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澹归的丹霞诗

2020-02-24宁夏江

韶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丹霞山长老丹霞

宁夏江

(韶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丹霞山位于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境内,连绵逶迤数十里。山顶三峰并峙,翠绿如盖;山腰绝壁倒悬,林木密蔽;山下锦江如带,蜿蜒如龙。山中绿树修篁,掩映摇曳;清泉瀑布,飞珠溅玉;红岩丹壁,赫焕如火。

顺治十八年(1661),南明遗民李充茂将他与其兄李永茂购得的丹霞山施舍给岭南高僧澹归建丛林道场。澹归呕心沥血,四方募化,惨淡经营,历时十七年,把丹霞山建成岭南有名的曹洞宗弘法场所。澹归亦如其师函昰,“性乐岩阿,心悲尘刹,既得栖真之境,益弘乐育之怀。或策杖而陵峰,或披襟而笑月。苍松白云,岁见新篇;紫玉青螺,时闻佳什。盖已目击道存,无行不与矣。”[1]对丹霞山非常喜爱,除外出化缘或交游,便徜徉其间,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丹霞山秀丽的景色。

澹归的诗、词、散文都对丹霞山水景物做了细致的描写,且以诗歌描写最多,也最有特色。其数量之多、描写之详细、视野之广阔,自古以来没有诗人能出其右。

(一)对丹霞山的整体抒写

澹归的丹霞诗,以雄放之笔,用远镜头的方式对丹霞山做了整体描绘。他说丹霞山形如船,神如龙,色如丹,“此山如船,紫玉台如梁头,长老峰如桅,海螺、草悬诸岩如舱,龙尾石如舵,俯视群峰,点点如波浪,绕山皆水……丹霞宜别名‘法船’。予未尝见真龙,长老峰如尺木,舵石如尾,海螺如项,草悬一带如腹,大龙脊之旁两坡如翼,与小龙脊连延夭矫,出海搏云,俯视群峰,点点如波浪,绕山皆水,非痴非蛰……西域诸尊者现龙奋迅三昧,非龙不得体,非奋不得行,非迅不得智,宜别名丹霞曰‘龙奋迅’。龙奋迅以神名,法船以形名,丹霞以色名。”[2]296-297并有诗云:

一片丹霞成太古,眠云走石谁能数……此山我名“龙奋迅”,穿云一角潜虯遁。名之以形曰“法船”,百丈连樯济巨川。赤脂透石名“丹霞”,天衣无缝围袈裟。层层剥落芭蕉蕊,瓣瓣翩翻菡萏花。或下凌江上浈水,峰峰云属还波委。何来脱颖叹锥头,又见生花怜碓觜。撩天白象鼻郎当,出海玄虾须吊诡。长老高幢自法筵,将军大纛无坚垒。紫金据座已非常,白玉成尘各放光。[3]375

诗歌描写丹霞外围赤石展布,如穿着一件天衣无缝的袈裟。山如一团攒花,岩石如花瓣,层层翩翻。象鼻山、海螺岩、长老峰、将军石、紫玉台等名胜如粒粒明珠,镶嵌在丹霞山上。

丹霞山主峰景观分上、中、下三个层次。下层有锦石岩寺、梦觉关、幽洞通天、长天一线、龙鳞片等景点;中层有别传禅寺、天然岩、紫玉台等景点;上层则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并峙,如出天表。故澹归有诗句云:“此山须作三回看,上下中间各一天。”[4]231

澹归认为丹霞“山川奇秀,与天台、雁荡争衡”[2]228。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山下三水合流,山上三岩鼎峙:

清歌无那影婆娑,台荡休将粉本讹。缓步岂知山势峻,遥观争识地形多。曲当四水浮双髻,高出三岩拥一螺。最喜先登还后劲,日车欲侧怕挥戈。(城口、长冈、扶溪,三水合流,从右绕前,出左与石塘水会于双髻峰下。三岩:朝阳、锦石、海螺,惟海螺为高)[4]40

澹归赞扬丹霞山水擅绝岭南,峰谷回环连绵,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登高望远,韶石山、周田、建封滩、瑶塘等地景色也非常优美。

擅绝南荒此大观,却应传出与人看。高悬一幅山如画,妙入连环谷似盘。韶石转湾仁化水,周田对岸建封滩。若知贤者无私乐,舞桌瑶塘也不难。[4]42

(二)对丹霞山重要景点的抒写

澹归对丹霞山重要景点、特色景点,或作专笔描写,形容曲尽,或对某一景点不同的景致,在诗歌中多次提起。在丹霞山众多名胜中,澹归最关注海螺岩、长老峰、紫玉台、锦江等景点。

1.对海螺岩的描写。澹归来丹霞山以前就从师祖空隐道独听说过海螺岩,故有句云:“空隐老人坐海幢,海螺岩畔思迴翔”[3]363;“海幢方丈里,曾说海螺岩”[2]364。空隐道独对海螺岩的推崇加深了澹归对它的衷爱。

海螺岩是丹霞山主要岩体之一,丹霞山如船,海螺岩如舱。海螺岩处绝壁之上,一径空悬,靠铁索相护(“丹梯铁索”),可达岩顶,岩顶有舍利塔(“螺顶浮屠”)。登上海螺岩,品茗看云,飘飘欲仙,澹归萌发了依岩结宇的念头:

一径空悬意悄然,锡声欲过不还天。曾为白马封金塔,更遣黄龙负铁船。杖底云生同倚石,篱边茶熟半浮烟。却思结宇依岩话,吞吐江山得几年。(阿字座元欲于此构精舍,以奉老人,予谓此散圣安禅之地,非法王所宜处。今当乞之为息肩计,不妨下个先手耳)[4]77-78

澹归在另一首诗中,同样描写登上高耸的海螺岩,看到云过林岩,花气芳润,称赞海螺岩是个结庐宜居之所,又一次表达了自己想栖身此地:

白足凌危磴,天风吹海螺。燕居宜在此,登座定如何。花落枯岩润,云兴活水多。法王垂手罢,吾意在烟波。[3]412

澹归在另一组诗中写重阳日登上海螺岩,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再次表达了自己对海螺岩的喜爱(澹归寂于浙江平湖,茶毗后丹霞僧众将他骨灰塔于海螺岩):

人间此日登高兴,我在高山更欲登。直上海螺岩上去,蝼蚁趁煞马前蝇。

才到东篱眼便青,簇新山海旧图经。谁能对此空归去,却让陶潜独醉醒。

一泓石乳泼枯茶,欢喜群峰欲散花。垂老与君无事好,满头霜雪衬烟霞。[4]208-209

澹归在诗中多处提到海螺岩,如“韶石山前五马渡,海螺岩畔千华路”[3]383;“峰头长老吹海螺,生绡一幅微烟拖”[3]385;“海螺岩上月苍苍,羊石城边水共长”[4]12;“分得雩坛甘露水,海螺岩畔日潺湲”[4]15;“归嘱海螺岩下石,也须结取火珠胎”[4]17。

2.对长老峰的描写。长老峰是丹霞山最高峰,在众峰拱卫中特立挺拔,独出天表。别传寺大雄宝殿正位于长老峰下:

伫立偏劳眼角长,衣云千尺蔽扶桑。支颐独在儿孙上,辟咡同归祖父旁。量到梵宫俱绝望,解开王髻忽分光。自然白月中天处,迦叶从来不覆藏。[4]77-78

长老峰观日是丹霞著名的风景之一。诗人描写了一轮赤日在地表浑沌处冉冉升起,光芒四射,为寒冬之晨带来了温暖:

谁将赤日唤金盆,旸谷输汤未易吞。四海不容分地界,一轮长欲耀天门。自然均照能开眼,率尔争光早断魂。莫怪寒岩来最晚,老僧背后有余温。[4]58

长老峰上有将军石高高矗立,所谓“长老峰为座,将军石作坛”[4]168,控险扼要,守卫丹霞平安:

是谁信手画乾坤,江楚风烟势欲吞。犹喜将军销剑戟,尚怜长老护儿孙。当关有虎惟高卧,半夜归猿只断魂。缔构也应支劫尽,与君剪烛共评论。(将军,石名;长老,峰名)[4]41

澹归诗中还有多处描写长老峰高危幽峻,如“长老峰头人欲老,喜逢天上神仙表”[3]367;“早来长老蒙头处,雪卷银河日影浮”[3]366;“长老峰头闻不二,松风云壑歌频伽”[3]369;“长老峰头曾钝置,晓猿夜鹤莫相猜”[4]35;“海山门下枝枝秀,长老峰边事事幽”[4]77-78。

3.对紫玉台的描写。紫玉台是别传寺前面一块巨大岩体。澹归有文记曰:“别传之寺,倚长老峰据座而雄视,右壁如列步障,左如袈裟之展势,欲断仍连。群石跳脱而下,有巨石南向,曰‘紫玉台’,乔松百许”[2]291;“紫玉台,巨石莹净,松钗满迳,可以葺亭宴坐”[2]293-294。紫玉台凌空突展,凭台观望,只见台下风起云涌,山中景色变幻莫测:

更上凌虚百尺台,袈裟左覆掌中开。西流大水云根决,南至薰风日道来。便拟明湖飞柳絮,漫将滑路委松钗。山川只许人经眼,陵谷谁分片石哀。[4]77

澹归常在紫玉台宴坐望远,迎来送往,“青藜杖顶才然火,紫玉台前已设灯”[4]73;“白云委地虚扶杖,紫玉为台别主香”[4]120;“韶阳借路问丹霞,紫玉台前一盌茶”[4]226。

4.对锦江的描写。锦江经仁化县城蜿蜒而来,在丹霞峡谷之间环绕穿行,两岸丹崖倒映水中,丹山碧水,景色迷人。澹归诗中多处写到锦江之美,如“锦溪梦高峡,影入青芙蓉”[3]342;“不知寺入三岩远,却见溪随九曲长”[4]36;“赤崖俯锦溪,对影共展席”[3]347;“莫便长驱梅岭坂,譬如重问锦溪津”[4]29;“倘为登临念公子,相期共荡锦溪舟”[4]114;“剩有金陵怀古句,携归散作锦溪花”[4]122;“抖擞几多倾倒意,可堪钝置锦溪滨”[4]135;“把袂谁将别恨偿,丹霞台下水茫茫”[2]24。

(三)对丹霞山特色景点的描写

澹归对丹霞山一些特色景点也很欣赏,并用细腻的手法写出景点对丹霞之美的衬托和点缀。如写“松岭”苍树虬枝,幽古秀丽:

欲选虬枝结蜃楼,烟绡轻羃互沉浮。海山门下枝枝秀,长老峰边事事幽。已觉须眉随我大,未知鳞甲倩谁收。因师识得清风起,百顷寒涛挟月流。[4]78

写“竹坡”翠竹千竿,墨绿如海,山风扫过,竹浪涌动:

筼筜数尺墨斜拖,清渭千竿忽涌波。脱颖定随零露上,扫坛时见烈风过。体非草木方呈异,用在东南不厌多。莫遣儿孙嫌地窄,弥天看取绿成窝。[4]78

写“芳泉”之水明净一洼,清冽如镜;烹茗煮茶,清香弥久:

石上空明镜影涵,为人流出澹中甘。碾茶未欲成龙凤,第水休教落二三。力尽边余白醉,梦回枕上益清酣。锦溪千里朝宗势,一滴俱无不用探。[4]78

澹归以丹霞山为家,对丹霞山充满挚爱之情。他在丹霞山驻锡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非常熟悉。因而他的丹霞诗乃用心抒写,顺手拈来,绝不同于一般文人模山范水之作。这些诗艺术水平高,写法不落窠臼,独出机杼。

(一)澹归对丹霞山水景物不作纯客观的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澹归移情于山水景物,赋予它们人的灵性,山水景物与他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如康熙五年(1666),澹归营建丹霞初成规模,奉迎其师函昰入主丹霞道场,并作诗12首与函昰相和。这一组丹霞诗就体现出这一特点。如:

五年荒草得人锄,捧出天然我亦初。曲水屡疑青章夺,雄峰不受白云扶。鼓钟竞发螺岩爽,龙象群分鹫岭图。浩劫剖开新世界,一炉镕尽旧规模。[4]77

诗写丹霞山经五年营建,以全新的面目展现于其师函昰眼前。现在其师要巡视丹霞山,他由衷地感到高兴,丹霞山水也似乎为之怡悦,“鼓钟竞发螺岩爽,龙象群分鹫岭图”。再如:

连波涌作百千峰,分势合形各不同。未许秦人求出路,肯容谢客辨来风。玉台起雾趋江左,舵石捎云略海东。此日随师三匝后,自矜长在翠微中。[4]78

诗写函昰巡游丹霞,众峰似乎也有灵性,有意在函昰面前展现各自姿态,紫玉台、舵盘石尤有灵性。

康熙七年 (1668),澹归挚友南雄知府陆世楷游览丹霞。澹归营建丹霞山,多得陆世楷的帮助。他对陆世楷十分感激,对陆世楷的到来十分高兴,真心欢迎。丹霞山水也似乎懂得主人心情,随主人一道表现出好客的热情。陆世楷一行舍舟来到丹霞山脚下,即见“岩岫增波澜”,“积风荡烟霭”,“夕岚下天风,云暗水生白”[3]330。第二天一早,宾主开始登山,丹霞山早已摆开了欢迎的阵势,“钟声发明爽,豁落天门开”,“凌空得壮观,过隙归纤尘。双堤隐丰林,树色何佳哉”[3]330。陆世楷在丹霞山住了一晚,因公务在身不能多停留,宾主不舍,山水也似乎在挽留这位匆匆来去的客人,“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时迷。篮舆下白云,玉台为之低。溯流上瑶塘,指点前游蹊。北风吹别恨,雨色仍凄凄”[3]331。

澹归为营建丹霞山,走州撞府,长久在外募化,好容易才回山,丹霞山水似乎也知投桃报李,草木荣欣,钟声悠长,似乎在迎接他的归来:

赢得归山不偶然,出门虽晚到还先。四时水草随阶下,万里风云息眼前。峻极藤萝扶石磴,空悬洞壑倚江船。且教莫撞鲸钟乏,恐负深长太古年。[4]13

澹归在许多诗中都表达出对丹霞山的痴爱,丹霞山水似乎也感知到主人的这片爱心,当澹归闲暇之余,便在主人面前展现出美好的意境,取悦主人。如:

钝栖敢意此为家,拔地支天出女娲。枕上不闻同井柝,饭余还啜本山茶。老松大竹藏深屋,赤石清泉散彩霞。更有月寒清绝处,慢煨冬笋看梅花。[4]13

诗前四句写他对丹霞山的喜爱,后四句写丹霞山没有辜负他的一片爱心,把山中雅致清幽的景色呈献在他面前。“老松大竹藏深屋,赤石清泉散彩霞”;“月寒清绝处,慢煨冬笋看梅花。”这是多么清雅脱俗的意境!这是丹霞山特意呈给主人的心灵享受。再如澹归夜深人静时登上丹霞之巅赏夜:

鸣钟以绝响,乘月登天梯。白影筛松阴,参差不能齐。万类向春荣,亦有秋虫啼。石角转微风,众香何纷披。文繁互可略,真色眉间低。此宗回向地,异武皆同蹊。复如日车行,西逝无东移。蔷薇隐暮屏,薄烟澹迷离。吾欢亦若斯,黑甜赴前期。枕簟一以设,为遣长鸣鸡。[5]308-309

丹霞山就着意为主人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树影婆娑,秋虫乱鸣,野花飘香;星空繁密相间,月亮缓缓西沉。主人感到无限的惬意,“吾欢亦若斯,黑甜赴前期”,静静躺在凉席上,等待黎明的到来。

在澹归众多描写丹霞山的诗中,诸如“昨夜素交曾入梦,一轮明月照空山。天梯直上青霞起,龙尾同骑白日环”[4]47;“虚阁俯深江,风雨时一吼。孤情托眇莽,游目亦无偶。微云起空山,卷舒故难久”[3]341;“扫室存孤影,开轩数落花。何年留子石,垂老识丹霞。绝涧云生衲,浮空月上查。为呼无事客,携手出非家”[3]430;“侥幸寒岩别路通,故乡无分老相从。赤城霞借千寻石,青海澜翻一坞松。谁写金莲深草外,自支铁塔瑞云中”[4]12;“惨澹相期十载心,如今真得住山深。雪岩水自连云洁,松坞风兼带竹阴。万仞一关当独立,百年双眼送长吟”[4]10等句段,无不显示出丹霞山水景物的灵性,它们与主人能相互感应,情感默契,形成非常圆融的意境。

(二)澹归丹霞诗善于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山水名胜如珠子般一一串连起来

这种手法常见于游记散文中,在诗中较少见,因为诗具有很强的跳动性,在这种跳动性很强的文体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不仅需要很强的驾驭能力,而且需要充实的内容,要做到人物景点有机交融,通过人物来显示时间和游踪;需要把每个大景点分成若干小景点,每个小景点又要各具特色。澹归所有的丹霞组诗都采用了这一手法,以游踪为经,以时间先后为纬,有条不紊地将丹霞风景依次呈现出来,诗因此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如康熙三年(1664),南雄太守陆世楷来访,澹归作《孝山来游丹霞》20首。康熙五年 (1666),天然函昰巡游丹霞,澹归作《和天然老人丹霞诗》10首。康熙七年(1668),陆世楷重游丹霞,澹归作古体组诗《孝山重游丹霞》7首。下面以《孝山来游丹霞》为例加以说明。

康熙三年,南雄太守陆世楷来访丹霞,澹归“以仲冬二十日自相江同上,二日到寺,即周海螺岩一匝而下,二十三日从锦石岩登舟,至瑶塘而别”[4]39。诗以游踪为主线(船入丹霞——足登岩壁——话别锦江),以时间为辅线(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构成一组绝妙的丹霞山水画。

二十一日船从锦江入丹霞时,自铜鹤岭看观音送子石,描写逼真:

雨断云疏晓势开,岚光无数斗船来……不意贵人生羽翼,似从大士出胞胎。绕山三匝看犹在,谁结莲花七宝台。(过铜鹤岭,观音石,仿佛花冠璎珞之相。江水环山左右,前后绕之三匝,皆如觌面)[4]39

自锦江仰望丹霞,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岩上山花烂漫:

指点曾城郁绛霞,舟行云驶又纷拏。望穷绝壁元通水,投至深林不是家。介弟旌旗迴却月,象人弓矢落悬崖。御风直上天梯看,满树寒香笑吐花。[4]40

二十二日登上长老峰,见屯军砦形如仓廪,人面石不像“人面”,像儒巾或倒靴。峰顶有泉水冒出,周边草木茂盛:

笼日云连罩月烟,从新刻画倍生研。斧斤谢客林俱辟,畚锸愚公海亦填。仓廪成形方得地,巾靴假号莫欺天。断崖续雪虽寒瘦,依旧灵芽泼冷泉。(屯军砦在长老峰左,形如仓廪。人面石在雪岩左,殊不似,颇似儒巾,又似靴尖倒跃者)[4]41

二十三日离开丹霞山别传寺,下山时顺便游览锦石岩,见岩前马尾瀑水如檐溜,岩中锦屏五色斑斓,沿途有仙人榻、梦觉关等胜迹:

余勇犹堪贾锦岩,穿林切骨冷松杉。抽泉作雨长承溜,炼石为天别制龛。铁裹门阑曾限鬼,茧缠担石不留蚕。曲肱漫设仙人榻,梦觉关头莫再三。(锦石岩前有飞水,晴天如檐溜,岩中石五色,正如龛,亦如出蛾之茧。岩旁铁门,僧所以自固者,仙人榻、梦觉关皆其胜迹)[4]41

送客锦江,情意难分,山水似乎也为之动容:

送别在何所,言从护生隄。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时迷……溯流上瑶塘,指点前游蹊。北风吹别恨,雨色仍凄凄。欲别不能言,满口无端倪。[3]330

(三)澹归丹霞诗充满动感,很少对景物作静态的描绘

澹归诗如一幅动画,人徜徉于画中,以人的活动徐徐拉开诗“卷”。即使诗中无人,山水景物也是动态的,山风拂枝,流水潺湲,云蒸霞蔚。他选择的是动态的意象,并对意象作动态的组合,每首诗不是一幅单独的画面,而是由一帧帧画面组成的蒙太奇。如:

更解到山维,随流待嘉客。夕岚下天风,云暗水生白。候人落沙头,联骑见山脊。相对慰泥涂,素瓷延敝席。轸公山水情,冲寒色弥怿。此中亦有路,登顿倍险窄。方舟蹴浪花,篙齿啮堕石。炬火列长隄,江影乱明灭。荒园且假榻,风景半畴昔。幽梦舒劳筋,徐理登山屐。[3]330

这首诗写于康熙七年 (1668)陆世楷重游丹霞,澹归在锦江码头相迎,晚上宾主就在山下歇息。这首诗意象流动感很强,最明显表现在句子中的动词繁密,一句或两个动词(“随流待嘉客”“云暗水生白”“候人落沙头”“登顿倍险窄”),甚至三个动词(“江影乱明灭”)。诗写出了迎客的整个动态过程,“候人落沙头”——“联骑见山脊” ——“相对慰泥涂” ——“素甆延敝席” ——“登顿倍险窄” ——“荒园且假榻” ——“幽梦舒劳筋” ——“徐理登山屐”。对春江晚景也作了非常动态化的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目睹其景。如写傍晚宾主一同乘船去对岸,“此中亦有路,登顿倍险窄。方舟蹴浪花,篙齿啮堕石。炬火列长隄,江影乱明灭”,动词使用得十分贴切流畅,这是多么幽美的晚春迎客图。

再看澹归在锦江送别陆世楷:

送别在何所,言从护生隄。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时迷……溯流上瑶塘,指点前游蹊。北风吹别恨,雨色仍凄凄。欲别不能言,满口无端倪。[3]330

诗选择了若干带有离愁特征的动态意象,如山峰迷朦、锦水脉脉、北风清寒、雨色凄凄,再配上“理扁舟”“溯流”“指点”“满口无言”等一系列送别动作,形成凄美的春雨送客图。

再如描写丹霞山法堂:

宝镜高悬万象低,千围百匝一轮齐。此峰直下超无上,群水朝东却向西。开口即知存地位,入门何处问天梯。为看气宇如王者,密密堂堂也不题。[4]77

诗描写了法堂所处的地理方位,显得气脉流动。法堂高居,群峰拱卫,山势趋伏,锦水西流,以此衬托出一个说道弘法、超度众生神圣之地!诗前面七句,每句至少有两个动词。这首诗中“无人”,通过联想、想像、比拟手法,把静态的群山、庙宇写活了,又对它们作了动态组合,勾勒了一幅灵动的丹霞法堂图。

澹归丹霞诗许多句子也显得非常灵动活跃,所描写的景物充满活力,读他的这些诗,似乎是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哲理,即运动是绝对的。如“微云起空山,卷舒故难久。一朝随飘风,缕缕复何有”[3]341;“扫室存孤影,开轩数落花……绝涧云生衲,浮空月上查”[3]430;“雪岩水自连云洁,松坞风兼带竹阴。万仞一关当独立,百年双眼送长吟”[4]10,“暗香侵坐侧,残雪倚山巅。烟月留空定,松筠助碧鲜”[3]411。

澹归“锸刻高举,独立古今间,成一家言”[6],世人对他评价甚高。在众多中肯的评价中,其法兄阿字说他的诗“健笔劲气……浩浩然,落落然,使人如攀琼枝、坐瑶圃,离奇光怪,楷模宇内”[2]卷首。挚友沈皞日说他的诗“浩浩乎,落落乎,如山如岳,如泉鸣谷应,如风起波兴,如草,如篱英,如春云之和蔼,如秋月之澄清。来不知其所端,去不知其所向,不必分其为始,分其为终;不必分其为儒为僧”[5]卷首。澹归的丹霞诗最切合二人的评价。

陈永正在《岭南诗歌研究》中列举了韶关人北宋余靖、清初廖燕写的丹霞诗,也列举了广东人汪后来、罗天尺、张锦麟的丹霞诗,还有域外海阳人陈王猷的丹霞诗[7]。更有清人陈世英《丹霞山志》录有多人创作的丹霞诗。澹归的丹霞诗无论从所抒写的内容,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无疑是最出色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本来就是清初杰出的诗人,二是他在丹霞山居住长达16年之久。他的丹霞诗是岭南山水诗中的璀璨明珠,为丹霞山水旅游文化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丹霞山长老丹霞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仁化县助力环丹霞山环境整治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仁化·丹霞山
情系丹霞山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证研究
惩罚
不想再活一百年
上帝怎样惩罚了偷打高尔夫球的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