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博士到正高级教师的蜕变

2020-02-24杨大忠

师道(人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博士中学

●杨大忠

2019年年末,凭借精深的教学研究、精巧的教学设计、娴熟的说课能力以及圆满的论文答辩,我终于评上了浙江省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这意味着我成为了我国以全日制博士身份进入中学而评上正高的第一人,对我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博士毕业进入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任教至今,走过太多的艰辛与坎坷,终于获得了中学阶段的最高职称,其中的感慨远多于欣喜。

在浙江,博士进入中学任教,最早也要追溯到2005年,由一位浙大中文系博士进入杭州第十四中发端,迄今已过去了15年。2010年8月,当我以全日制历史文献学博士的身份入职桐乡市高级中学的时候,浙江全省中学里的博士有几人呢?蔡伟教授给拙著 《语文深度解读论》所作的序言中是这样说的: “据我所知,当时整个浙江省进入中学的博士不会超过三个人,都在杭州的重点中学,并且后来都先后脱离了中学岗位。”浙江如此,其他省市中学里的博士也是凤毛麟角。但从2015年开始,博士进入重点中学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朗起来。现在,就杭州来说,几所重点中学都引进了博士,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至于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任教中学,早已是遍地开花见怪不怪。撰写这篇文章,旨在以我的收获与感悟,给那些已经进入中学或即将进入中学的高学历人才一点有益的启示,使他们不至于像我一样经历那么多失落与彷徨。

一、培养教育情怀,以爱心对待学生

如果博士能够轻松地进入大学任教,他们还会选择中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博士之所以选择中学,往往有以下几种因素:1.博士大规模扩招导致大学招聘教师的条件越来越高,这些苛刻的条件制约了许多博士的求职之路;2.很多博士想要留在大城市,但大城市里的大学入职门槛太高,竞争太过激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大城市的重点中学;3.硬性条件的制约,我入职中学就属此类。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应当说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当年博士数量还不像如今这样多。但大学招聘往往都附带一个条件:不得超过35周岁;我当时恰恰36周岁。虽然有几所不错的大学对笔者的科研能力非常认可,但仍旧无法通融,无奈之下,我最后选择了中学。

所以说,博士选择中学,往往并非出于教育情怀,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致。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博士 “身在曹营心在汉”,希望立足中学,以此为跳板,在机会合适的情况下,再进入大学或其他部门(的确,有一些博士最终如愿以偿)。如此,自然谈不上对中学教育的由衷热爱。

我当年进入中学,起初也的确非常苦恼,因为中学的工作节奏与大学完全不同。教学质量是中学的生命线,所以中学在教学上都抓得很紧,起早贪黑是中学教师工作的常态。刚进桐高,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 (11)班的班主任。晨光熹微的时候,班主任就要督促学生起床跑操;作为语文教师 (笔者硕士博士阶段研究方向都是历史文献学,但入职桐高的时候,学校不缺历史老师,在校长的建议下,我改教语文),我还要带领学生早读。每周两次的晚上,我还要坐在班级的讲台上陪学生晚自修,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学生熄灯就寝后,对班主任而言,有时巡查宿舍也是必要的——这种工作状态完全超出了我当初的预想。之前,我不是没想过任教中学的不易,但现实却更加艰辛。我感到非常苦恼,一段时间甚至萌生了离开中学去读博士后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指导老师陆炳荣校长看出了我的心态,他把我喊进了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小杨,教育是很容易令人灵魂结茧的工作,没有教育情怀肯定是不行的。我能看出你的苦恼,但你要扪心自问,你对学生的付出究竟是出于获得一份养家糊口的报酬还是真正由衷地热爱学生?如果是前者,我希望你能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你读书读到博士,最终目的还不是想通过学术为社会做贡献吗?在中学任教,亲手把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他们的成功就是教师最大的欣慰,这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所以,无论你选择哪条人生之路,最终的旨归都是一致的。并且你要相信,中学与大学一样,不会亏待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你好好想想吧。”

这番沉甸甸的话使我深受触动!是的,与大学相比,中学可能更需要爱心与奉献。既然选择了中学,就不能知难而退,而这需要教育情怀的支撑。于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褪去了消沉与失落,以饱满的热情与学生同喜同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忘不了学生考试失败时经过我的开导他们眼里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忘不了一些学生因为经受了家庭的不幸变故而日趋消沉时我的鼓励促使他们重新焕发的青春光彩,忘不了学生将我作为知心朋友对我倾诉内心苦闷而我则告诉他们要做生活强者的动人画面……迄今为止,我在桐高已经完整地带出了三届学生,每到毕业季,学生带着依恋与不舍与我拥抱告别成为心中最深刻的场景。

教育情怀与高学历未必成正比,博士任教中学,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怀作支撑,是很难适应中学的工作节奏的。如此,博士待在中学,就是对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情怀是博士任教中学的第一要素,一个对工作没有激情、对学生没有足够爱心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会成功。

二、提高教学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大学侧重学术科研,中学侧重课堂教学,就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而言,博士在中学往往不占优势。师范类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堂驾驭技巧非常娴熟,教学内容主次分明,语言表达更是明晰流畅,这种能力的确不是一般博士擅长的。而课堂教学能力是中学教师安身立命的主要法宝,如果博士的教学能力逊色于本科生与硕士生,不仅自己深感压力,而且也会使他人产生质疑。

读研之前,我在老家安徽某农村初中任教过9年;经过硕士博士阶段6年的磨练,重回中学,我发现在教学能力上已经大大落后于年轻教师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能熟练使用,二是教学内容经常抓不住重点。围绕课文中的一个细节,我往往能管中窥豹地拓展出全新境界,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固然体现出精深的文本解读能力,但往往舍本逐末,偏离了教学重点。这使我倍感苦恼。

能力不足,就要虚心向他人求教。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经常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吸取他人的教学精华,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将文本的深度解读作为自己主要的教学特色。为了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我还经常向年轻教师虚心请教,得到他们的无私传授。虚心加上耐心,我逐渐克服了教学中的弱点,教学技能日渐精进。课堂上,我神采飞扬,激情四射,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加上精深的教学内容,使我成了桐高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师之一。

作为博士,一旦在课堂教学中站稳了脚跟,就要思考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如果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参,教师仅扮演传声筒的角色,那是体现不出博士的价值的。有鉴于此,笔者经过探索,逐渐提出 “学术语文”的概念,即在教学中围绕课文中的某个细节向课外的经典名著拓展延伸,在文本与名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有机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两者之间比较、鉴赏、质疑、归纳,突破文本教学内容的狭隘,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 “大语文”的范围内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2016年5月,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 “高中语文疑难问题解决”的高端教学活动中,笔者给全省的高中语文教研员和语文名师开设了一节名为 “学术写作”的公开课,大获成功。这节公开课非常鲜明地贯彻了笔者提倡的 “学术语文”概念,得到与会专家的首肯。2017年10月,在权威语文赛事第六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 “学术语文”首次面向来自全国的语文专家与同人倾情演绎,笔者执教的 《雨霖铃》实至名归地获得全国一等奖。这标志着“学术语文”由概念到实践逐渐走向成熟。

博士之 “博”,一在于知识的渊博;二在于研究的精深,也即“博观而约取”。这两者如果在教学中体现不出来,那是非常可惜的。任教中学的博士,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深挖开拓,立足教参又要突破教参,对传授的课外内容要能围绕教学目标与文本做到收放自如,形成 “自我” “唯一”的教学特色。固守、复述教参不作任何改变,对博士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大忌。

三、固守自身优势,紧抓教学科研

重点中学之所以引进博士,一方面是希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借此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那么,博士进入中学后,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总体情况如何呢?

笔者与中学里的许多博士都有过接触,发现绝大多数博士的教学科研呈停滞状态,也就是说,对很多博士而言,博士学位仅仅是他们进入重点中学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他们却在 “容易令灵魂结茧的工作”中安于现状,庸碌无成。无论申报教学课题、论文获奖还是发表教学论文,与本科生与硕士生相比,博士们都不占优势。这种 “自废武功”的现状实在令人痛心。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博士们研究能力的废失呢?

首先,攻读博士阶段从事的是学术研究,与中学的教学研究相比,学术研究似乎更加 “高、大、上”。如同前文所言,博士进中学往往并非自愿,带着这种心态,在进入中学的起初阶段,他们往往看不起教学科研,我当初进入桐高就是这种心态。时过境迁,几年过去,等到博士们发现教学科研在名师评聘与职称评审中的重要作用,试图重拾教学科研,往往为时已晚;其次,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重点抓分数,教师们忙于应对教学、考试、阅卷等事务,这也限制了博士的研究能力发挥的空间;第三、转型的困难。学术科研搞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学科研一定也能搞好,思路不同,出发点不一样,方向不一致,导致博士从事教学科研也存在难度。

而教学科研在成就名师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能力与教学潜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出别人无法否定的显性特征。所以,要想成为名师,必须紧抓教学科研。

我深感庆幸的是,从我进入桐高那一天起,我的指导老师陆炳荣校长就对我的教学科研进行量化考核:以一年时间为转型期,之后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教学论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与待遇的发放数量相挂钩。这对我提出了极大挑战。我的硕士与博士阶段研究的都是历史文献学中的古典目录学,与高中语文几乎产生不了联系,研究语文教学,等于换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起初投稿核心期刊,处处碰壁,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回复“不予录用”,几乎都要绝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失败一次,我就把稿子重新修改一次,使其日趋完善。2011年9月,我终于等来了核心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录稿通知,11月拙文 《论〈祝福〉中的“醉醺醺”》正式刊载出来。投稿的坚冰一旦打碎,一发而不可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推进 “学术语文”顺利实施,使经典名著与课堂教学内容完美结合,除了语文学科研究,我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到德育与文学 (主要是《水浒传》研究与桐乡地方名人研究),这些研究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使学生耳目一新。从进入桐高至今,我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130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大学学报,以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文章共60余篇,CSSCI来源期刊 5篇,专著4部;此外,我还主持了省级规划课题一项 (已顺利结题),参与省级课题5项,获评浙江省首批精品选修课程、嘉兴市第五批精品选修课程各一门。

精深的研究能力与丰硕的研究成果使我获得了尊重,我先后被聘为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木心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员,并且成为了浙江省水浒研究会的副会长;在2019年的正高级教师评选中,突出的科研能力成为我最终成功的绝对因素。

成功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当初入职桐高的时候陆校长不对我进行教学科研的量化考核,我还会有今天的成绩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我的教学科研是被逼出来的,但这种 “逼”却使我逐渐懂得了教学科研的乐趣与价值。现在,在我心中,教学科研与学术研究是并重的,不存在厚此薄彼。刚刚入职中学的博士朋友们,一定要意识到教学科研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入中学,就要果断从学术研究转到教学科研中来;要能及时将教学中的心得付诸笔端,撰文投稿;要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课题申报与论文评奖活动。这些活动起初恐怕都不会顺利,屡战屡败有可能成为常态,但不能由此因噎废食,须知转型时的痛苦只是黎明前的黑暗,黑暗的裂口一旦被撕开,天边的彩霞将会越来越绚烂。

2016年我曾在 《师道》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 《博士坚守中学课堂的心路历程》,文中回顾了我在中学的酸甜苦辣以及自己的微薄成就,展望了自己在中学的前途:

道路就在前方,未来的世界充满诱惑与迷惘。我这个已在中学里奋斗了六年的博士将再次扬帆起航,迎接未知世界的召唤。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我深信那里必将有着响彻云霄的天籁之音,只是因为我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热爱教研。

如今,凭借实力终于以全日制博士身份进入中学而评上正高,我感到非常欣慰,庆幸自己没有湮灭无闻。随着越来越多的博士进入中学,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学如何健康发展会成为非常有趣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我真心希望我在中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我的建议与感悟能使已经进入或将来进入中学任教的博士朋友们在自我发展途中少走一点弯路,从而更快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博士中学
制冷博士来帮忙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神奇博士感冒了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博士蚊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