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科学教育之PBR项目式阅读初探

2020-02-23广州市协和小学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科学课广州市

文/广州市协和小学

一、关于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科学阅读就是指从科学的角度和方法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二、广州部分孩子科学阅读现状

根据《广州市小学生科学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当今小学生科学阅读情況针对科学阅读问题自编调查问卷,研究者对广州市5个区的10间学校900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依次是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科普读物中最喜欢的依次是生物类、机器人类和天文类;(2)进行科学阅读的途径丰富多样,其中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纸质书籍;(3)科普读物的主要来源是自行购买,也有少部分通过租或网络阅读;(4)科学阅读的兴趣较高,但阅读方法和习惯不太科学;(5)电视节目对小学生的科学阅读产生了较大影响;(6)科学阅读态度主要与性别、家长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阅读时间主要受学校所在区域、家庭背景和家长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根据《广州市高小学生科技知识掌握状况的测试分析》,为了解高年级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状况,研究者抽取广州市862所小学2060名高年级小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对科技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较低;(2)对STEM(工程技术)类知识更为关注和掌握更好,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科学三大学科域的关注没有明显差异;(3)对识记和应用性科技知识掌握较好,对理解性科技知识掌握较差;(4)科技知识存在地区差异,与各区域的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氛围存在正相关;(5)性别对高年级小学生科学知识体系没有影响,但女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知识方面略显优势,男生在地球宇宙科学知识方面显优势,但STEM知识的掌握方面未表现出性别差异。

三、从科学课程的三个基本性质思考科学阅读的实施

(一)基础性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性

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他人。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三)综合性

1.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

2.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

3.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科学探究的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使学生获益;综台实践活动也会因科学与社会问题的交织而相得益彰。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较为容易实现两者的互动与整合。

四、科学课中的项目式阅读(PBR——Project Based Reading)

笔者结合科学阅读的现状,以及科学学习的三个基础特性,分析11个二至四年级孩子的科学类课外书单,按学科分类,对应小学科学课涵盖的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环境等学科,思考从孩子们的书单里寻找科学课项目式教学的P,让课堂教学跟学生阅读以及生活实际更紧密结合,成为项目式阅读,调整课本中脱离生活和趣味性不强的部分。

科学课的教学是一种科普教育活动,应当让学生通过项目式阅读开展科学创新项目。

(一)科普剧

笔者接到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智慧阅读任务,要求把自然观察与阅读结合,用表演形式展现,于是师生演出了《你好,丹顶鹤》科普剧。老师、学生和家长为了此次表演,阅读了很多有关丹顶鹤的文学作品、科学百科资料,围绕一个点展开了多个面的阅读,激发了创作灵感。

(二)科学论文

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检索资料,夯实了科学研究项目,成功写出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并在全国大赛获奖。

(三)科学探究

学生为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积极查阅相关资料。

(四)自然观察探究

学生在自然观察中产生的问题,通过查询其他人的研究寻找探究活动的依据和创新点。

(五)生活现象探究

生活中有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激发我们阅读相关资料的兴趣,也引出了相关的项目。

(六)自然笔记创作

自然笔记需要查阅科学术语,做成一个生动有趣的科普产品。

五、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老师布置的阅读书单

创设展示平台:阅读园地、小老师、有声读书频道、微信群作业留言区、公众号、专栏投稿……

建立鼓励机制:科学阅读之星、阅读考核、阅读打卡、亲子阅读加分制、参加科技竞赛、学校科技节展示……

六、让家长接受科学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一)一本书的分享引出的一个科技项目”

观鸟社微信群里,家长和老师经常会分享书籍。一天,学生小霖的妈妈发了《鸟有膝盖吗?》一书的封面图片在群里,笔者敏感觉得这个题目挺有意思,让她查查这个书名的答案是什么。她从头看到尾,说书里只字未提这问题了。笔者乐了,《神奇的鸟膝盖》研究项目就此产生。从资料查找到模拟膝盖到科学畅想到发明建模,小霖同学一步步走上广州市科技小达人的大舞台。此事在家长群里激起了千层浪,家长和孩子更愿意一起阅读科技书籍,寻找探究主题,还时不时在群里探讨一番。

(二)渗透式科学阅读指引

要经常跟家长分享高考作文题的风向标、时事新闻、科学大事件、科学公众号的阅读推荐。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科学课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高端交流平台需要强化国家科技知识资源建设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以机器人活动为引领 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