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萨空了的媒体内部共和思想

2020-02-24胡翔月

视听 2020年2期
关键词:报纸媒介思想

□ 胡翔月

一、意识层面:新闻救国,坚定发声

意识层面,自萨空了从事新闻工作之始,侵略者的铁蹄就在国土上肆意践踏,举国上下满目疮痍。因此,萨空了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民族国家的责任。

首先是新闻救国,具体来说,即通过办报达到宣传抗战的目的,并且报纸应该拥护大众利益并为大众提供服务。总的来说,一是要唤起百分之一的中国人(社会精英)为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无能改变的普罗大众)的幸福而努力;二是要时刻关注行业领路人的动向,并及时反映给百分之一的精英,询问意见,给予反馈;三是要使百分之一的精英形成力量,监督领路人,教育群众。

其次是言论自由,坚定发声。萨空了认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沟通,已从双向变成了单向,失去了向他人报道消息提供意见的权利,而只剩下了倾听他人所报道的消息所提供的意见的义务。这样会有三个弊端:1.新闻被恶人用作工具。被少数人利用而不是服务于多数人。2.打开局面的时候,黄色新闻泛滥。3.报纸上的新闻失去了真正新闻的价值,而成了陈腐无聊的“杂志”。把持新闻的人“虚晃一招”,用黄色新闻麻痹读者,使其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淡忘民族意识,而新闻机构也可以因此安逸,不背负在经济政治方面的责任。这样的情形明显是萨空了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上,他一直在为民族的自由发声而努力,其为劳苦大众献身的精神,渗透在他任《立报》总编辑的整个时期。如大量宣扬“精诚团结、共同抗日”的救国主张,组织报道“一二·九”学生运动;还刊登了许多对国家政治有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如“七君子”事件报道、“西安事变”报道、“八一三”抗战报道等。

二、人员层面:能力过关,恪守道德

人员层面,萨空了认为,要从事新闻行业,就先要具备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然后才配做一名记者。详细来说,从业人员一是要坚守所办的报纸有益于人类,并且对新闻事业要具备一定的牺牲精神。二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受宣传的骗。比如看到一篇新闻,应当提醒自己到这一步,报纸至少受了三重主观的筛选(写稿人、选定人、编辑),它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事实。三是,宣传应当是“以先知,知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要“不应比事实多一分,也不比事实少一分,至少记住要的确忠于他自己的认识”。横向对比西方,这一点正好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相契合:“新闻实践,是‘临场发挥的表演’,其元素是行为者对场景的诠释和在具体场景下策略的选择。”两者都认为新闻的创作存在主观的选择。四是,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树立好新闻的标准,这标准首先是要与人类的生存直接或间接相关并且有益,其次是要新和真。“新”指的是相对而非绝对,它是相对于人类的已知水准而言。故在萨空了看来,想要把握“新”的含义,就必须以人们目前的认知水平作为标准。对于一些旧知识,也可以将其有价值的部分提取出来,变成新闻传达给观众。

三、管理层面:企业经营,服务大众

管理层面,萨空了秉持“重营业,更重事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要创办报纸,就要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社会环境,它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办报要配合它的轨迹发展。要跟随社会的发展道路,新闻事业应当成为企业,必须采取一般大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外乎要体现的是:权力集中、厉行法治、由细密分工而归于机动合作。

这大致需要建立几个部门:一是编辑部,负责报纸的言论写作、采访、编辑和出版工作。二是经理部,处理日常运营工作,如广告、发行、杂役管理等。三是印刷厂,管理印刷事务。并且各部门需要有层层会议并做好记录,再建立办事细则,算是一种机制内的立法手段,一种奖惩的机制,既能充分保证职员尽心尽力工作,不偷懒懈怠,更能用薪资奖励进一步激发职员的工作热情。

此外,虽然是企业经营,也要反对以纯营利为目的。特别是在编辑报纸时,奉行“精编主义”,严格把关新闻的质量,照顾读者的感受。如《立报》在“精编主义”原则的指导下,报纸的篇幅紧缩,使得报纸读者如《立报》标语所说:“五分钟能知天下事”。除了奉行“精编主义”,萨空了还注重读者意识。他认为报纸一是要为读者服务,解决读者的困难;二是要把读者报告当成报纸新闻的重要来源,把读者变成通讯员;三是改革报纸文字,服务大众。他在《立报》副刊《小茶馆》的“点心”专栏里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个专栏是献给‘上层社会的人们’心目中所称为的‘下层民众’的,它将努力以浅显通俗的文字,写出些有益于他们的思想进步和增进常识的文章。”

四、与西方对比:媒介同为统治工具,发展模式却各自不同

要对比当时中西方的新闻思想,可以先看当时的时代背景。那时的中国前有列强的炮火轰鸣,后有国民党等买办阶级和军阀的钳制,在进退维谷的战争背景下,中国新闻的发展起起伏伏。而西方媒介,也经受着二战后的阵痛,美国处于新闻专业主义起步阶段,新闻业内外部条件基本齐备,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中西方的媒介思想,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有宣扬自由的需求,并且都是公共领域的媒介,是被控制的媒介组织。国内,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新闻革命人仍然坚持为自由发声。而在辛亥革命后期,报纸被军阀和买办阶级控制,形成北京、上海两个中心。北京报纸为军阀服务,政治属性突出。上海报纸则是被买办阶级控制,操作市场,主要体现为经济属性。放眼西方,进入20世纪后,片面追求“新闻自由”使资本控制了媒体,垄断扼杀了思想自由市场,建立“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的呼吁日显迫切。许多“学术大咖”实际上充当的是服务于“帝国统治技术”的角色。这么看来,国内外的新闻事业虽都有自由发声之需求,却在实际发展中不得不沦为经济或政治的工具。

中西方的媒体思想同样也有所差异。西方国家新闻行业在自由市场和司法体系较为完善的条件下,各种力量相互制衡促使媒介呈现多元化发展,公营私营皆备;而以萨空了为代表的中国报人则心怀家国天下,主张“文人论政”,抱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试图以文章报国。

五、今日之反思:完全的新闻自由难以为继

总而言之,萨空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新闻救国,且报纸要为人民服务,其一些思想极具前瞻性,直到现在还具有参考价值。如媒体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是在努力达到各类广告收益与新闻自身价值的平衡;与受众交流,注重受众的反馈,类似于现在的数据收集反馈机制;对新闻进行精编,方便读者阅读,发展到现在则慢慢演变成了微博快评、“关键词”新闻,最大程度上做到吸引受众的眼球。

但是,通读《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以及萨空了的各项思想,笔者对其媒体内部共和思想的一些观点仍保留自己的意见。如他认为新闻业应该不受第三方的干扰而独立发展,笔者则认为新闻业不可能独善其身。媒介处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没有绝对的客观和真实。新闻场会受到经济场和政治场的干扰。虽然萨空了乐于接受新事物,比如成舍我的办报主张和马列主义的观点都曾让他受到震动,但是他的变化始终是温吞的,本质上,他坚持的仍然是徐宝璜的“新闻本位”的思想主张,其实是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思想色彩的,毕竟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不可能存在完全的新闻自由。在今天看来,新闻只顾行业内部的自律坚守以及读者的感受,而忽视政治经济力量的介入和引导,也欠缺与社会的联系与考量,难以为继。

猜你喜欢

报纸媒介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报纸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书,最优雅的媒介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