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旷继勋与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

2020-02-24丁文科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张国焘根据地理想信念

丁文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来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旷继勋就是这样一位永葆忠诚、担当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旷继勋的革命生涯,充分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理想信念上对党的无限忠诚,在革命行动上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非凡勇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对后人具有极大的教育和激励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颂扬。

一 思想上,对党的理想信念无比坚定、无限忠诚

理想信念坚定和永葆忠诚,往往表现在革命道路遇到转折甚至挫折的重要关头时,继续跟着党迎着困难向前进。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旷继勋的一生,就是对习总书记所说的理想信念坚定和永葆忠诚的最好阐释。

(一)旷继勋的理想信念坚定和永葆忠诚,表现在他作为旧军队将领,努力改造旧军队,积极追求进步,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

旷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1895年6月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堂湾一个贫农家庭。他出生不久,全家迁往县城,他父亲走街串巷卖中药维持家中9口人的生计。旷继勋3岁那年,农村受灾,他曾跟随二姐在思南城里乞讨,后来读了几年私塾,辍学在家跟着父亲卖中药材。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穷人翻身干革命的思想种子。1916年,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影响,加上舅父被反动军阀以“通匪”罪名枪杀,旷继勋坚定地走出家乡,去四川当兵。由于他有文化,身体强健,能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作战机智勇敢,深受上级赏识,于1920年升任连长,1923年升为营长。旷继勋所在的赖德祥团的营连级军官,思想都比较进步,但是能够接受党刊《向导》观点的只有旷继勋一人。他阅读进步书刊,在和朋友交谈中,他曾慷慨激昂地表示不愿意做那种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阀政客。1925年,旷继勋所在的旅编入邓锡侯的江防军,他升任江防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后来江防军缩编,原第二师改编为第七混成旅,旷继勋先后任主力团团长、代旅长。在军阀队伍中,旷继勋进一步认清了军阀统治的反动本质和对人民百姓的欺压,使他脱离反动军阀队伍、为贫苦百姓谋幸福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1925夏,旷继勋得知广东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是由共产党员为核心组成的,便于当年8月在所部建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他担任执行委员。分会成立后,旷继勋积极发展进步官兵入会,讨论时政,破除军队旧习,并派营长钟克容赴广东与国民政府联系,同时寻找共产党组织。1926年底,旷继勋由已经在广东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钟克容与中共重庆地委派遣的临时省党部特派员秦青川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属成都特支领导。其后,在征得旅长刘丹五同意后,旷继勋等在全旅举办下级军官的政治和军事训练班,对全旅官兵分批分期开展培训,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宣扬革命理论,禁止吸食鸦片和赌博,废除对地方老百姓摊派的各种苛捐杂税等。1929年初,曾在第七混成旅当过营指导员、后叛党的刘幼甫从南京来见旷继勋,妄图诱骗旷继勋接受蒋介石给予的独立旅番号,跟着国民党走。旷继勋断然拒绝了刘幼甫的诱骗,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旷继勋等人的努力,部队中很多进步军人入了党,并建立了党组织,中共四川省委也派了一些党员到该旅工作。一支旧的军阀部队,在思想上被改造成为基本符合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要求的人民军队,成为共产党掌握的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旷继勋在这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一名中共党员坚定理想、永葆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旷继勋的理想信念坚定和永葆忠诚,表现在蓬溪起义失败、革命生涯遭遇重大挫折后,他对革命理想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对革命前途没有任何悲观失望,而是继续坚定地跟着共产党,服从党组织安排,义无反顾地投入下一场革命行动中去。

1929年6月,旷继勋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决定和起义计划,率领四川江防军第七混成旅4000多名士兵,在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举行武装起义,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了西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但是,在蓬溪起义发动之前和起义过程中,由于反动军阀要对第七混成旅进行强制整编,导致发动起义的时机比较仓促,准备不足;“起义队伍不懂得游击战争的意义和正确运用”,“只图军事的胜利不求取得政治的胜利”;缺乏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经验等,起义最终失败。同年7月,蓬溪起义队伍到达梁平县虎成场、猫儿寨地区,在被各路敌军围追堵截,进攻猫儿寨战斗又严重失利的情况下,队伍很快被敌人打散,一部分被敌人收编,一些对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意志坚定的同志继续在反动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成为革命骨干;少数人历尽艰辛去了鄂西根据地;部分党员干部转到地方工作;也有少数同志在革命遇挫时,因意志不坚定而潜逃,或登报自首,甚至勾结反动军阀,出卖红军武装。旷继勋在这革命生涯的紧要关头,没有消沉,没有退缩,没有动摇,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服从中共四川省委的工作安排,义无反顾地投入下一场战斗。

(三)旷继勋的理想信念坚定和永葆忠诚,表现在他无论个人境遇如何变故,都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全力以赴投入到革命斗争中。

旷继勋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在革命队伍里先后多次被撤职或降职,经历了几起几落,但他没有消沉,不自暴自弃,始终能够正确对待,能上能下,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为了加强鄂豫皖根据地的军事领导工作,1930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当时在上海中央军委负责同各根据地联系工作的旷继勋和余笃三到鄂豫皖根据地。旷继勋任红四军军长,余笃三任政委。全军共1.2万余人,合编为两个师(红十师、红十一师),每师下辖3个团。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围攻,拓展根据地的生存空间,红四军在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曾中生、军长旷继勋、政委余笃三等人领导下,先后发动了磨脚楼之战、新集攻坚战、西出平汉线、活捉敌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东下皖西等一系列光辉的战斗,取得胜利,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三省连成一片,实力大增。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王明把持中共中央领导权,并派张国焘从上海经武汉来到鄂豫皖苏区。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河南省光山县新集镇成立,张国焘任书记,这标志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鄂豫皖苏区的推行和张国焘窃取了鄂豫皖党政军领导地位。张国焘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遭到了曾中生、旷继勋、许继慎等一大批苏区创建者的抵制,张国焘认为他们的建议是“立三路线的残余”,要予以否定,并以“加重帮助”为名,于7月中旬改组了红四军领导班子,撤销了旷继勋的军长职务,将其降为红十三师师长。旷继勋虽然受到张国焘的错误批判和降职,但他不计个人职务高低和得失,以革命大局为重,仍然指挥红十三师配合徐向前率领的主力队伍,击退了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拔除了光山西南的打银尖、大山寨等十余处反动堡垒,有力地保卫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不久,旷继勋又被派到皖西从事基层工作。他依靠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和赤卫队进行游击战,并于1931年10月组建成红二十五军,下辖七十三师,旷继勋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932年1月至2月,红二十五军在旷继勋率领下,取得了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的胜利,袭占淮南险隘正阳关。5月,旷继勋指挥刚组建的七十四师、七十五师解放了霍邱县城。为了挡住旷继勋,蒋介石急命蒋系王牌徐庭耀第四师等部对皖西苏区霍邱发动猛烈进攻。张国焘盲目坚持“左”倾错误路线,提出“保卫苏区”“不让敌人占领一寸土地”,并命令旷继勋坚守霍邱县城。旷继勋率领红七十三师一个主力团,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血战五天五夜,终因寡不敌众,守城部队1000余人损耗殆尽,旷继勋才被部下硬抬出城。霍邱兵败后,张国焘召开会议,提出严惩旷继勋,说他一向与中央分局离心离德,撤销了其红二十五军军长职务。再次被撤销军长职务的旷继勋,随红四军总部行动,依然没有消沉,依然对革命前途充满了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蒋介石投入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张国焘死守新集失败。战斗中,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十二师师长陈赓腿部被炸成重伤后,旷继勋又被临时任命为红十二师师长,带领部队阻击敌人的进攻。在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撤离苏区向平汉路以西突围,旷继勋率领红十二师大部艰苦转战到鄂陕边界的漫川关地区,被杨虎城和胡宗南的重兵合围在康家坪至任岭的深山峡谷之中,终因寡不敌众,受到重大损失。张国焘又认为是旷继勋指挥不力,贻误战机,撤去他师长职务。再次被撤销职务的旷继勋,依然没有退缩,继续积极投入革命工作。1932年12月,红军解放通江县城后,旷继勋由于崇高的个人威望和高昂的革命干劲,被任命为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领导和主持川陕省各项工作,打土豪、分浮财、分田地、建立苏维埃、组建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等,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川陕根据地的壮大和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行动上,对革命事业敢于行动,敢于担当

习总书记说过:“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旷继勋作为党的早期高级将领,不但对党的事业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在历次对敌斗争中,舍生忘死,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奋勇向前。

(一)兵运工作,蓬溪起义

在兵运工作和蓬溪起义阶段,当时形势十分危急,正是由于旷继勋的敢于行动、敢于担当,才促成了第一混成旅坚定地举行起义。旷继勋在第七混成旅开展兵运工作时,旅长刘丹五属于国民党左派,对旷继勋的革命行动很支持,这给旷继勋的革命行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这期间,由于四川军阀派系很多,互相争斗,都想收编和控制第七混成旅这支革命武装队伍,甚至以停止发放军饷相威逼;加上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开展清党行动,到处搜捕、屠杀中共党员,形势已经变得十分紧张。在此危急关头,旷继勋和该旅党组织多次开会研究,并向中共四川省委打报告,要求批准起义,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客观地说,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对这次起义是否在1929年中如期举行,总体上是持保留态度的,并且分析了各种可能及对策,这从多份省委文件和指示中可以看出来。在1929年5月,省委对第七混成旅指示中提到:“前次告你处同志书,已详细指出兵变之意义及条件,你处行动必须严格合乎那些条件才应举行。你处准备工作如何?枪械、饷糈,尤其是群众组织工作,始终未得你们详细报告,省委真无从决定你们即刻行动是否有更多胜利的可能。”但在这份指示中,省委也提到了:“你们目前在被解决的条件下面”,“如果立即有被解决的危险,无法可以延缓,自然坚决起来举行革命兵变”。在同年6月的另外两份省委的指示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对发动起义既保留又认可的多种预判的态度和指示。省委最后批准了起义的报告,并派省委负责人之一的罗世文和朱三元去参加起义领导工作。旷继勋与罗、朱等同志研究了起义的行动计划,加紧起义的旗帜、臂章、标语等各项准备工作。6月,旷继勋等根据省委的决定,率领全旅4000多名官兵在蓬溪县牛角沟宣布起义,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大旗,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朱三元任前委书记。虽然这次起义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最后失败了,但是省委认为“这次起义的政治影响很大,军事上失败了政治上也是胜利的”。总之,这次起义是四川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是对反动集团发动的具有震撼性的一击,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旷继勋作为起义的总指挥,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上海锄奸

上海锄奸是旷继勋革命生涯中光辉的瞬间。在蓬溪起义失败后,1929年8月,旷继勋被中共四川省委派往苏联,途经上海时,经周恩来提议,被中共中央特科之一的“行动科”(俗称“红队”)留下,加入严惩敌人的行动。在此革命紧要关头,旷继勋没有丝毫的犹豫,勇于担当,毅然加入“红队”,并执行了处决叛徒白鑫和警告青帮头目黄金荣的行动。叛徒白鑫时任中央军委秘书,对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军委情况十分熟悉。1929年8月,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军委在白鑫家开会。由于立场不坚定,加上贪图巨额赏金,白鑫提前将会议情况密报给租界巡捕,最终导致彭湃等同志被捕而牺牲。11月,一直躲在上海特务头子范争波公馆的叛徒白鑫企图借夜色去码头乘船逃离中国,躲避追杀。正当白鑫在众多保镖护送下,悄悄向汽车走去时,旷继勋等七八个“红队”队员如同神兵天降,一举将白鑫击毙,终结了叛徒可耻的生命。旷继勋军事素质过硬,可以双手打枪,心理素质超强,果敢坚定。在“红队”期间,他又与其他队员一起在一家浴室打伤青帮头目黄金荣,吓得黄金荣写信给党的机关表示:今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旷继勋的这些革命行动,坚决打击了叛徒和特务流氓的嚣张气焰,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三)转战洪湖

为了促进洪湖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1929年冬,中共中央派遣旷继勋到湖北江陵、当阳等地进行兵运工作。旷继勋二话没说,毅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前往洪湖地区。经过艰苦努力,旷继勋利用过去军阀部队的熟人关系,很快策动3个连的白军士兵起义,并进入洪湖地区参加红军。1929年,党领导的洪湖、洞庭一带的革命武装斗争十分活跃。根据中共中央和鄂西特委指示,1930年2月,在湖北监利县汪家桥成立红军第六军,由于军长孙德清到上海治病,中共中央派旷继勋继任军长。红六军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恢复和巩固了鄂西根据地,先后攻破潜江县城,威逼沙市,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同月,中共中央指示贺龙指挥的红四军和旷继勋指挥的红六军到洪湖地区合编为红二军团。旷继勋为了执行合编计划,挥师南下,一路解放了华容、石首等县城。4月,成立了江、石、监、沔、潜等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7月,红四军和红六军在公安县城胜利会师,成立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红二军,贺龙任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旷继勋任红六军军长。全军团1万余人,5000余枪。红二军团的成立,标志了鄂西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和根据地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阶段,旷继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奋战鄂豫皖

1930年11月,旷继勋调回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同月下旬,他受中共中央派遣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加强军事工作。在鄂豫皖根据地期间,旷继勋无论担任何职,都能够服从党的安排和上级的命令,积极与其他将士团结合作,努力杀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围攻,展现了一名杰出的革命将领敢于行动、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

(五)西征入川

在鄂豫皖根据地打破敌人第三次“围剿”后,根据地军民洋溢着胜利的豪情。但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领导者,在胜利面前被冲昏了头脑。他们陶醉在胜利里,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他们错误地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在张国焘“偏师论”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鄂豫皖根据地军民丧失了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的良机。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兵分两路,穿越敌人封锁线,向平汉路以西作无目的地的转移。在西征入陕、入川十分艰难的过程中,从阻击敌军追击,攻打通江县城,到建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旷继勋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一名红军指战员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三 原则上,敢于坚持原则,与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斗争”。旷继勋就是一个以人民的事业为重,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的好党员、好干部。

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河南光山县新集镇成立,张国焘任书记兼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自鄂豫皖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以后,张国焘在军事行动方针上,与曾中生、旷继勋、许继慎等同志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时,苏区作为久战之地,加上白军封锁,粮荒严重,而蒋介石正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对鄂豫皖取守势,曾中生、旷继勋等认为这正是红四军南下蕲春、黄梅、广济,恢复红十五军开辟的鄂东根据地的大好时机,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配合了中央红军反“围剿”。但张国焘不能根据瞬息变化的形势作出正确的决断,他反对这样外线进攻的策略,非要先肃清根据地的敌人,这导致他与以曾中生、旷继勋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发生了激烈冲突。张国焘在随后的中央分局常委会上,改组红四军领导层,免去旷继勋红四军军长职务,由徐向前接替。同年7月,正是由于红四军一些领导同志一再坚持,张国焘才同意打到外线作战,但他又从右倾保守主义转为“左”倾冒险主义,限令红军一个月内夺取英山,出潜山、太湖,威逼安庆。这条作战路线的效果无法与直接南下浠水、广济、黄梅相比,但多少有一些弥补。这次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旷继勋敢于同张国焘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勇气和胆识。

1932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思想,直接导致了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漫无目的地向西退却,一路直达秦岭南麓的固县小河口。在小河口会议上,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等人以书面形式批评张国焘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的错误,要求他停止向西北无止境地退却,迅速在陕鄂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对同志们的正确批评,张国焘先来个缓兵之计,成立前敌委员会,对提意见的同志都升了职务。但到了1933年夏,张国焘却以“改组派”、AB团等为借口开展“肃反”,将曾中生、余笃三等抓起来,旷继勋也被夺去军权,只担任川陕省革命委员会主席。不久,张国焘又以旷继勋写的一封给军阀部队旧友谢德堪的劝降信为其“通敌”罪证,下令将其秘密处决,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综观旷继勋烈士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充分证明了他不仅“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无比坚定;而且敢于担当,无论党需要他做什么,他都能够愉快接受,并尽心尽职、全力以赴;同时他也是一个坚持原则,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敢于同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1938年9月,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谈到“肃反”问题时说:“旷继勋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以烈士待遇。”2009年9月,旷继勋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张国焘根据地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