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学习简论》的教学理论及现实意义

2020-02-23郭利霞

关键词:书面语词典口语

郭利霞

(南开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071)

一、“华北协和华语学校”简介

“华北协和华语学校”(North China Union Language School,简称“华语学校”)1910年开始筹办,最初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瑞思义(W.H.Rees)负责具体事务,1913年正式宣布在北京成立。1916年至1941年裴德士(W.B.Pettus,1880~1959年)任校长,在他任期内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马国彦.民国时期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考——从“华语学校”说开去[N].中华读书报,2014-01-22.邹王番.从《教务杂志》看清末民国时期汉语教学机构[Z].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11届年会,2019.。朱勇等介绍了“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建立发展、课程设置等情况(2)朱勇,郭芳菲.华北协和语言学校:民国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奇葩[J].人文丛刊,2009,(4).。徐书墨把学校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初创(1910~1916);转型:从汉语学校到中国学中心(1916~1928);全面发展—与加州的大学合作(1929~1945);终结(1945~1949)。并介绍了该校的知名教授及培养的汉学家(3)徐书墨.华文学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130.。李孝迁对其源流、教职员工、课程安排、中外人士的演讲及学校办学成就有详细介绍(4)李孝迁.北京华文学校述论[J].学术研究,2014,(2).。

裴德士是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1906年来华布道,驻上海。他一直很关注中国境内传教士汉语学校的发展状况,先后参观了30多所语言学校,发现问题焦点是缺乏规范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没有相应合理的汉语教学法,因此他做校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师资培训、课程设置、设置学分制和学历证明、采用“直接教学法”、开设丰富的讲座等(5)徐书墨.华文学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44.。

二、《汉语学习简论》的内容

1915年《汉语学习简论》(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由上海美华书馆出版。该书由中华续行委办会(China Continuation Committee)专门委员会委员修订和推荐,现藏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乐灵生(Frank Joseph Rawlinson,1871~1937年)在前言中说:书中的系列文章之前在《教务杂志》(Chinese Recorder)上刊载过,这些文章出色地介绍了汉语学习,对于那些自学的人来说,由于缺乏实践,这些建议不如对在语言学校学习的人效果好,但委办会仍然要把此书推荐给那些不能到正规学校学习的人。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语言学习的方法;第二章什么是语音学?第三章、词汇;第四章、汉语声调的学习;第五章、会话课的教法;第六章、文理学习;第七章、词典;第八章、准备一门语言学习课程。

第一章是关于教学法的。介绍了六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The Reading Method)、自然法(The Natural Method)、熟练法(The Mastery Method)、古安法或系列法(The Gouin Method,or Series Method)、直接法或改革法(The Direct or Reform Method)。这一章介绍的6种方法分别满足不同的需求。语法翻译法包括语法规则和词汇,对智力训练很有价值,但很少甚至几乎不关注语音,很多人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时用这种方法。阅读法通常很少关注语法形式。优势是很早就接触书面语言,但是口耳未受训练,几乎不注意发音。近些年在英美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学习法语和德语。那些认为学习一门语言仅限于听说且并不真正尝试正规学习的人提倡自然法。这种方法在口语流利性方面很有效,但准确性不够。熟练法(Mastery Method),德语名称Meisterschaft。用归纳法学习语法,即语法是在应用中而不是通过正式的语法学习掌握的。这种方法对发音准确和语法结构均有利。古安法被古安描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也是通过归纳法学习语法,世界上很多语言学校用这种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直接法或改革法是国际语音学会领导者提倡的方法。叶斯珀森的“如何教一门外语”阐释得最好,国际语音学会陈述的原则有:1)应该学习日常口语。2)教师首先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完美地掌握外语的语音,为保证这点可使用音标转写。3)教师接下来的目标是传授外语最常用的短语和习语,为保证这一点,可使用相关的课文对话,越容易,越自然,越有趣越好。4)语法开始用归纳法,通过观察语言事实总结一些规则,后期再系统学习。5)教师要努力把词语跟概念直接联系起来而非跟母语建立联系。因此尽量不用翻译,代之以实物、图片和解释。6)晚些阶段引入读物,其次是自由作文,最后才是翻译。这种方法包括了其他各种方法的优点。对我而言,这类方法是最适合语言学校的方法。对于自学的学生来说,推荐结合熟练法和古安法。只有当教师全面掌握所教语言时才可使用直接法。

第二章是关于语音学的。介绍了发音器官(双唇、牙齿、舌头、软腭、硬腭、鼻子、喉、肺等)发音方法,并比较了同一语言或不同语言中两个不同的音,如英语中的p和b,英语的p和汉语的p'。作者说这么一篇文章不可能详细讨论这一问题,读者可以参考一些同类著作,如Henry Sweet的“A Primer of Phonetics”等,德语和法语这方面的文献远比英文的丰富。学习语言大致可分为三方面:语音问题,结构问题,词汇问题。不论使用哪种方法,语音学均有助于语言学习,虽然包括的知识不多,但很有用。如发n t t'时把舌尖抵住上齿背而不是像英语那样抵住牙龈。不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仅仅通过语音学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发音的,任何知识都取代不了一位母语老师的发音。经常重复老师发音才可能准确发音,而语音学使得准确模仿老师的发音成为可能。

第三章是关于词汇学习的。裴德士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分为四类:接受性的口语词汇(the receptive spoken vocabulary)主动的口语词汇(the active spoken vocabulary)接受性的书面词汇(the receptive written vocabulary)主动的书面词语(the active written vocabulary)。接受性的口语词汇指那些别人说时学生可以理解的句子、短语和词语,主动的口语词汇指学生可以在口语中使用的词汇,接受性的书面语词汇指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的词语,主动的书面词语指自己可以书写的词语。传教士四种词汇量都需要尽量扩大,不过在中国的实际工作中,不论从事哪种形式的工作,前两种词汇都是最重要的。经验表明,应该按听说读写的顺序掌握语言。这一章还分七步介绍了一些增加两类口语词汇量的方法:1)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解释理解短文的意思,尽量不用眼睛,只用耳朵听。2)跟着老师读短文,清楚理解新短语的意思。3)掌握短语句子而非单个词语。4)让教师读课文,直到用最快速度读学生也能顺利理解的程度。5)让教师脱离书本直接讲故事。6)给老师和其他人讲述故事要点,尽量多用新词语。7)写故事。

第四章讲超音段。把声调分为音高(pitch)、音强(stress)、音长(time or length)和音质(quality)。作者指出经过准确分析和录音后,学生正确使用声调变得大为容易。他很有洞察力地指出,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在句中正确使用声调比知道声调数目及词的声调重要得多,句子的韵律往往覆盖了声调以及单字的发音。

第五章讨论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及教学。说明书面语和口语在结构和词汇上均不同,并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口语课的教法:1)没有明确要求的会话在课上是不可行的,课上要尽量用汉语;2)学生可以自主会话后,接下来可以布置演讲;3)让学生掌握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使用,这也是口语课的主要作用;4)中国老师教口语。口语课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听说汉语的程度。

第六章介绍书面语教材。指出学习18个月及以上方可学习书面语,介绍了10种书面语教材,如布勒克(Bullock)《汉语书面语渐进练习》(Progressive exercises in the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威妥玛(Wade)的《文件自迩集》(A Series of Papers Selected as Specimens of Documentary Chinese),夏德(Hirth)《新关文件录》(Text book on Modern Documentary Chinese),狄文爱德(A.H.Mateer)《新名词》(New Terms for New Ideas; A Study of the Chinese Newspaper)。此外还推荐了J.H.Stewart Lockhart的《虚字使用考》和《成语考》,认为这两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和学习。裴德士认为学生在口语方面足够熟练后,学习书面语最好的办法是学习鲍康宁的《华文释义》(Lessons in elementary Wenli),同时阅读夏德的《文件字句入门》(Notes on the Chinese Documentary Styles),随后仔细学习莫安仁(Morgan)的《汉语文理入门》(A Guide to Wenli Styles and Chinese Ideas),这几本书都特别注重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以及文理中虚词的使用。建议暑期学校开设文理课程帮助那些学习汉语18个月以上或开始在中文系学习的学习者。任何对宗教、哲学、历史、政治、文学或生活本身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学习书面语后会打开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之前付出的努力完全值得。

第七章是工具书。介绍了8本汉英词典和3本英汉词典。(1)苏慧廉(Soothill)的《汉字袖珍词典》(General Pocket Dictionary),是使用最广泛的口袋书。(2)富善(Goodrich)《北京方言袖珍词典》(A Pocket Dictionary),比第一本书薄,这是口袋书的优点,但语音部分没有长处。(3)布列地《华英万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y——arranged according to radicals and sub-radicals,containing 12650 Chinese characters),对学汉字很有帮助。(4)Davis(德庇时)和薛思培( Silsby)《汉英袖珍词典》(Chinese-English Pocket Dictionary) ,包括了翟理斯和卫三畏词典中的词语,可以作为两部词典的笔画索引。(5)卫三畏(Williams)《汉英韵府》(A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修订版对口语和文理学习均有帮助。(6)鲍康宁(Baller)《汉英分解字典》(An Analytical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在尺寸、价格和印刷方面都令人满意。对口语和文理均有帮助。(7)季理斐(MacGillivray)《英华成语合璧字集》( Mandarin-Romanized Dictionary of Chinese,with Supplement of New Terms and Phrases,now current)。这是学习汉语早期最有用的词典,每个汉字下面都列了很多短语,所有短语都有罗马字注音并给出了汉字,因此使用者不必查其他汉字或问老师,这本词典只适用于口语。(8)翟理斯(Giles)《华英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y),这是最大最好的汉英词典。遗憾的是两年前出版的修订版未收录现在数量巨大的新词,另外对很多传教士来说价格太贵了。以上都是汉英词典,英汉词典有以下三部:(1)禧在明(Hillier)的《北京口语袖珍词典》(Pocket Dictionary of Pekingese Colloquial),只针对口语,短语既有汉字又有罗马字注音,使用威妥玛式拼音法,即使不学北京话,也应该有一本。(2)《英汉标准词典》(An English and Chinese Standard Dictionary),Commercial Press,这部两卷本的词典是最大最好的英汉词典,每个学汉语的学生都应该有一本,出版社也发行了一卷本。(3)莫安仁(Evan Morgan)《汉语新词语》(Chinese New Terms and Expressions),这本小书很有用。包括大量在报纸和其他地方遇到的新词语。按照音序排列,有英文索引。此外还介绍了两部英日词典,因为这类词典包括大量表现西方现代思想的词语,而且给出了汉字。

第八章针对教师给出了10条准备一门汉语课程的具体建议,1)假定学生对如何学习语言一无所知。2)制定要达到的目标;坚持听说直到学生可以清楚地听清并能准确地运用几百个词语,发音和短语均如此。3)不要给学生太多的资料但是一定要熟练掌握。4)多给老生提供咨询,多考试,特别是最初几个月。5)在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中尽量多提供介绍中国人思维和生活的内容。6)通过口语学习书面语,直到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汉语老师的解释后再开始文理学习。7)听说读写全面照顾,但是要听说优先;不要等学会读写所用词语中的汉字后才追求听说的进步。8)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一本书,说明怎么才算熟练掌握一本书。比如鲍康宁的《英华合璧》要说明哪些部分要背诵,哪些部分要会书写,哪些是学生要听懂的,哪些需要阅读,哪些需要翻译等等。9)允许选修。第一年的学习结束后,应该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材料,不过一旦做出决定,就要坚持到底。10)要求学生多与不会讲英文的中国人接触,既要参加宗教活动,也要参加世俗活动。每次考试都要要求学生写出何时及怎么跟老师之外的中国人打交道。

三、《汉语学习简论》的价值

上文详细介绍了《汉语学习简论》的内容,以下主要从两方面对《汉语学习简论》进行评价:

(一)将汉语教学理论系统化的先驱

裴德士的《汉语学习简论》是迄今所见第一部汉语教学概论,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是具有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代汉语教材虽然非常丰富,但鲜有人有如此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理论思考。《汉语学习简论》出版80多年后,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著作——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9年)才出版,书中论述了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语言要素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勾勒了学科发展的框架和范围,有些观点几成定论,可以说是学科发展建设的理论奠基石,指明了汉语教学和研究的方向。

吕必松之后出版了不少同类著作,如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出版社2004)、周小兵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陈昌来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等,这些教材的篇幅均远超吕必松的讲义,由于相关学科的发展,讨论的内容也多有拓展,刘谦功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2012)是迄今唯一一部以改名后的专业名称命名的教材,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介绍了不少海外汉语教学的案例,对其他教材几乎未涉及的孔子学院着墨也较多。还有两本值得一提,一本是张亚军的《对外汉语教学法》(1990),一本是盛炎的《语言教学原理》(1990),这些教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该书把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作为非常核心的部分,与裴德士遥相呼应,这一点也被后来大多数的概论类教材沿用。

虽然国内的概论类教材均未参考裴德士的著作,但关注点颇多重合,如对教学法的详尽评介,对听说领先原则的强调等。《简论》虽然没有分成要素教学和技能教学,但对语音和词汇学习、书面语和口语的学习均有精当的论述。

(二)《简论》对当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启发意义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三教”问题日益凸显(6)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裴德士在《简论》中对汉语教材、工具书和教学法均有详细的评介,在“三教”问题上均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对教学法的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汉语学习简论》中的内容1914年7月到1915年5月在《教务杂志》上连载,在这本书写作及出版的年代,直接法是新起的非常先进的方法,裴德士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据徐书墨考证,1912~1913年,裴德士前往德国汉堡大学学习汉语,其间在柏林大学参加关于亚洲语言教学研究的讨论会,担任校长后,裴德士亲自培训教师,使教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介绍各种教学法时,特别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7)徐书墨.华文学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3.

在实践过程中,裴德士对汉语教学和教学法的深入思考既涉及了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也涉及了词汇、语音所谓语言要素的教学,如口语课的上法,听说优先的教学原则,学习古汉语和口语的方法不同等。语音和词汇的教和学更是分别单列一章进行讨论。

2)教材编写和使用,特别是书面语教材和工具书的选用:裴德士既是学习者,又是教授者,第六章介绍书面语教材,第七章专门介绍了11部英汉和汉英词典并对每部词典都做出了精当的评价;反复强调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上和教学上的区别,专门辟出一章介绍10部书面语教材。当代学者中,冯胜利对书面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一系列可贵的探索,如冯胜利研究更加具体,具有可操作性。(8)冯胜利.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冯胜利.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3,(2);冯胜利.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征与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6,(4).遗憾的是,总体而言,虽然目前市面上教材车载斗量,书面语教材则非常缺乏。汉语学习型词典跟一百年前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换言之,虽然市面上教材很多,但真正好用的,被普遍认可的书面语教材和学习工具书还是很缺,这是特别需要从业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建设的。

3)对师资培养的启发:对教师的10条建议反映了裴德士对汉语教学规律的深刻见解,体现了他敏锐的眼光和远见卓识。裴德士是语音学专家,专门给“华北协和华语学校”的学生做过语音学(Phonetics)讲座(9)徐书墨.华文学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试看他对语音与词汇的深刻认识,《简论》第二章和第四章对发音部位和声调的描写今天看来仍很专业,第四章在五线谱上直观展示了南京话声调,可以看作五度标调法的滥觞,或许是首次把五度标调法用于教学,比赵元任1930年在《一套标调的字母》首倡五度标调法早十多年。裴德士所说的句子的韵律往往覆盖了声调以及单字的发音跟赵元任用“大波浪与小波浪”来类比语调与字调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10)赵元任.汉语的字调跟语调,原载《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4本第3分,1933年;又载《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34~749.。对词汇的分类跟现在把词汇分为主动性(active vocabulary)和被动性词汇(passive vocabulary)所见略同。可以说,当时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学者对汉语特点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教学法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反思我们的师资培养,除了教学技巧,更需要对汉语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研究。钻研教法的前提是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专家型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培养目标。

裴德士对汉语的深刻认识,对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教学法及时而成功的借鉴以及改革的种种措施都证明他既是一位专业素养深厚的学者,又是一名有远见卓识且雷厉风行的管理者。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观察,这部简论没有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和论述,完全忽略了汉字和语法教学,对汉语要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论述也不够系统,对文化教学只有零散的论述,这些弱点或许可以归因于时代局限和定位不同所致,不过作为迄今为止笔者所见最早的一部汉语教学概论,书中对汉语特点及教学充满了精彩之论,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汲取的营养。

四、结 语

据徐书墨的研究,华北协和华语学校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中保存着当时的汉语教材、字典和语法书,保存着该校不同时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位授予记录,还有当时使用的中文听力录音。(11)徐书墨.华文学院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这些珍贵的资料目前保存在美国南加州的克莱蒙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可以说,裴德士《汉语学习简论》既包含了作者理论学习的成果,也有直接源于教学实践的,裴德士担任华语学校的校长后,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如师资培训、教学法改革等,这是他把西方学到的先进理念用于教学实践,而书中对汉语的论述,对教材以及课程准备的阐述,则直接来自实践,同时又反哺了教学实践,直接指导着华语学校的汉语教学,华语学校的发展壮大正是这部书理论指导性和适用性的最好证明。笔者尚未见到介绍这本书使用情况的文献,但是不论是因为历史原因还是因为笔者掌握文献有限,都至少说明这本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论是从学科史的角度,还是从为解决三教问题提供思路的角度,这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张西平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的兴起、发展,汉语教材、词典、教学机构、汉语教师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12)张西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352.,的确,学科史的研究不应该无视早期西方人在汉语教学和研究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因为它们数量巨大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因为它们起点颇高,对汉语的认识有些方面比本族人更到位,很多探索与思考对当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有颇多借鉴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构成汉语国际教育史的重要部分,在汉语教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一笔丰厚的遗产,深入研究这些文献不仅可以深化学科史的研究(13)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七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9,(4).,还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书面语词典口语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漫画词典