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

2020-02-23五华县教育局教研室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初中语文

文/五华县教育局教研室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因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满足于字词句的训练,传统文化的美被基础知识的传授所取代。就此而言,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部编版语文教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具有浓厚的中国元素,具有传统文化韵味。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供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学(文化)史常识、名家论述等,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包括了历史、哲学、地理、古代科学、名物、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构成了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同时,教材在“预习”和“阅读提示”部分,大多采用“给出提示,自主搜集”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意在让学生将知识点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结合,将文本的学习引向自主和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细致地考虑相关知识的类型与呈现方式,特别是考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使得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不会陷入机械灌输的泥淖之中。

二、增强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中国味”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的古诗文教学都提出了诵读的要求,其用意就在于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认知,更好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欣羡其语言美与文化美,浸润其中,时日既久,自然会不自觉地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语言表达的“中国味”,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达到一定层次的标志,也是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如九年级下册第7课《蒲柳人家》的阅读提示中这样写道:小说语言富有特色……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例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这样的语句很多,阅读时要细细品味。学生读得多了,感受得多了,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将“中国味”活学活用。

三、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它经历了历史的淘洗淬炼,具有相当的合理成分,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更成为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所普遍认为的“文化身份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语言、学文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最终慢慢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价值观。

要让学生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就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共鸣与交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广泛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价值观,如反躬自省、讲信重诚(《〈论语〉十二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居仁由义、遵道直行(《富贵不能淫》),天下为公、视人犹己(《〈礼记〉二则》),先忧后乐、胸怀天下(《岳阳楼记》)等。这些价值观都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和共同遵守的。为了提示学生关注这些价值观,教材做了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九年级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课后练习四:“迁客骚人”与“古仁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古人的价值观,在文章的感染力中自然认同这些价值观,而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因此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些价值观的影响。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本心”“大同”“和”等具有浓厚中国味的文化元素,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总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认真考虑了语文教材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的主要功能,结合社会实际和教学现状,做了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与深入思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既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又理性地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更有中国气质、中国风度的当代中国人。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的价值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