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解读

2020-02-24

视听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火星太空

□ 王 锐

人们对未知的太空有着无尽的向往,对太空的想象与探索也从未停止。太空科幻电影因其特殊的表现手段,不断满足着人们对太空的好奇心。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对太空的认知也逐渐深化,推动着太空科幻电影的不断发展。从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到2018年的《太空救援》,太空科幻电影的叙事背景从月球到太空甚至更为遥远的星系,电影特效不断创新,不断刷新着受众的感官。

一、已知与未知:太空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类型呈现

学者黄德泉曾在《论电影的叙事空间》一文中写道:“电影中人物生存或活动的空间,是由人工或自然的景和物构成的可视化的具象空间。”①太空科幻电影中存在许多以道具、美术等肉眼能够识别的物质空间,物质空间这类物质空间有的在受众认知范围内,有的则需要去感受和想象。不同的空间类型都在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亦幻亦真的太空环境中,感受未来世界的科技感。

地球空间一般是太空科幻电影故事情节展开的出发点或落脚点。已知的地球空间对观众和影片叙事来说都是一个参照物,以地球空间作为基础,一方面能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到影片所营造的空间中,另一方面营造出地球空间与太空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如《火星救援》的结尾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星球,安全、舒适的地球母亲张开怀抱保护着人类,与深不可测的危险太空形成强烈对比,增加了叙事活力。《星际穿越》中的地球千疮百孔,人们正向逃离,但没有任何空间比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太空科幻电影往往利用已知地球空间先将观众带入影片的视觉与故事氛围中,继而带领观众开启未知的太空之旅。

太空舱和基地在太空科幻电影中是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处于相对安全又极不稳定的状态。基地空间相对来说比太空舱大很多,同时也更为智能,扮演着一个位置固定的“栖息地”的角色。正如漂泊于太空中的一座孤岛,相对于外部毫无防护的太空,太空舱和基地空间有水和食物以及能量补给,是人类暂时的“避难所”。在《火星任务》中,救援小组的宇宙飞船遭到撞击,导致宇宙飞船在登陆火星之前燃料泄露、发动机严重损毁,救援人员命悬一线之际,故事情节被不断推动向前。

神秘的太空空间刺激着人们的探索欲,对未知的太空空间进行想象性创造不断给观众带来满足。在3D 技术和巨幕技术的支持下,新世纪的太空空间在视觉效果上更为震撼,风格化的奇观空间也成为该类型电影的标识。大部分太空科幻电影将太空空间塑造成黑暗、寂静、奇幻而又危机四伏的奇观空间。一方面,在视觉感官上令人叹为观止,《火星救援》中呈现了火星连绵起伏的群山、红色沙漠等,使观众置身于火星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空间叙事能力得到释放,太空空间融入于故事情节发展和影片叙事之中。《星际穿越》冰层密布的曼恩星球、《火星任务》中的陨石雨等太空中的“灾难事件”俨然成为太空科幻电影的“必要条件”,增加了电影本身的戏剧冲突。

未知天体空间已经超越了人们的认知,尚未被科学证实,属于影片制作者的创造。影片中的人物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熟知空间的异态星球或全新空间。影片制作者依据科学预测和想象创造出完全陌生的未知空间,在完成叙事的同时,利用技术、场景、造型为观众提供更多对太空的想象和思考,满足观众对未知天体空间的探索欲。《星际迷航》中未知的时空、神秘的暗物质、无边的黑洞,《星际穿越》中虫洞、熔岩星球、五维空间等场景用不同的造型塑造全新的未知天体空间,成为影片的风格化特色。

二、真实与虚拟:太空科幻电影空间叙事手段

太空科幻电影因其特殊的类型,会运用大部分篇幅描绘神秘的未知空间。存在于想象中的未知空间电影利用现代电影技术转化为屏幕上可观可感的虚拟空间,空间是虚拟的,观众对空间的感知和情感触动是真的。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

太空科幻电影通过摄影技术、特效技术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新电影技术来营造真实感。摄影技术呈现出的影像真实通过演员在镜头前表演及后期剪辑来实现,特效技术则是美术、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在《月球旅行记》之后数百年,太空科幻电影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因为传统的摄影技术无法满足观众对太空空间的要求。3D 立体成像技术对太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扁平的、想象中的空间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得以呈现。IMAX 银幕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更高,音响系统也更为完善,银幕面积巨大,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星球大战》运用500 多个特效镜头,营造出近乎真实的星球之间的战争;《星际穿越》才有IMAX 摄像机进行拍摄的画面占据影片的70%,呈现出辽阔的空间感。徐竟涵《高科技语境下的电影运动镜头》中说:“技术是艺术演进的催化剂,但技术本身不能抚慰人的心灵,艺术中的美和诗意才能拯救人的灵魂。”②技术的发展是太空科幻电影发展的助力,但真正优质的影片需要利用技术传递艺术真实。

时间与空间是电影的必备元素,太空科幻电影中的时空旅行也使物理概念中抽象的时空概念得以具象化。在影片中,时间和空间的运用比较灵活,时间可以伸缩或延伸、追溯或模糊。电影画面由不同的空间构成,空间在电影叙事的过程中始终在场,但空间突破了观众所熟知的环境,进入虚幻的世界中。

太空科幻电影的时间一般设定在若干年以后的模糊界限,影片叙述人类在未来世界可能遇到的危险与灾难,时间背景设定在未来,制作者可以大胆地想象未来太空中的故事,建构更为精彩的奇观空间。2000年上映的《火星任务》,时间设定在2020年,讲述救援小组前往火星拯救探索队员的故事;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时间设定在2500年,带着地球去流浪,离开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太阳系。

吴岩认为“科幻小说主要的形式策略源自对待疏离或陌生化的态度,用一种想象的框架或可能的世界去替代作者的经验环境”③,科幻电影亦是如此。太空科幻电影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离不开真实的世界,往往依据时代对太空的探索,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样能引发时代的思考。

三、情感与隐喻:太空科幻电影空间叙事的文化所指

在太空科幻电影中,物质空间的呈现往往隐含着意义表达,太空科幻电影在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面临绝境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方面为我们提供深层次的启迪。导演将自己的观念及价值观巧妙地融合于影片中,每个镜头都耐人寻味。《地心引力》结尾部分将斯通的面部特写与深蓝色的地球放在同一画面中,隐喻着在深不可测的太空中面临绝境时,斯通渴望能够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影片的自我救赎与回归地球家园的主题在结尾得以彰显。听觉空间同样以丰富多元的形式进行叙事。《星际穿越》对管风琴的运用让人印象深刻,一方面,管风琴音乐与教堂联系在一起,有着一定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飞船在太空中穿梭的同时管风琴的音乐节奏不断加快,救赎与宿命论在旋律中溢于言表,同时背景音乐与演员表演配合叙事,隐喻着勇于与命运抗争和热爱生命的态度。太空科幻电影利用科技刻画未来世界的同时带来现世反思,地球给予了人类最大程度的包容。在未来世界中,无论科技如何先进,我们都无法找到一个比地球更能保护人类的庇护所,当下人们对地球的破坏却一再突破地球的承受能力。太空科幻电影在建构未知空间的同时也在启示人类与地球母亲的相处方式,与家园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等观念也呼之欲出。

四、结语

在太空科幻电影叙事中空间居于支配性地位。2019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序幕,但中国的电影创作并不注重空间叙事,较好地运用空间叙事等众多电影意识,才能更好支撑中国太空科幻电影走向世界。

注释:

①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2005(03):18-24.

②徐竞涵,宋家玲.高科技语境下的电影运动镜头[J].当代电影,2003(06):49-54.

③吴岩.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38.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火星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玩转火星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火星!火星!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
火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