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胡焕庸线”

2020-02-24黄昉苨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胡焕庸条线甘肃

黄昉苨

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却可能影响过你的生活。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

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不过,最令人唏嘘的,要算这条线的“岿然不动”。在这条线被发现后的几十年里,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国人一次次地喊着“人定胜天”,大规模从线的东面迁往西面。然而,2014年4月11日,當腾讯QQ的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2亿时,有人发现,用户们依然从东北到云南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边界——一边满是QQ在线的信号,另一边是大片黑暗,一如1935年胡焕庸书桌上人口分布图的模样。

这条线如今被称为“胡焕庸线”。我们的祖先也尝试过跨越这条线:明朝时,为了“戍边”,在甘肃大规模屯田,迁入大批内地人口;清代陕甘总督就在甘肃署理军政事务,于是当地城镇集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如今,中国依旧有94%的人口居住在胡焕庸线的东南面。

地理学家们现在倾向于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胡焕庸线的存在:在北方,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与胡焕庸线在许多地方重合,这条线的一边是半干旱区,另一边则是湿润区。而从甘肃天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几乎一路沿着青藏高原的南缘而下,一边是高原,一边是平原。

中国科学院教授王铮曾经做过研究,胡焕庸线大约在公元13世纪40年代形成。那几十年,恰逢气候突变,温度骤降,西北不复汉唐时的温暖湿润,转而朝着现代气候特点发展。各种旱涝灾害的发生,亦在这一气候突变之后,与胡焕庸线的走向越来越吻合。可以想象,不管明清时政府对西北如何用心,在农业社会,他们的努力终究不会起效。

而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事情看起来有所不同。王铮教授就在一篇长博文中表达了他的看法:如果加快胡焕庸线以西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非耗水的现代服务业,也许可以聚集人口与产业,借此打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被胡焕庸线锁定的现象……

胡焕庸线已经被发现80多年了。现在,学界又展开了一场新的讨论:现在有没有可能突破这条划分了荒凉与繁华、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分割线呢?

(余长生摘自读览天下网)

【素材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适用这条规律。人类生存主要还是受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从这个角度看,“胡焕庸线”80多年来不可逾越的原因也就清楚了。但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可逾越”或许会变成“可能改变”。

【速用名言】

1.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英国科学家 达尔文

2.在世界上出人头地的人,都能够主动寻找他们要的时势,若找不到,他们就自己创造出来。——英国文学家 萧伯纳

【适用话题】适应环境;文化;地理与科学

(特约教师 孟凡运)

猜你喜欢

胡焕庸条线甘肃
多种方法数角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胡焕庸: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两个世界
胡焕庸:一条线把中国分成两个世界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
各地学者在沪探讨科学突破“胡焕庸线”
北京地铁2014年底将开通4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