助力解决老年贫困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按照目前老年人扶贫和脱贫的需求,当下精准扶贫面临识别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质量不高、忽视子女赡养责任、老年人参与性不足、基层社区的支持与服务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保障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实效性,助力解决老年贫困,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老年贫困精准识别机制

第一,传统的设定贫困线的标准识别只涉及单一经济指标,容易出现偏离,应加入居住条件、收入水平、健康状况以及精神生活状况等指标,完善识别贫困的标准体系,对老年人的贫困程度进行测算,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贫困的类型和因素。第二,贫困人口的识别一般由政府部门进行统计抽样,确定规模后再把贫困指标逐层分解到各地区,这样的识别机制使得老年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不够,应考虑建立由下而上的申报机制,由村委会主持召开讨论会,制定拟上报的贫困老年人的入围名单,交给各级部门审批后最终确定名单。第三,在精准扶贫的各环节完善识别流程,建立起精准识别机制,即贫困老年人申报、第三方机构评估、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公众监督,进一步夯实开展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

(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质量

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是重要突破口,是为老年人做实事、谋福利的着力点,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扩大老年人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质量,帮助消除老年贫困,使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逐渐提高生活水平。现阶段,国家每年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较少,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也较小,用于基层老年人养老的支出就更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年人每个月得到的养老金不超过100元,可谓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所以,在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收入的同时应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逐渐放宽收入较低的老年人领取全额养老金的资格、条件,缩短最低参保年限。对于那些建档立卡的贫困老年人,可按照标准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断扩大保障范围,体现养老保障的公共性特点。

同时,要持续完善和巩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提升报销医疗保险的比例,帮助老年人减轻医疗负担。还要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尽可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同时制定资金、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单位建立扶贫基地,调动其结对式帮扶热情,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这一模式不断增加贫困老年人的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使他们摆脱经济困境。

(三)在扶贫中细化子女赡养责任

精准扶贫不能“扶掉”子女的赡养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建档立卡的贫困老年人口表现出比重大、脱贫难和返贫易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在于子女的赡养不到位。为此,应积极推进精准孝道扶贫,通过村民自治,细化子女赡养责任。如详细摸查年龄在60岁以上的贫困户的居住、健康和子女等情况,认真统计、分析,全面把握贫困老年人子女不承担赡养责任的状况。如果需要赡养老年人的子女也较为贫困,没有能力赡养父母,可精准帮扶子女脱贫,把他们变成有能力赡养老人的人。

与此同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制定具体的孝道扶贫办法,明确赡养标准与方式,如子女赡养老人应当支付的实物和金钱的数量、支付方式等,达到细化责任、有章可循,使养老扶贫不断趋于制度化、规范化。或按照每个老年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动员老年人和子女、村委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义务标准,多子女家庭轮流赡养、支付赡养费或提供米、面、油等,真正讓贫网老年人老有所养。如果条件允许,应要求子女与老年人就近居住,帮忙洗衣晒被、定期做健康检查等,切实改善贫困老年人的生活。

(四)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

老年人的参与是精准扶贫助力解决老年贫困的关键途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劳动就业、家庭照顾、志愿服务、自身生活改善等,把老年人变成有效资源,发挥其主体作用,对解决老年贫困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帮助老年人解决收入问题,还能保证老年脱贫服务的精准性,直接改善贫困老年人的特定贫困状况,使其生活更美好。可以帮助贫困老年人建立“老年人互助会”,用这一根纽带将邻近的贫困老年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互帮互助的契约,对其成员提出责任与义务要求,为共同利益而努力。

成立互助会之后,经常组织贫困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使其孤独时有人说话、患病时有人关爱、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忙。互助会还可以自筹资金购买一些血压仪,定期给老年人量血压等。如某村庄的医务室没有向村民提供医务人员上门诊病的服务,贫困老年人卧病在床,没能力走到距离较远的村医务室,“老年人互助会”的成员就可以帮忙联系车辆,把卧病老人送到医务室。如果其他成员病了,曾经卧病时得到帮助的老年人下一次也会更积极地为他人提供帮助,以此逐步提升老年精准扶贫的效率与质量。

(五)社区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第一,依托社区开展为老服务工作。老年人所在社区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需要更多社区的支持与服务,补充家庭支持的缺失,社区服务还是减少政府养老支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减轻精准扶贫压力。现阶段的老年社区服务存在服务能力薄弱、服务内容不完善、支持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群众参与率不高等问题,因而要加快建设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进程,充分体现社区的服务功能,扩大为老服务领域,更新为老服务内容,尽早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完善、服务周到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第二,为特困老年人提供帮助与服务。如今,国内社会救助资源不足、救助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提供救助的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有关农村社会救助的资源供应较少。虽然农村特困老年人已经有了“五保”供养制度和社会救助等的支持,但救助的项目也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力度略显不足。作为与村民最亲近的,村委会,其能够清楚了解村里贫困老年人的真实情况,应当在制度尚未覆盖的方面发挥自身职能。尤其是在现有制度不能解决贫困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上,村委会应建立关怀制度,依托社区优势对症下药。例如: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在节假日慰问特困老年人,平时多去探望患病的老年人等。

第三,完善老年娱乐设施建设,助力老年人精神脱贫。贫困地区的老年人有很多空闲时间,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基本都把时间用在了照顾孙辈上,或看看电视,或闲聊,因而精准扶贫在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应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多建一些适用的文化服务设施,提高贫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水平。例如:可以在农村社区打造老年书屋或老年报刊亭等,让老年人有地方看书、读报,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在空闲时间过得更充实;建设老年人文化站或者健身中心等,让老年人增强体魄;也可以专门针对贫困老年人组织主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地方可以交流思想。唯有如此,才能在物质方面解决老年贫困问题,同时提升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水平,達到精神脱贫的目的。

三、结语

中国的老龄人口较多,相关各方务必要加强对精准扶贫和老年贫困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老年贫困精准识别机制,想办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质量,同时细化子女赡养责任、体现老年人的参与主体性和农村社区的基本服务功能,形成脱贫攻坚合力,提高精准扶贫实施效果,为解决老年贫困助力。

参考文献

[1]谢安平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8 (9):22-24

[2]颜洲实现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90-92

[3]王三秀积极老龄化与我国老年贫困治理路径新探索[J].江淮论坛,2016(1):132-137,193

[4]高翔,王三秀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精准测量与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17 (2):61-71

作者简介:徐思雨( 1991- ),女,汉族,安徽省六安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