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礼片在叙事策略上的审美探索
——以《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无问西东》为例

2020-02-24莫欢丹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回环西东建国

□ 莫欢丹

献礼片,指在某个重大纪念日上,针对具体的对象拍摄的表达特定情感和体现纪念意义的影片,具有定向性及价值追求。《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片,获4.16亿元票房;《无问西东》是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献礼片,获7.54亿元票房;《我和我的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片,获31.71亿元票房。作为献礼片的代表,这三部影片受众较多。它们之所以能够收获高票房,除了因为使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还因为其在叙事美学上的传承及发展有所突破。本文从叙事策略方面分析以上三部献礼片的审美探索。

叙事,即讲故事,是叙事者将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组合、表达并传播的过程。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即如何重组、排序等,就是叙事策略的运用。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叙事策略中,不同的时空安排决定了叙事结构的呈现,最终也影响着影片精神价值的表达。

一、叙事时空的安排

马赛尔·丹尼尔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说:“电影首先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在变化,场景在变化,人物在运动,情节不断向前推进。”①时间也推动着空间的流动。空间,即情节发生的地点,往往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物命运的发展。同时,人物自身的改变也会影响空间的变化。不同影片的场景也有不同的转场方式,引导观众去思考。

《建国大业》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云变幻。导演和编剧对故事题材进行筛选与提炼,选取了重庆谈判、国共决裂、国民党溃败、共产党解放北平、开国大典、召开政协会议等一系列经典事件,在时间流逝中体现事件动态,成为叙事的整体基调。

《我和我的祖国》所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较大。为了在两个小时内展示70年的历史,影片结合大事件,选取了七个时间点:开国前夜、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前夕、奥运女排三连夺冠当天、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落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前夕。影片的七个时间点大致按照时间不断推进的方式来进行,每个短片之间都有特殊的空间转场,每个短片之前都有特定的人,用特定的笔,写出接下来要表现的大事件。

《无问西东》则横跨清华百年校史。但其时间线并不是按前后顺序展开的,而是四个主人公(20世纪20年代的吴岭澜、30年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陈鹏、21世纪的张果果)的故事交错相连。四个故事经过十三次切换,形成的影片叙述时间轴线为当代—60年代—30年代—20年代—30年代—当代—60年代—30年代—60年代—30年代—当代—60年代—当代。故事的空间连接皆为“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每个故事都有大学的背景作为支撑,整个影片之间的空间切换以及时间跳跃通过黑幕过渡完成。

二、叙事结构的呈现

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说:“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中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②按照李显杰的电影叙事理论③,叙事结构有回环式套层结构、交织式对照结构、因果式线性结构、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等多种类别。因叙事时空的处理不同,三部献礼片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结构,精彩纷呈。

《建国大业》属于因果式线性结构。线性,指的是“叙述沿着一条现成的路径从头到尾重新追溯事件,从而讲出一个故事”④。在线性叙事中,顺序是单线叙事结构中最基础、最普遍的结构之一。线性叙事能够进行下去,往往有情节上的因果逻辑,因而,线性结构又称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建国大业》以时间为主线进行逻辑叙述,按照“建国”的发生顺序,从故事发生的动机(统一全国)、起因(重庆谈判失败)、过程(国共两党一退一进)、高潮(开国大典)、结局(召开政协会议)为线,前一个情节促使后一个情节发生,因果随事件依次出现,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逻辑表达,叙事节奏上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故事较为完整与统一。

同样是建国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采用的是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所谓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指作品整体上以看似无明显连贯的情节串起来,通过几个相互间并无明显因果关系的故事片断连缀而成的影片文本结构。影片共由七个故事组成,这七个故事除了时间上的连贯性,便是主人公的平凡命运与国家的伟大事业交织其中的共同点。除此以外,上一个故事中发生的情节并不会推动下一个故事的发生。因此,哪怕最后两个小故事(《白昼流星》与《护航》)不按时间顺序出场,也不影响观众的接受。事实上,缀合式团块叙事因故事之间的非因果性,往往会有分散影片时长、人物形象扁平化、情感不深刻的弊端。七个小故事因时间分配有限,故事情节无法深入展开,尽管演员们已经使尽浑身解数,荧幕上的主人公形象仍大多数都是“脸谱化”。情节简单、人物单一,那么影片靠什么来打动观众,并获得高票房?唯有七个故事共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追求。

《无问西东》乍一看与《我和我的祖国》结构很像,但在分析影片各自的时空变化后,我们会发现,影片由21世纪张果果的故事讲起,最后又在他身上结束。四个人物的故事之间是存在逻辑联系的:20世纪20年代的吴岭澜是30年代的沈光耀的老师,沈光耀是60年代的陈鹏的救命恩人,陈鹏还有一个同窗李想,李想后来营救了21世纪张果果的父母。小说情节构成一种回环,时间继承性和命运的交织、生命的循环往复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叙事结构在叙述上以多层叙述线索为叙事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我们称之为“回环式套层结构”。应该说,回环式套层结构对导演的执导要求是很高的,如何通过对多个故事的并线叙事、表达影片的精神旨归而不混乱,适时的剪辑和剧本合理的穿插改编都是重难点。

三、叙事情感的追求

叙事策略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艺术主题。比较《建国大业》与《我和我的祖国》,两者同样是建国周年的献礼片,但因为题材的选取不同,叙事时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叙事结构,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精神感受。《建国大业》的线性叙事结构着重于呈现历史,让观众沉浸在故事里,从而加深对战争胜负的理解,也感受到自由民主的重要性,珍惜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果实。《我和我的祖国》的团块叙事结构将人物置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让观众从情节参与者转变为故事观察者、审视者,去体味主人公与自身经历的共同点,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个人和集体的命运交织、融合在一起,每一个“我”都在“我的祖国”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达成由“小我”到“大我”的精神洗礼目的。《无问西东》用回环叙事的手法,使四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又有内在关联,在影片中反复地进行对生命的考量、内心的思索,对正义、真实、无畏的宣扬,从而展示清华人“无问西东,但问深情”的精神旨归,达到礼赞百年清华的目的。

综上,献礼片是一种带有宣传、礼赞性质的文艺作品,不同叙事时空的安排可产生不同的叙事结构,从而产生程度不同的精神价值效果。

注释:

①[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滏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73.

②[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制作的原理[M].周铁东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9.

③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④[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 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回环西东建国
《黄帝内经》回环英译的选择与顺应
嘟嘟闯关记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无问西东 只因一个热爱
透 月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建国通宝”钱考辨
学习“骑撑前回环”动作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